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02:25:29

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27-01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手术治疗;护理干预

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在骨科病人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伴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手术治疗最有利于老年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随着老年患者生理变化,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低下,反应性和应激能力降低,手术危险性较一般人明显增大,术后并发症较一般人增多。为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关、降低并发症、早日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7年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156例,男89例、女67例,年龄60~69岁73例,70~79岁56例,80~89岁24例,90岁以上3例。手术治疗53例,占34%,伴有慢性疾病96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老年人因为意外受伤骨折,从生活自理到生活不能自理,同时担心影响子女工作,加重家庭负担、害怕手术预后不良,恢复差。常表现出恐惧、焦虑、情绪抑郁,往往要求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应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除了积极做好安慰、体贴关心等身心护理外,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医院的设备、条件、医护人员情况以及同类患者的治疗情况,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耐心倾听老人主诉,观察其心理反应,及时帮助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其亲友常来探视减轻孤独感。

2.2 一般护理

2.2.1 协助做好术前相关检查,进一步了解老年患者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及神经系统情况。对一些潜在疾病给予及时处理,督促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糖、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方可手术。

2.2.2 术前半小时予以静点抗生素,保证手术过程中血液内抗生素浓度最高,其预防感染最有效。

2.2.3 对患有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指导练习深呼吸、咳痰方法,必要时低流量间断吸氧,防止受凉感冒。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养成每天排便习惯。鼓励病人戒烟、戒酒,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必要时采用静脉补充营养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增加抵抗力。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老年患者全麻后,可出现延迟清醒、呼吸抑制、低血压等,故患者未完全清醒前,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大多数老年患者术前并存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由于手术创伤可使原有疾病加重,术后48~72h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严控输液速度及量,防止出现急性心衰和肺水肿。

3.2 预防感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d,注意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床铺清洁。

3.3 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外固定松紧适宜,固定确切。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活动及肿胀等。

3.4 并发症的护理

3.4.1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老年人血液循环差,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加上长期卧床,特别是髋部骨折患者给翻身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发生褥疮。褥疮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难以愈合。首先对全身情况认真评估,如精神、营养、皮肤情况,建立翻身卡。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卧床患者每2h翻身1次,有条件的可使用特制翻身床、气垫床垫、智能按摩床等专用器具。对病情严重、骨折极不稳定、大手术后当日的患者,翻身可能促使病情恶化、加重损伤,应对受压部位给予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防止尿便污染皮肤。

3.4.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观察患肢肿胀程度,与健侧对比,并每日做记录。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防止下肢静脉扩张;有条件使用下肢血液循环助动器,促进静脉回流,30min/次,2次/d。必要时使用抗凝、祛聚药物[2],术后第2日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出血倾向。

3.4.3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老年人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特别是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极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应教会老年患者做上肢伸展扩胸运动,鼓励深呼吸、定时变换。病情允许术后及早采取半卧位,有效叩背协助排痰。若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入2次/d,疑有支气管哮喘、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超声雾化,宜使用空气压缩雾化泵吸入,避免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

3.4.4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因手术治疗需留置导尿,应加强尿管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尿道外口消毒2次/d,嘱患者多饮水1500ml/d,夹闭尿管定时开放,术后2~3d内拔除尿管,防止泌尿系感染。

3.5 康复指导: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患肢的股四头肌、臀大肌静力舒缩和踝泵运动,收缩10s,再放松,如此反复,10次/组,每天4组,可以进行由上至下的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术后3~5d即可坐起或臀部抬高10~20cm,1w后可用助行器下地练习站立行走,每日2次,每次20min,患肢不负重,应有专人陪护,以防跌倒,至少6个月方可弃拐负重。出院后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感冒,多晒太阳,注意个人卫生。每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活动量循序渐进,以不感觉疲劳为宜。禁止盘腿、坐矮凳、软沙发、侧卧屈髋、蹲便,防止假体脱出。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

[2] 谈晓芳,徐群,何斐英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8(8):618.

[收稿 2008-12-15]

上一篇:神经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浅谈社区护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