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的除杂试题例析

时间:2022-07-23 07:01:55

有关物质的除杂试题例析

物质的除杂就是去除物质中的杂质,即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有关物质的除杂试题是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题型,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考查的较多,也有以简答或实验的形式来考查的。因此,对有关物质的除杂这一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一、除杂原则

1.主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和加入的试剂反应。如除去CO2中的水蒸气,不能用固体NaOH,原因是NaOH会和CO2反应,减少了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2.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如除去Na2SO4溶液中少量的Na2CO3,不能选用盐酸,原因是除杂过程中会生成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3.易分离:操作简单,易于分离。如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硫酸铜溶液,因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会覆盖在铁的表面,不太容易分离。

二、常见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

(1)过滤: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的一种操作。过滤法适用的范围:①液体和固体,且液体不溶于固体;②两种固体,一种溶于水,一种不溶于水。

(2)结晶: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的提纯;②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的提纯。

(3)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方法。

【例1】(2016・山西)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某化学小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 g NaCl和2 g 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 (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g。该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

【解析】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硝酸钾的溶解度略小于36 g,则20 ℃时,向 30 g氯化钠和2 g硝酸钾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g水,两固体能全部溶解。操作m能将氯化钠与溶液分离,则此操作为过滤。由于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溶液中还溶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故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小于30 g。溶液a中只含有2 g硝酸钾,而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 g,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降温过程中无法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两物质。

【答案】能 过滤 小于 不可行;溶液a中只含有2 g硝酸钾,而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 g,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降温过程中无法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化学方法。

(1)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常见离子的沉淀方法:

(2)转化为气体或水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或水除去。如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稀H2SO4,将杂质离子[CO2-3]转化为H2O和CO2而除去。

(3)金属置换法:用活泼金属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可加入Fe粉,将Cu从 CuSO4溶液中置换出来,再过滤即可除去。

(4)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Fe中的少量Fe2O3,可用还原剂CO在高温下与Fe2O3反应,将Fe2O3转化为Fe。

(5)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如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C粉不溶于酸且不与酸反应,CuO粉末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盐,再过滤即可除去。

(6)加热法:将杂质通过高温或加热而除去。如除去CaO粉末中的CaCO3,可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从而除去CaCO3;再如,除去Na2CO3粉末中的NaHCO3,可采用加热的方法,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从而除去NaHCO3。

【例2】(2016・河南)除去NaCl溶液中 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

(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 。

【解析】(1)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合理的先后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2)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3)K2CO3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KCl,引入了新的杂质KCl,所以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

【答案】(1)①②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若用K2CO3代替Na2CO3,则会生成新的杂质KCl

3.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

(1)除N2中的O2――Cu。

(2)除O2中的水蒸狻―浓硫酸或NaOH固体或CaO。

(3)除CO2中的水蒸气――浓硫酸。

(4)除CO2中的CO――CuO。

(5)除CO中的CO2――NaOH溶液。

(6)除CO2中的HCl――饱和NaHCO3溶液。

【例3】(2014・河南)某化学小组选用图3中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 接 。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答案】g f e d h

三、除杂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

2.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

物质的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对除杂方法的总结和掌握,遇到此类问题时才会迎刃而解。

上一篇: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探析 下一篇:龙口市市场监管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