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人情味儿

时间:2022-07-23 04:26:37

浅谈语文课堂的人情味儿

从教十六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一课程性质的阐述,深有感触。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精神成长呢?我认为,语文课堂首先要充满“人情味儿”――因势利导,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一、因势利导,一切从学情出发

我先从《百合花开》这堂课谈起,林清玄先生通过描写一株生长在偏僻遥远山谷里的百合花,在野草蜂蝶的嘲笑、讥讽之下,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开花,赢得人们赞美和喜爱的事例,说明只有顽强、坚韧、执著才能战胜风雨,迎来彩虹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变成百合花生长的断崖,使孩子们化身为断崖上生长的百合,以及旁观的蜂蝶鸟雀和野草,让百合的成长历程与孩子们的表现融为一体,从而使百合花开带来的人生启迪深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用心品读“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这一句时出现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在几个孩子深情诵读品味时,我发现班上最顽皮的周喜良与同桌在悄悄逗闹,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微笑着请他背诵:

周(有些意外地):老师,我还不太熟呢。

师:没有关系,你先读一遍,再背。

周: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师:读得很好嘛,相信你一定能背诵下来的!

周:它那透着洁白的灵性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的美丽风景。

(其他同学不禁哄笑了起来,但周喜良毫不介意,也跟着笑了起来)

师(严肃地):先看看书,再重新背。

周:它那透着洁白的灵性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美丽的一道景色。

(又是一阵轻轻地哄笑,周喜良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意识到这个教育契机的珍贵,干脆借着周喜良的表现,把课堂变成百合花生长的断崖,让周喜良体验做百合花的感受,从而鞭策他,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

师(面带微笑):背吧,什么时候背会了咱们再品味其他语句。

周:它那透着洁白的灵性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一阵哄笑,我不动声色地望着大家,微笑着等待周喜良重新背诵。)

周: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同学们笑声少了,我平静地望着他,周喜良还想继续背,我示意他停止)

师:同学们,周喜良背诵得有没有进步啊?

生:有!

师:(面带轻松的微笑)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充当了什么角色吗?

生(面面相觑):……

师(微笑):你们刚才无意中扮演了课文里那些蜂蝶鸟雀和野草的角色!

(许多孩子立刻意识到老师话中的含意,纷纷低下了头,而周喜良则非常得意,刚才的拘谨一扫而空)

师(语重心长地):孩子们,也许在你们的心中,周喜良同学连文中的野草都不如,但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努力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其实就是一株不断努力的百合花!而我们许多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充当了阻碍百合成长的蜂蝶鸟雀与野草!

(周喜良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眼睛里充满了自信的光芒)

师:孩子们,也许你们会说他背到最后还是没把“秀挺”与“挺秀”区分清楚,但我还是很欣慰,相信他只要用心品悟,一定能够分清“秀挺的百合”与“挺秀的白杨”两者用词的不同。

(孩子们纷纷向周喜良投来敬佩的目光,周喜良带着十足的自信坐下。)

我以周喜良同学背诵课文为契机,猜测同学们的反映,巧妙地把课堂化做百合花生长的荒谷断崖,让平时贪玩好逗的周喜良化身为文中的百合花。当那些对周喜良有成见的同学感到自己无意中充当了野草的角色后,我适当点拨,使《百合花开》这篇课文蕴含的“顽强、坚定、执著、理解与尊重”,在嬉笑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深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初步引导学生体会林清玄“像百合一样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的情怀。生成性课堂资源好比星星之火,可以瞬间熄灭,也可以成燎原之势。一切以学生为本、充满人情味的课堂,令这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二、深入挖掘文本,精心设计

课堂的“人情味儿”不能仅靠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来营造,还需要结合文本特质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对于学生鉴赏与表达能力的锻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习作与概括进行。如何把一个话题写具体,需要真功夫,同样的道理,如何把长文章读成几句话也能体现真本领。冀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整合教学中,我把《天涯情思》与《故乡》结合起来教学,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诵读《故乡》这首小诗,体会意境美。我留了这样的作业:借鉴《故乡》的诗情画意,以阿玲的语气或者兰兰的语气把《天涯情思》改写成一首小诗。第一次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比较直白,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努力完成作业,却不知道门路。于是我把写诗的一些基本方法给他们进行讲解,并把本文内容改编成一首小诗等待同学们填空。在意境创设与诗句押韵这两个方面引导同学们补充诗句,经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一首精彩的小诗令整个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儿:

天涯情思

几番梦回故乡,

轻嗅茉莉花香,把那乡愁轻轻(吟唱)。

还能依偎在(母亲身旁),

笑着把他乡的故事细细讲:

告诉她,我不再孤单无助,

阿玲的热情暖热了夜的(凉)……

“母亲身旁”这一空非常容易地填对了,“吟唱”这个空同学们填得可谓五花八门,当袁依凡同学把“吟唱”一词填入括号后,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同学们惊讶的吸气声:吟唱可以使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美好。对于“凉”这个词,很多学生填的是“凄凉”和“悲凉”,显然他们已经领悟到了这种表达的意境之美,但在推敲词句方面还欠一些工夫,于是我启发学生对“凄凉”与“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诗歌的节奏韵律、反义词方面下工夫。这样学生对于《天涯情思》的诗意表达作业有了初步理解,于是重新完成了这项作业。

只有我们深入钻研教材,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令“人情味儿”充满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精神成长。

上一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随课堂飞扬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