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演练(二)

时间:2022-07-23 12:24:22

文言文阅读演练(二)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2.请简要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梁]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友人书(节选)

[清]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⑤乎?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勉:勤勉,努力。

1.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谈的是“成才”,本文谈的是“做学问”,二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2.概括本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拓展训练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

[明]魏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1)为宫室、器皿、人物 ( )

(2)中轩敞者为舱 ( )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4)高可二黍许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将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4.写出两句与船有关的诗词句。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C.哀转久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对下列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漫长的)七百里三峡里,两岸都是接连不断的高山,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时的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确实是游览的好地方。

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鱼的人唱出了:“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猴声声哀鸣,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D.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啊!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自然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采用了什么描法,其作用是什么?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

[清]邹 |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笔谈》)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

(1)落拓无偶( )

(2)烟茗置身畔(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2)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用原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请简要归纳本文叙述的中心。

上一篇:全国写作水平测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 下一篇:大学生幸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