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19例误诊体会

时间:2022-08-17 07:45:55

白线疝19例误诊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22-01

白线疝并非少见,据统计占各种疝的1%,上腹部多见,下腹部少见。其原因可能是脐上白线较宽之故。早期疝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发现,以后因腹膜牵拉而出现上腹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检查时可在脐上偏左处触及一个结节状肿物。用手指放在疝的部位,嘱病人咳嗽,手指感到有碎裂声。我院2001~2007年底共收治白线疝病人19例,临床误诊率高,现结合误诊情况做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病人中,男11例,女8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4岁,以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病人均以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物为主诉就医,体检多在脐上正中或偏左发现可复性肿物或是腹壁缺损。但治疗简单,只需找到缺损部位不进腹腔便可修补。19例病人全部治愈。

2 误诊分析

19例病人中,确诊住院者10例;未确诊住院者9例,其中以“上腹痛原因待查、上腹部包块待查”收住院者4例;以“慢性胃炎”收住院者3例;以“十二指肠溃疡”收住院者1例;诊断为其他疾病者1例。其原因分析如下:

2.1 易与上腹部的某些疾病相混淆:住院病人中大多数以较明确上腹痛或上腹部包块而就医。其原因是大多数医生很少考虑到白线疝这一疾病或是对此病了解很少,这一点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有的病人甚至长期以“胃炎、胃溃疡、胆囊炎”在内科治疗。本病虽有与上述疾病相似之处。但白线疝疼痛发生的机制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腹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所致的局限性疼痛;另一种是通过大网膜、肝圆韧带所致的深钻疼痛。因肝圆韧带牵拉可产生幽门痉挛而出现胃肠道症状,所以这就需要仔细检查病人分析病史并作其他辅助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疾病后才能诊断本病。不能顾此而失彼。

2.2 未掌握正确的触诊方法:19例病人中有较明确上腹部包块者占70%。因而,上腹部包块是本病的最主要的体征。有30%病例不明确。实际上,绝大多数病人均可触及可复性包块,但由于没有抓住时机和没有掌握正确的触诊方法。白线疝的肿块位于剑突与脐之间的白线处(即脐上5~8cm),站立或增加腹压时肿块更加明显。触诊时如果疝内容物能还纳,在肿块部位的腹壁上触到缺损可明确诊断,但对肿物较小肥胖的病人往往容易漏诊,这就需要仔细认真的检查。只要仔细认真的检查,才能避免漏诊,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白线疝。

[收稿 2008-12-05]

上一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肠疾病240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