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鼻日:聚焦6大鼻健康话题

时间:2022-07-23 06:36:25

全国爱鼻日:聚焦6大鼻健康话题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鼻科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鼻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主攻鼻科基础和鼻内镜外科,曾多次获得中华医学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和上海市科研成果等奖项。

特需门诊: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专家简介

郑春泉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囊肿、鼻肿瘤等多种鼻科疾病,以及腺样体肥大、脑脊液鼻漏、鼻眼相关疾病、垂体瘤及鼻颅底疾病的诊治。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专家简介

余洪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上海分会鼻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鼻内镜外科,主攻鼻窦、鼻前颅底及鼻眼相关外科的鼻内镜手术。

特约门诊:周二上午

专家简介

李厚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过敏性鼻炎和鼻部肿瘤的治疗及鼻内镜手术。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小鼻子,大功能

李厚勇

鼻是五官之一,居于面部正中,不仅与一个人的容貌密切相关,更承担着呼吸、嗅觉、发声共鸣等重要功能。

认识鼻子的结构

鼻是呼吸器官,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外鼻,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鼻子。外鼻与容貌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美与丑。说一个人的鼻子挺不挺,通常指的是外鼻的鼻梁。许多女孩做隆鼻手术,就是通过手术或注射的方法在鼻背部(即鼻梁两侧)充填医用材料,使外鼻变高变直,增加美感。

鼻腔是呼吸的通道,当中有一间隔(即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各一、前后开放的狭长通道,顶部窄,下部宽。鼻腔内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3个自上而下排列的突起(鼻甲),及其相应通道(鼻道)组成。鼻甲是否肿大,直接关系到通气的感觉。若鼻甲肿大,鼻腔内通气的空间小,人就会觉得呼吸不畅,鼻腔阻塞。鼻腔里有负责嗅觉的细胞,使人能辨别各种气味。人们常说的“鼻子灵不灵”,说的就是嗅觉的敏感性。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骨质内的空腔,有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四组。鼻窦是空腔,里面含有空气,可以减轻颅骨重量。鼻窦内的空气就像海绵里的空腔一样,可以起缓冲作用,保护脑组织。试想,如果颅骨里没有鼻窦,头颅的重量会增加不少,运动不如现在灵活,跳跃时大脑也容易受伤。

了解鼻子的功能

呼吸是鼻的主要功能之一。空气通过鼻腔时,经过鼻腔内高低不平的通道(即上面所说的鼻甲和鼻道),与鼻腔黏膜进行充分接触,可以对冷空气进行加热,使空气到达下呼吸道时与体温相近,避免刺激下呼吸道。同时,鼻腔黏膜内的腺体能分泌黏液,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有利于下呼吸道纤毛的运动,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和通道。因此,过滤清洁作用也是鼻腔的一个重要功能。鼻前庭的鼻毛由四周伸向前鼻孔中央,对空气中较粗大的粉尘颗粒及细菌有阻挡和过滤作用。较小的尘埃颗粒被吸入鼻腔后,部分可沉降,部分则散落在面积较广泛的鼻黏膜表面的黏液毯中。水溶性颗粒可被溶解,不能溶解的尘埃颗粒和细菌等则随黏液毯被纤毛运送到达后鼻孔,进入咽腔,被吐出或咽下。一般情况下,尘埃等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质,如多数花粉颗粒等,大多经过过滤得以清除;直径小于2微米者,如真菌孢子等,则可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

鼻腔对PM 2.5有过滤作用吗?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危害人体健康。鼻腔的清洁过滤作用并不能抵御PM2.5污染物的侵袭。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嗅觉功能也是鼻腔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日常工作中,人的嗅觉在识别有毒有害气体、挑选食物、促进食欲、影响情绪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感冒时,由于鼻塞、嗅觉功能下降,常会产生“食之无味”的感觉。而在感冒治愈、嗅觉功能恢复后,食欲也会增强。

鼻腔的另一个功能是在发声时产生共鸣。鼻音是语音形成的一部分,鼻音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音质量的好坏。感冒病人由于鼻塞,可以产生闭塞性鼻音,影响音质。而腭裂(嘴巴里有裂缝)的病人,则会产生开放性鼻音。

综上所述,鼻的结构是复杂的,且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真可谓是“小鼻子,大功能”。

过敏性鼻炎:令人烦恼的疾病

郑春泉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当人们纷纷步出户外,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感受那勃勃的生机时,有一群人却被鼻痒、打喷嚏、鼻塞等过敏症状困扰着。与感冒不同,过敏性鼻炎一般没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局部症状,也可伴有眼痒、流泪、耳痒、腭部痒等症状。感冒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一周左右可自愈;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此限制,只要接触过敏原就可发病。

诱因: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触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根据接触的方式不同,过敏原可分为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触性。吸入性的过敏原包括螨虫、屋尘、霉菌、花粉、动物毛屑、蟑螂等;食入性过敏原包括虾蟹类、肉类、奶及奶制品、鱼类、谷物、水果(菠萝、苹果、香蕉等);接触性过敏原包括乳胶类制品、某些植物等。当然,并非所有人接触过敏原都会发生过敏性鼻炎,只有少数易感个体(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上述过敏原后,才可能产生过敏症状。非易感个体(非过敏体质的正常个体)接触上述过敏原后,不会引发过敏症状。

过敏体质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较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高2~6倍。当然,过敏的发生也受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一项对7000对孪生儿的调查显示,只有21%的孪生儿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提示即使是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双胞胎,日后由于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并不一定罹患同样的疾病。由此可见,外在因素,如环境、生活方式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提示,生命早期接触大量过敏原,易患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危害:不仅仅在鼻部

根据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过敏性鼻炎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大类。间歇性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其发作为间歇性,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如花粉症,主要在春秋季节发病,发作与接触花粉相关,在非花粉播粉期,一般不会发病。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则不论季节,常年均可发病,致敏原范围很广,并非局限于花粉。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为10%~20%,有的国家甚至高达30%以上。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5%,甚至更低。我国的发病率在5%~10%,农村地区发病率较低,城市发病率较高。总体而言,过敏性鼻炎的全球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有些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没啥关系,就是打打喷嚏、流流鼻涕,扛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尽管过敏性鼻炎对生命不造成威胁,但烦人的不适不仅会影响工作与学习效率,还有可能进展为鼻窦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甚至诱发哮喘发作等。同时,由于过敏性鼻炎患者为数众多,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每年用于过敏性鼻炎防治上的经费数以亿元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

防治:“多管其下”见成效

过敏性鼻炎疾病诊断容易,根治困难,因为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而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从基因上改变易感体质。目前,应对过敏性鼻炎主要以下3个策略。

1. 避免接触过敏原。知道了过敏性鼻炎的诱因,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比较容易避免,只要不再食用会诱发产生过敏症状的食物,就不会发病。吸入性过敏原通常难以完全避免接触,可通过使用杀螨剂,经常更换床单、被套,常用吸尘器吸尘,开窗通风等方法,尽量将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浓度降至最低。避免接触宠物,在花粉播散期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上口罩等,也有助于降低发作次数和程度。

2.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鼻用类固醇激素、色酮类、鼻用抗胆碱制剂、减充血剂,以及中草药等。用法上有口服和喷鼻两大类。口服药物主要为抗组胺药,为方便服用,每晚服1片。常见的鼻喷剂(鼻滴剂)主要有四类:一是类固醇激素类,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而是抗组胺制剂,主要用于减轻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三是血管收缩剂,主要用来缓解鼻塞症状;四是抗胆碱能受体制剂,主要用于减轻流涕症状。应当注意的是,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等)作用时间较短,短期内反复使用会降低血管反应性,降低疗效,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一般不宜连续使用7天以上。很多人害怕使用激素,实际上,喷鼻激素是局部用药,全身副作用小,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一线用药。

3. 免疫治疗(脱敏治疗)。脱敏治疗是,定期给患者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浸液,由稀至浓,逐渐增加浓度,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一定耐受性,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不易产生过敏症状,或症状明显减轻,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脱敏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既可加强疗效,又可明显减少使用药物的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特别提醒

部分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也可能产生鼻塞等不适症状。对这些患者而言,适当的外科治疗对减轻症状有帮助。

鼻出血:常见病,莫轻视

余洪猛

鼻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初春和秋冬季节。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是鼻本身病变所致,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所致。若经常发生鼻出血,则应该提高警惕。尤其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而言,反复鼻出血可能是脑出血的一个预兆。

原因众多,仔细分析

鼻腔局部疾病,如肿瘤、炎症、外伤等,都可导致鼻出血。鼻腔炎症使鼻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溃烂,进而导致鼻出血。只要鼻腔炎症消失,鼻出血就不会再发生。出血量一般不大,止血并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在鼻腔肿瘤初期,鼻出血量不多,有些患者甚至仅有少量鼻涕中带血。但千万不能忽视,必须仔细检查,及时诊治,以免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因血管破裂而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鼻出血。这类鼻出血往往出血量多、来势凶猛,常反复发生,严重者会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中老年人突发大量鼻出血常难以自行止住,其“祸首”往往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类患者约占门诊中鼻出血老年人的60%~70%。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剧烈升高时,血管内压力大,很容易发生鼻腔血管破裂出血。同时,由于存在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收缩无力,破裂后不易自行愈合,故出血不止,且常反复发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人反复发生鼻出血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当血压骤然升高、脑血管尚未发生破裂时,鼻腔的某条血管可能会因脆性较大而发生破裂出血。这种鼻出血往往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时发生,患者常有全身发热、血向头面部冲的感觉,进而引起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能及时诊治,可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应急处理,从容不迫

鼻出血有“前后”之分。常见的鼻出血主要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因为那里的鼻腔黏膜很薄,且有丰富的血管网,易破裂出血。血通常从鼻子前方流出,情况并不严重,自行用手指按压鼻翼或塞棉花球,即可止血。中老年人鼻出血常发生在鼻腔后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出血点大多靠近鼻后部的血管丛,出血量较大,也易止血。血液常从鼻子后方流出,沿着口腔后部流进咽喉。此时,可将血液从口腔吐出,不能将血咽下,否则会有两个害处:一是刺激胃部引起呕吐,而呕吐会更加鼻出血;二是无法较准确估计出血量。患者最好将血吐在一个容器中,以便医生判断出血量。发生大量鼻出血时,患者尽量不要平躺,宜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免血液呛进气管,引起窒息。发生鼻出血后,患者要保持冷静,避免紧张造成血压升高。若有高血压,应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可采用额面及鼻部冷敷,促使破裂的血管收缩止血。反复发生大量鼻出血的中老年患者,宜家中备些医用止血膨胀海绵或纱条,一旦发生鼻出血,可自行或请家属帮助塞入鼻腔深部压迫止血,在应急处理后,及时送至医院治疗。

内镜止血,安全有效

治疗鼻出血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将出血部位封闭止血。目前,大部分医院对鼻出血量大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填塞方法,用纱条填塞前后鼻孔。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常使患者感到疼痛难忍。

如今,在鼻内镜技术较成熟的医院,医生常采用内镜技术进行止血治疗。鼻内镜可以帮助医生“进入”患者的鼻腔,当寻找到出血点后,用双击电凝或射频封闭出血点,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出血不止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而言,内镜下止血不仅能减轻痛苦,而且疗效“立竿见影”。

鼻出血的日常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为减少鼻出血的发生,患者应关注以下6个注意事项。

1. 戒绝烟酒,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易“上火”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宜选择体力消耗不大的运动,如散步等,以免剧烈运动使血压升高,诱发鼻出血。

3.调节心情,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暴怒。

4. 发生鼻出血后,可采用头面部冷敷、指压鼻翼或塞棉花球等简单易行的止血措施,切勿惊慌。

5. 中老年人若近期突然频繁出现鼻出血,需去医院就诊,并经常监测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6.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降火的中成药,清凉止血。

鼻子不通,打鼾不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郑春泉

人们在睡眠时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身心得到充分休息,第二天晨起时会感到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然而,有些人因为睡眠时打鼾,俗称打呼噜,呼吸不畅,第二天醒来感觉昏昏沉沉、乏力、嗜睡,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鼻腔狭窄,打鼾诱因之一

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医学上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发生于成人,也可见于小孩。男女均可发生,男性较为常见。睡眠性呼吸暂停若频繁发作,患者会因缺氧而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出现气促、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骤停。病程较长者,还可伴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肺功能衰竭等。

上气道容易发生狭窄和阻塞的部位,按呼吸气流的方向,从前到后有: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以及舌根部。常见的导致上气道通气不畅的原因有:鼻腔狭窄(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及息肉样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舌根淋巴组织增生、悬雍垂过长、软腭及咽喉部软组织松弛等。此外,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小颌畸形等,可导致舌下垂、呼吸道受阻。

除局部因素外,打鼾也很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个表现。目前有研究报告显示,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打鼾的概率较高。胸部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也常有打鼾的问题。

打鼾者,去耳鼻喉科看看

打鼾者应去医院检查和治疗。由于上气道的鼻、鼻咽、口咽及喉都属于耳鼻喉科的业务范围,故患者应先去耳鼻喉科就诊,行鼻镜和喉镜检查,以了解有无解剖异常情况。再进行多导睡眠记录仪监测检查,以了解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并进一步分析其严重程度、阻塞发生于呼吸道的哪个层面,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常,最常见的导致幼儿打鼾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稍大一些的儿童,还要考虑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成人的病因较为复杂。

针对病因明确的(如解剖异常引起的气道狭窄)打鼾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纠正,如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减小肥大的下鼻甲、中鼻甲的体积,切除过度增生的腺样体组织、扁桃体组织等。

鼻窦炎:“根治”有方

余洪猛

56岁的李先生,经常鼻塞、流脓鼻涕,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被诊断为鼻窦炎、鼻息肉。他曾做过6次“鼻息肉切除”手术,尽管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没过多久,不适症状又再次出现。1年前,他又进行了一次等离子微创手术,病情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还出现了鼻涕倒流的问题,令李先生苦恼不堪。鼻窦炎、鼻息肉为何会屡治屡犯呢?

认识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根据是否合并鼻息肉,把鼻窦炎分为伴有或不伴有息肉的鼻窦炎。鼻窦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次要症状为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等。

大部分鼻窦炎患者是由于感冒诱发急性鼻窦炎,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致使炎症反复发作,鼻窦黏膜因炎症刺激而出现水肿,并逐步发展为鼻息肉。鼻窦黏膜水肿和鼻息肉堵塞鼻窦的引流通道,使鼻窦炎迁延不愈。

复发:鼻窦炎患者的“心头大患”

通常,大部分不合并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可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得以治愈。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为抗生素和鼻腔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

对大部分合并鼻息肉,以及经药物规范化治疗无效的患者而言,则需要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镜犹如给医生配制了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医生不但可以发现鼻腔深部的病变,还可以在各种角度镜头的辅助下,窥见鼻窦内细小、早期的病变,如鼻窦内的息肉、囊肿和肿瘤等,并对其进行“精确打击”,去除病变。

然而,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不但与手术有关,还与手术后的定期复查和用药有很大关系。不少患者常常对手术非常重视,而对手术后的用药却不是很重视,从而导致疾病复发。

坚持治疗,遏制复发

为减少鼻窦炎复发,除了成功的鼻内镜手术外,术后用药也非常重要。鼻窦炎术后,鼻黏膜的恢复约需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黏膜水肿、囊泡,以及肉芽的形成,会不断干扰术腔黏膜的正常恢复。因此,手术后必须用药物来抑制这些不健康的组织生长。待黏膜完全恢复后,其对息肉等病变组织的再次形成会有较强的抵御作用。

特别提醒:鼻窦炎慎用“激光、低温等离子”治疗

激光、低温等离子治疗是通过破坏鼻黏膜,使鼻甲萎缩变小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其本质是一种对鼻黏膜的破坏性治疗。鼻腔的生理功能与鼻黏膜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鼻黏膜表面有重要的纤毛运输系统,承担着“清道夫”的责任,可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外界的灰尘颗粒物质;鼻黏膜内有能够分泌腺液的腺体,可保持鼻腔的湿润,还有各种感受器,可对鼻腔是否通畅、温度是否适宜作出反应。激光、低温等离子在对鼻黏膜进行消融、使鼻甲萎缩变小的同时,势必会对鼻黏膜的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低温等离子并不伤害鼻黏膜的上皮层,仅对上皮下层起作用,故创伤要小得多。实际上,黏膜是一个整体,黏膜的“根基”没了,还谈什么无创伤、保护黏膜功能呢?这就是为什么经过激光、低温等离子治疗的患者,开始时会感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随后却得不得不承受各种不适的残酷现实。

当然,激光、低温等离子在鼻病的治疗上并不是没有完全作用,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下鼻甲黏膜严重肥厚、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适当采用上述技术进行治疗。

鼻肿瘤:“少量多次涕血”要当心

王德辉

鼻部可分为鼻腔和鼻窦。鼻腔被中间的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鼻腔。鼻窦共有4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见图1)。鼻腔前面通过前鼻孔与外界相连,后部通过后鼻孔与鼻咽相通,鼻窦通过鼻窦开口与鼻腔相通。

鼻腔、鼻窦好比是2套“4房1厅”。如果把前鼻孔比作大门的话,鼻腔则相当于客厅,鼻窦开口相当于房间门,由此可分别进入4个房间(鼻窦)。鼻腔、鼻窦位于面中部,向两侧与眼部相连;向上、向后与脑部结构相连;向下与口腔相连;向后外与翼腭窝和颞下窝相连。发生于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若持续生长,可侵及鼻部周围的上述结构。

认识鼻肿瘤

鼻腔和鼻窦都可发生肿瘤,分别叫鼻腔肿瘤和鼻窦肿瘤。较大肿瘤很难分清来源于鼻腔或鼻窦,故统称为鼻部肿瘤。鼻部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由于鼻腔、鼻窦的组织来源复杂,鼻部肿瘤的组织类型也非常复杂。良性肿瘤可分为:内翻性状瘤、骨瘤、软骨瘤、骨化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错构瘤、造釉细胞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等。恶性肿瘤种类更多,如鳞状细胞癌、腺癌、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软骨肉瘤、骨肉瘤等。

少量多次出血,排除恶性肿瘤

鼻部肿瘤的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别之处,可表现为鼻塞、鼻涕多、嗅觉减退等,恶性肿瘤可有鼻部少量血性涕。这些症状与鼻窦炎相似,往往不引起患者的重视。需要提醒的是,一般人普遍认为,鼻子少量出血并无大碍,出血多了,才影响健康。实际上恰恰相反,一次性出较多的新鲜血,往往是血管出血,止血后多无大碍,少量、多次涕中带血则提示有恶性肿瘤的可能。

由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处于晚期,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很不利,故应特别重视鼻涕中带血的现象,及时就诊,争取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当肿瘤增大,超出了鼻腔、鼻窦,侵及周围器官时,则会产生相应症状与体征。当肿瘤侵及眼眶内时,可引起眼球突出、眼球移位、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肿瘤向上可波及硬脑膜,甚至脑组织,可出现头痛等症状;肿瘤向前生长,可波及面部软组织,甚至从面部软组织穿出;肿瘤向下生长可突破硬腭;肿瘤向后外生长,可波及颞下窝,引起开口障碍。上述情况常恶性肿瘤已经属于晚期,治疗效果不好。

确诊肿瘤靠病理检查,即取下一小块鼻部可疑病变组织,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以确定是不是肿瘤,以及肿瘤的良恶性。

鼻内镜:鼻肿瘤治疗首选

确定了肿瘤的性质、大小和范围后,可决定如何进行治疗。良性肿瘤,如内翻性状瘤等,多可采用手术治疗。过去,多采用鼻外切开等“外进路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经鼻内镜手术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鼻部良性肿瘤可经“鼻进路”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鼻内镜下手术具有损伤小、视野清晰、不留面部瘢痕、手术后复发机会小等优点。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不同的侵及范围而有所不同。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等,可采用单纯放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不需要手术。若肿瘤侵及范围有限,鼻腔、鼻窦周围重要器官没有被波及,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先切除肿瘤,手术后再补充放化疗。若肿瘤较大,估计手术无法彻底切除肿瘤,则可先行放、化疗,使肿瘤缩小,然后再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也越来越多应用于鼻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选好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鼻内镜下恶性肿瘤的手术效果与开放外进路手术效果相近,但具有住院时间短、损伤小、面部没有瘢痕等优点。

延伸阅读:浅谈鼻内镜手术

王德辉

在鼻内镜手术被应用之前,大部分鼻窦手术都采用额镜下经鼻进路或经上颌窦进路手术,存在术野亮度不够、暴露不佳等缺点。

鼻内镜手术是从鼻内镜检查逐步发展而来的。1901年,国外学者对膀胱镜进行了改良,用于鼻腔、鼻窦的检查中。20世纪60年代,Hopkins教授发明了柱状光学内镜,极大地提高了内镜下术腔的亮度和术野的清晰度。

鼻内镜能够提供局部放大、明亮、清晰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看清鼻内结构,并有效地处理病变。经过多年发展,现代鼻内镜技术已逐渐成熟。手术时,医生将内镜经鼻孔导入鼻腔内,鼻腔内结构的影像经鼻内镜传到显示器上。医生通过观看显示器,将细长的手术器械经鼻孔导入鼻腔,进行病理组织切除、血管止血、结构重建等。近年来,随着对鼻腔、鼻窦及颅底区解剖认识的加深,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目前,已有多种颅底区疾病可通过经鼻内镜手术完成,手术范围自前向后包括额窦、前颅底、鞍区、斜坡、第一颈椎、第二颈椎,治疗的疾病种类包括炎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发育异常等。

近年来,鼻内镜器械和设备的进步也很快。咬切钳、电动切割系统、内镜清洗器、高速电钻、超声刀、导航系统等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工作中。不同角度的内镜和广角镜,可用来显示鼻窦颅底不同方向的角落。如果鼻腔过窄,还有直径1.7mm或2.9mm内镜可供选择。随着高清摄像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广泛应用,术中影像较以前更加清晰。目前,国外公司正在积极研发三维立体内镜系统。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器械与设备用于鼻内镜手术中,鼻内镜手术的范围会逐渐扩大,手术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食物温度“微调控”营养吸收 下一篇:浅析文化氛围构建在图书馆环境发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