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23 01:44:11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摘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把我们生活中的碰撞、冲击磨练记录下来,表达每个人特殊的个人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用来表达自我的,是具有很强自主性的,所以,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就很关键。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 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85-001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把我们生活中的碰撞、冲击磨练记录下来,表达每个人特殊的个人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用来表达自我的,是具有很强自主性的。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它却是一种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作业。因此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说到作文教学,老师则常常感到困扰。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能有更多的创造性,实现作文个性化呢?那就必须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喜欢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很长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的内容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作文入门的向导。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决定着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好奇,他们在上学和回家的途中,往往会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自然风光;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有令人难忘的小事……因此我要求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写在周记本上,并告诉他们写周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与人交流、分享。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写都行。久而久之,学生们由依事论事,见物说物,进而能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这样训练学生无拘无束,任凭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例如:有天下了一场大雾,早上同学们到校后都在谈论这雾,于是我就让同学们描述一下他们在雾中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色,大家竞相表述:啊!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有无数层轻柔的薄纱挡在眼前,模糊一片,那村庄、树林、楼房、忙碌的人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当大雾渐退,薄得像一层轻纱的时候,先前的树木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村庄开始展现她那美丽的身躯,楼房也揭开了挡住脸庞的面纱。雾散尽后,大自然恢复了它本来面目,公路上汽车在疾驰,忙碌的人们脚步也更加匆忙了……同学们七嘴八舌,个个都有话要讲。于是,我马上在黑板写一个作文题《雾》,同学们信手拈来,基本上都能抓住雾中的特有景色来写,达到写作要求,还有部分同学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把作文写得很生动。这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让他们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必然能激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叶圣陶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思想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只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才能引领学生找到开启写作殿堂的金钥匙。贫瘠的阅读,会限制学生的写作视野,在丰富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加深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感悟及运用,使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写的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但小学生对书籍的选择能力不强,所以我经常向同学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看的书,而且范围很广,不仅有经典名著,更多的是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儿童文学,如《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小鬼鲁智胜》等等,引导他们多读,读各种类型的书,只有学生阅读“广”了、“博”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第三,要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还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解放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而拨动儿童这根琴弦,使之发出美妙乐声的最关键之一就是想象。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听过一节看图作文课,图一共有四幅,其中三张是有内容的,最后一张是空白的,一般老师在上这样的习作课时,通常都会把四幅图一起挂在黑板上,然后针对第四幅让学生思考一个结局,也算是发挥了想象。但这个授课老师没有按照通常的惯例来,而是把四幅图分开单独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看到第一幅图开始起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思路,所以在第二、第三幅图出现后,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很多话说,到让他们思考结局的时候,他们思维的火花迸溅出了耀眼的光芒,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想象、有创意的见解让每个听课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的鼓掌。那天他们虽然上午三节课都在上作文课(讲、写、评各一节课),但从他们的作文、他们的表情、他们上课时的激情来看,他们是真的喜欢上作文了,也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这种由自由的想象引发的快乐体验,也就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写作自主意识的种子。

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一旦他们知道写作文就是自己在描述生活,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时,一切都变得主动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既要把教室作为一个社会中的场景,让学生去饰演,去体验生活中的一个个镜头,又要让他们在这种体验中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变过去被动地听、说、写,为主动参与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作文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朱叶平.“自主探究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第12期

上一篇:如何优化管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 下一篇:高考美术速写辅导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