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功能多元化的海岛规划方法与路径

时间:2022-10-07 05:40:22

打造功能多元化的海岛规划方法与路径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兴起海岛开发热潮,在旅游资源突出的海岛中,发展旅游业成为明确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寻找一种基于海岛特征及地区人文特征,以多元化发展为主导方向的海岛建设路径和规划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结合汕头南澳县后宅隆澳盐场新城区规划实践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旅游海岛;规划方法;路径

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是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享受沿海开发区、对台贸易、特区辖县等优惠政策。2000年南澳被批准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又批准南澳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澳为国家4A级旅游区,南澳同时还是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水产百强县,众多的国家级称号和荣誉正逐步树立起南澳整体的品牌形象。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独立又完整的海岛生态体系、独特又壮观的风车群景观、众多高素质的滨海沙滩、悠久又有品味的名胜古迹。南澳县岛屿众多,其中南澳岛海岸线长、曲折多弯,有大小滩湾61处,适宜发展港口、旅游度假、水产养殖和盐业等。南澳是广东省风能资源最富区域,也是波浪能和太阳能丰富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南澳岛有八千年的人文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遵循这一发展理念,县委县政府指出,“要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生态型海洋经济强县作为我们的长期中心工作”,全力推动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如何保护海岛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南澳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如何利用区位前沿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环境优势、政策品牌优势打造一个旅游海岛形象,就成了规划师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片区的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定位、规划方法与路径进行进行了浅析。

1 规划原则

1.1 生态规划原则

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滨海临渠地段布置绿色开敞空间,使之既成为绿色生态景观通廊,又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

1.2 规划衔接原则

本规划区建设涉及到与县、镇两级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等多方面的衔接。

1.3 整体协调原则

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周边村庄和居住、公建用地的要求,以及满足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需求。

1.4 集聚与效益原则

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规模效益,引导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紧凑布局,合理提高用地开发强度,提升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益。

2 规划目标和定位

2.1 发展目标

隆澳盐场新城区规划是南澳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高起点,使片区能适应南澳县未来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片区特点和发展优势,提出片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商业繁荣、旅游接待、文化娱乐、交通便捷、服务便利的第三产业服务区,体现县城商业文化中心职能,逐步形成资源优化、产业协调、功能完备、生态良好、人居优善、配套齐全的海岛新城区,成为南澳县城未来重要的高质量综合发展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南澳城市品位,展现南澳生态魅力。如图1所示。

2.2 功能定位

《汕头市南澳县总体规划(2009-2020)》以及《南澳县县城(后宅镇)总体规划(2005-2020)》中均提出,建设利用盐场用地建设新城区,打造高标准、高规模的商业服务中心,以酒店、购物、金融办公等类型用地为主,体现后宅作为南澳县城的服务中心和接待中心地位。

因此,根据上层次规划制定的目标和定位指导下,本次规划提出隆澳盐场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商业文化中心,宜居滨海新城”。即将隆澳盐场片区打造成为南澳县城(后宅镇)的金融、商贸、商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生态环境优良的滨海新城区。

2.3 片区职能

(1)展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之城

充分利用片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打造南澳县城环境独特、极具魅力的新中心区,拓展南澳县城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业金融、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的现代服务业,吸引高端企业和消费人群,带动南澳经济发展。

(2)展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宜居之城

逐步引导现状县城的的部分职能、人口、产业向其转移,借以缓和已经出现的以及即将产生的城市人口、住宅与交通压力,减缓社会问题的产生,弥补公共设施不足,降低旧城更新费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盐场盐村的转型。同时积极吸引岛外人士进驻,并在住宅、就业、社会文化方面提供相对优越的环境,成为南澳县建设宜居城市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打造人民群众拥有高度幸福感的精品宜居新城。

(3)展现开放和谐生态的滨海之城

片区北面临海,三面临山,有条件开发高档居住与休闲旅游设施,将富有滨海特色的地区打造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黄金海岸线,以旅游度假和面向区域的高档居住作为主导功能,以组团式的开发和环境有机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和谐文明、适宜工作生活的滨海城市环境。

3 规划方法与路径

“南澳资源环境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民风淳朴,这是南澳的后发优势,也是汕头其它几个区都无法比拟的” “首先要树立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规划中一定要把生态环境当作最宝贵的东西来爱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建设、在保护中实现跨越发展,发挥南澳的后发优势和独有的海洋资源优势,正确处理好产业选择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关系。

3.1 规划布局结构

综合考虑整个片区现状地形地貌的特征,确保片区内部道路与外部的交通顺畅;结合现状排水渠的改造,同时考虑服务设施用地特点,地块划分尽可能规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景观优美、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态空间,实现南澳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片区用地布局结构为“一片两翼”、“两轴两带” “一中心四组团”如图2所示。

(1)一片:指隆澳盐场片,即南至中兴路、北至西竹路、东至龙滨路、西至西山路的围合用地。主要由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商贸商务、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生活居住等功能构成,是南澳县城的新中心区位置所在。

(2)两翼:西翼以西山公园和西畔渠为景观,集中布置生活组团、县级疗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用地。东翼以象山公园、龟山公园和东畔渠为景观,集中布置生活组团、县级中学、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用地,同时安排有水厂、11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市政用地。两轴:即南北向的城市景观轴线和东西向的发展联系轴线。

城市景观轴:以整个规划片区用地中间南北向道路中心大道为轴线,并结合周边建筑、绿地广场等景观节点共同构成景观轴线。它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南接金山,北向大海,气势宏大,是南澳县标志性建筑物的聚集区。

发展联系轴:以盐场南路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连接东西两翼,既方便交通联系,又将西山、象山串联起来,形成片区东西向的景观通廊。

(3)两带:即东西畔排水渠,规划通过优化排水渠的线型,沿渠布置了带状亲水绿地,营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4)一中心:即县城商业文化中心,即以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体育场馆等功能构成县城新的综合功能区。

(5)四组团:指金屿围盐埕片区围绕中心组团及主要道路分割形成四个居住组团。通过优化排水渠两侧的绿化和完善各组团的服务设施,结合优越的区位、海滨绿地景观,营造县城中心的高端居住功能。在各组团中部布置了学校、幼托、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使用。通过规划,使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质滨海住区。

3.2 分区

(1)东翼:以象山公园、龟山公园和现有两所重点中学和市政设施为基础,安排生活居住、县级中学、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用地和大型市政配套设施。

(2)西翼:以西山公园和西畔渠景观为依托,通过对西山盐村的改造及周边用地的整合,安排疗养院和老年人活动设施,构筑环境优越、文明宜居的生活区。

(3)金屿围盐埕片区:规划片区大部分用地通过填方形成,三面临水,片区东西两侧分别为东畔渠和西畔渠,北侧面临南海。在滨海地段规划绿色开敞空间,东西两侧河流两岸有沿河绿带,形成高档居住区。片区中心布置行政办公、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用地,突出片区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形成县城新的商业文化中心

3.3 形态

根据规划区周边现状建成区和两侧山体的高度,综合考虑有利于未来新城区城市景观的塑造的规划思路。规划区整体设计以片区内部的西山、象山和外部的金山等自然山体为控制点,形成“三山围一城”的态势。规划中心盐埕片区中间高周边低,纵向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以中心大道为轴线,南连金山,北接大海,气势宏大,并结合周边建筑、绿地广场等景观节点共同构成景观轴线;横向通过盐场路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把西山公园与象山公园连接起来。同时优化排水渠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沿渠布置了大量亲水绿地,营造优美的滨水环境、生态的视觉通廊,营造环境优美、碧水、蓝天、绿茵的视觉空间。

4 结束语

海岛文化受到海岛自身地理环境、文化的影响,是一个空间上相对独立的整体区域。在规划上必须坚持以内涵挖潜为主,着眼于发挥海岛特殊功能作用和资源优势,通过先进的规划方法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在规划理论和实践上力图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汕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1-2020)》

[2] 《南澳县旅游十二五规划》

[3] 《汕头市南澳县总体规划(2009-2020)》

[4] 《南澳县县城(后宅镇)总体规划(2005-2020)》

[5] 相关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上一篇: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风水文化” 下一篇:谈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