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价值探析

时间:2022-07-23 04:21:58

农村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价值探析

作者简介:孙彩凤,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091班

摘要: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应试教育成为农村高中的普遍现象,在充分考察农村高中教育现状的背景下,开发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十分必要,能否落实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直接关系到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地方特色文化地弘扬。

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价值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标准不再是你有多高的学历,你能说出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你究竟能够做些什么,能够解决多少现实的问题。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在“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引导下,“应试”教育成为农村高中普遍现象,在针对如何全面推进农村高中的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学生,切实地推进农村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势在必行。

一、农村高中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传统的求学观为应试教育地发展提供沃土。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赚钱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促使农民将未来的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们期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有所成就,将来处于生活的上层。但是家长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通常他们更加关注学生能考多少分、在班级里能排多少名。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从小生活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激发了农村学生试图通过考上大学的形式,走出家乡,见识城市里新鲜事物。“知识改变命运”是引导农村孩子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于是他们争分夺秒,冲刺高分,争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主要包括师资力量的缺乏,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领导习惯遵循常规,紧抓升学率。这些综合因素就为农村高中应试教育推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应试教育下单调枯燥的的学习现状,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在这种“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环境氛围中,农村高中生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应考备考上,生活的轨迹是“食堂、宿舍、教室”的三点一式,单调的生活形式着实缺乏乐趣,学生其实很不快乐。显然,学校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注重个性地张扬与特长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地身心成长十分不利。这就要求农村高中的教学工作者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考察学生的特色,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校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二、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探析:

(一)有利于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评价“名师”也是关注教师能够准确的研究国家高考的政策规则的动向、预测高考内容的范围和考试的方式,懂得有效的解题技巧,这种考核评价教师的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晋级、升迁和调动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这种教师的考量标准过度偏向在对高考形式的把握、教学大纲的研究,忽视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习和把握,就不免有些急功近利,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农村高中专业教师的畸形发展。

农村校本课程打破了农村教师在以往的国家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被动从属的局面,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动力。长期以来在国家课程统治时代教师的职责是把教材吃透,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缺乏有效的自。而农村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风物人文等乡土资源进行了解、搜集、整合,形成课程资源,最后成为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全面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这一过程也为农村教师施展自己才华和挑战自己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增强了他们职业归属感。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经验和特性,才能起到培育人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性向、能力等,真正实现课程为学生而开发,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要是学生最需要最想要的,让课程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可以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如实践性课程、艺术性课程、农业性课程等,但是要本着真正可以历练学生,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原则进展。教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进而发现他们哪些地方最薄弱是,哪些环节最优越,引导农村学生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乡村特色文化地继承与弘扬。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从地方传统和特色出发,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梳理和地方特色的总结,培养学生的乡情和民族精神。城市具有其繁华的特质,农村却有它的质朴和自然美。农村高中所处的环境必然具备其独特的人文气息和乡土人情,面对地域特色鲜明的多样性自然类课程资源,学校要让这些自然资源活起来、热起来,能够为学生欣赏本土风光提供指南,激发学生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之情。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是蕴含着当地的人文风情和文化精髓,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并通过课程地设置将学生吸引到地方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为学生接受人文气息的沐浴提供精神通道,进而提升学生乡土意识,增强学生新农村建设的信心,这种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出发,关注人、社会、自然整体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了解与认识,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有利于农村高中素质教育的推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2]孙东、赵欣,农村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4

[3]周冠环,陶行知乡村课程思想对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9(5)

上一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下一篇: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