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23 04:15:02

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摘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治疗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患者大多年龄偏大,多伴有夹杂症及并发症,临床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给患者在经济、精神等方面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探讨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是医护人员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1998年-2008年我区的170多例晚期血吸虫病人为调查对象,男110例,女60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48.3岁,患者中50岁以上者130例。晚血病人中,腹水型120例,巨脾型lO例,结肠增殖型20例,侏儒型20例。查阅住院病历,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入院各项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L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乙肝标志物“二对半”,心电图,X线胸透,肝胆脾B超等。患者入院前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卵沉淀试验(COPT)),以及治疗疗程和经费使用情况。治疗方法按《晚期血吸虫病救治方案》,腹水型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巨脾型以改善临床症状,创造条件施以外科切脾术;侏儒型、结肠增殖型予以对症治疗。

2 结果

对170例住院病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既往从未有过呕血史者有150例;曾有过一次或一次以上呕血的20例,其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劳动能力呈半劳力或衰弱状况的有140例;无劳动能力者10例;有劳动能力者仅20例。

具体治疗方法:

(1)腹水型患者。对有肝性脑病先兆症状嗜睡、情绪激动、烦燥等早期应用谷氨酸钠或精氨酸静脉滴注,控制蛋白摄入、口服甘露醇导泻、清洁灌肠等。对发热、腹胀、腹痛、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效果不佳,查白细胞及分类升高,腹水常规检查,有腹膜炎症状体征者,考虑原发性腹膜炎,早期应用抗生素、导泻,以减少肠道细菌数量,清除肠内毒素,减少防止肠菌移位。对食道吞钡发现有食道静脉曲张根据情况应用心得安、654-2、降低门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利尿剂效果不佳时采用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口服心得安、甘露醇、清洁灌肠,必要时放腹水每次2000-3000ml,放完腹水后静滴人体白蛋白5-10g。120例腹水型晚血患者行吡喹酮病原学治疗90例。基本治愈20例,病情稳定42例,未愈18例。

(2)巨脾型治疗。20例巨脾型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手术风险大,放弃手术行内科治疗,益肝灵、多种维生素、复方丹参片、654-2、西咪替丁、心得安,支链氨基酸、促肝细胞生成素静脉滴注治疗。

(3)结肠增殖型30例,经抗炎、支持护肝,吡喹酮90mg/kg体重六日疗法治疗,腹泻减轻,半年后大便正常,指检结节明显缩小近消失。

(4)侏儒型。30例均为成年人,行营养、支持、护肝、多种维生素、吡喹酮病原学治疗。

3 讨论

(1)从结果看,晚血患者以腹水型居多,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重、年龄大、病程长,有的患者反复治疗达8次之多。部分患者合并其它疾病,常见贫血。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许多患者经对症治疗好转,仅2-6个月后病情又出现反复,晚血病人数居高不下,腹水型晚血f临床治愈率低,复治患者占绝大多数。因此,对基层血防医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规范的治疗措施,及时进行病原治疗,治前进行询诊及必要的生化检查(ALT、AST),治中、治后辅以一定时间的护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减少新晚血病人的发生。调查中发现个别晚血疗程短(只7天),疗效难以实现,故对每年需救治的晚血病人应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除对症治疗外,还应保证一定的支持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出院后尚需保证一定的维持治疗,救治医院应加强追踪与随访,及时掌握患者有关情况,从根本上减少晚血复发。实施晚血免费救治康复工程,对晚血救治的治疗转归及项目的绩效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发现,晚血患者主要是农民,年龄分布大部分在50岁以上,年龄最大者82岁,但30岁以下青壮年患者有41例,年龄最小者15岁。均因在血吸虫病疫区生产、生活、捞鱼摸虾、戏水感染,漏查、漏治发展致晚血。因此应加强疫区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提高疫区人群受检率,重视外出打工流动人群返乡后查病工作。在疫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疫区人群化疗的覆盖率,而城区尤其是非疫区,往往成为晚血防治的盲点。由于城乡人员流动频繁,城市居民来自各地,有的来自流行区,加上交通便利,人员活动范围广,因出差、度假等感染血吸虫时有发生。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经验,疫水接触史往往被患者和医生忽略,导致误诊或漏诊,故在定期进行晚血普查,及时发现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发展为晚血。

上一篇:脑干胶质瘤的MR分型及诊断价值 下一篇:脑外伤急性期一氧化氮的变化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