城乡结合部园林绿化建设的特点.发展与对策

时间:2022-07-23 08:22:59

城乡结合部园林绿化建设的特点.发展与对策

【摘 要】 本文主要就我国城乡结合部绿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就相应问题的解决,以及城乡结合部本身特点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发展对策 特点 园林绿化

一、城乡结合部绿地规划的特点分析

对于我国城乡结合部而言,其本身的绿地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绿地建设规模大型化

城乡结合部与城区内的绿地规划相比,其本身的低价相对便宜许多,并且具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绿化的土地相对较为广泛,因此就城乡结合部而言,其绿地的规模具有更加宏伟巨大的特点。

(二)绿地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多样化

城乡结合部相较于城市范围内的绿地而言,其本身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本身既包括了普通的公园绿地等,同时还包括了林地、水塘以及农田等城市没有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城市郊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绿地形式,比如网球训练基地、高尔夫球场以及农家乐等,对于这些性质不同、所属部门也不同的绿地,如何才能有效的将其合理的纳入到相对应的城市管理系统之中,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三)绿地本身的功能的多样化

因为就我国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而言,其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除了具备如生态、景观等一般功能外,还同时具备了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这是因为,对城乡结合部实现绿化建设,并定会牵涉到当地地区的农业结构的调整、改造旧村以及建设新村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影响多多元利益的调整以及本身的矛盾,是一项极具复杂化以及艰难程度的系统性工作。

(四)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量巨大,并且主要的建设渠道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对于城乡结合部而言,其绿地改造以及规划建设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又极为的有限,并不能完全支撑起这么庞大的建设工程。所以在资金方面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渠道来满足资金的需求,所以,如何解决这一笔经济难题,也是目前城市政府面前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上文曾说,因为政府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满足相应的城乡结合部绿化建设,所以就必须打开多条渠道同时筹集资金来支撑工程的开展,从目前一些城市的实际做法看来,城乡结合部绿化建设以及完全拜托了曾经经过政府进行统一建设的传统局面。已经创造出了更多的新模式,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当地政府资金不足的窘迫情况。

二、城乡结合部绿地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建设工作而言,我国许多城市在对其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本身的发展空间需求以及城乡结合部绿地保护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城乡结合部绿地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城市的无序蔓延进行有效的制止,避免城市因为无止境的扩大而导致摊大饼的情况发生。但是随着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其必须依托在一定的物质空间,在城市本身的空间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城市必须向外扩张以实现对自身发展的满足。所以,在越来越强大的物质空间需求下,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城市空间需求以及生态建设的关系,就成为了当下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

(二)对了绿地的规划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以及有效性

虽然就目前而言,许多城市在进行总体规划以及对了绿地系统的规划过程中,对城市外部环境以及相应的绿化都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叙述,比如城市发展区、城市生态保护区等,但是这些叙述大部分都是始终停留在一般的概念层次上,并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只是在规划图纸上对这些地区“涂”上了一层绿色,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内容规划,并且本身的可操作性还有待提升。在城市规划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取法一定的针对性以及规范性,并且没有足够的法律权威性进行保护,导致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发生。

(三)缺乏权威有效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虽然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城市外环境及城乡结合部绿化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述,如“城市生态控制区”、“城市发展敏感区”、“城市绿化带”、“城市大环境绿地”、“城市生态保护绿地”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表述长期停留在一般的概念深度,定义模糊,往往只是在规划图纸上的城市建成区随意划入某些区域涂上绿颜色了事,既没有明确的用地界线,也没有实质性的规划内容,可操作性很差。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缺乏明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法律权威的专项绿地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造成该地区的绿化建设无章可循。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划,结合部地区的不少乡镇和地区都不清楚自己的哪些地段处在规划绿地范围之内,因而客观上导致侵占规划绿地的事件不断发生,造成该地区的绿地规划失控和绿地规模萎缩。

三、城乡结合部绿地建设过程中问题相应的对策分析

在过去的绿地规划方面的实践过程中,“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成了许多规划的真实写照。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的管理部门并不按照相关的规定制度办事,并且在执法上也并不严格,同时还存在规范本身的水平并不高、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可操作能力不强等缺点。所以,在对绿地规划编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就应该把壮丽美好的绿化前景和现实绿地建设条件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务实的制定规划门标、规划布局、绿地规模,绿地分支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规划控制体系,把规划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内容相结合等多种规划手段,以促进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乡村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综合来看,耕地和传统农业生产都是结合部地区社会生活和绿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笔者认为,在结合部绿地的建设中,植树造林应该在劣等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上进行,尽量不去侵占优质农田;应该避免单一植树造林的倾向,应把植树绿化、耕地保护、以及具有生态价值的荒地保护(如湿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搞植树一刀切;同时应把耕地以适当的方式纳入到绿地的统一的管理体系中来,从而丰富结合部地区绿地的景观层次和多样性,维护一个多样化的结合部地区绿地系统。

四、小结

对于城乡结合部而言,我们应当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其绿地规划进行详细的考虑。虽然城市经济发展的势头愈加的强烈,需要更大的空间以用来发展,但是,政府部门也必须将城乡结合部绿地规划与其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的进行协调。笔者认为,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绿化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以科学的态度以及多手法并用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积极促进规划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东徽,宋杰,关文灵等.昆明城市河道河岸绿化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39-6642

[2] 丁彦芬,马存琛.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6):501-503

[3] 胡永红,叶子易,秦俊等.模块式绿化在竖向空间的设计与应用——以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植物墙为例[J].中国园林,2012,28(7):111-114

[4] 孙亚兰,李国荣.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83-1084,1098

上一篇:谈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 下一篇:做好园林绿化管理 创建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