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分析

时间:2022-07-23 03:14:56

《》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第一,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整合课本知识,力求学习线索清晰。第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第三,顺应学生特点,激发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肯定,巧妙引导,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四,实施以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下面,以《》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开天辟地》的片头。通过视频,学生强烈感受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国破家亡、民族垂危,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虽为战胜国,却像战败国一样任人宰割。中国向何处去?谁能救中国?影片使学生自然地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爱国、救国之情勃发。新课伊始,浓厚的历史课堂氛围已营造出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讲授新课

的学习要求比较繁杂,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线索,笔者大胆打破教材设计框架,将其分为四个环节:寻源、图说、感悟历史、弘扬五四精神。

(一)寻源

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影片中,中国外交官带着国人公理战胜强权的期盼参加巴黎和会,但是弱国无外交,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四万万中国同胞的忍耐在1919年的5月已经达到了极限。通过再现历史情境,的背景,无需教师多言,学生了然于心。然后结合影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日辩论的焦点是什么问题?

2.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3.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外交在面对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爱国青年感到莫大的耻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这就是。

(二)图说

的经过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展示给学生四幅图片。第一阶段:天安门集会、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席卷全国的罢课浪潮。第二阶段:六五上海工人大罢工、商人罢市、三罢斗争、全国人民联合斗争。学生阅读书本,用简洁的语言将图片串连起来,讲述两个阶段的经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具有简单的理解、分析能力,表现欲强,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这个环节笔者实施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图说历史的形式也培养了学生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习惯。

紧接着把的整个过程作个简单总结。比较两个阶段不同点:中心城市、斗争主力、斗争方式、结果不同。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过程的了解,又分析出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历史走过昨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历史。

(三)感悟历史

今天的五四青年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弘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即五四精神。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发表见解。五四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由于初中生受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应降低难度,讲五四精神的核心即爱国主义精神,然后提问:“在座的同学都是青年人,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四)弘扬五四精神

这个环节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大胆展示自我。如:从自身小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学生角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基础。从现实角度,我们虽是学生,但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居安思危,关心天下大事。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报效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五四精神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九十多年来,五四精神代代传承,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播放视频《弘扬五四》。视频中,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者多为青年知识分子;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一二九运动……热血青年共赴国难,谱写感人篇章;“一五”计划中,青年突击队彩旗飘飘;改革开放后,青年人弘扬科学,报效祖国,大学生支教,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通过九十多年来青年人报效祖国的典型事例,学生再次感受到五四精神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根据自身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最佳结合。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讨论法的策略 下一篇:利用网易,让网络研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