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维动画片中的影调思维

时间:2022-07-23 11:48:27

论三维动画片中的影调思维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影调与光线的关系、非根据影像表现特点确定影调以及影调的处理来了解在三维动画片创作设计中影调的重要性。

关键词:长调光线;对比光线;高调;低调

1 影调与光线的关系

影调是指被射物体表面不同亮度的光影形成的阶调层次,主要包括黑、白、灰这三个主要的等级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层次。这些阶调的有机组合使人们对视觉的表现有了清晰的认知,三维设计师完成所有的布光之后,就是为了在最终影像作品中实现预期的影调,使画面不带刻意雕琢的痕迹。让场景充分融入美妙的光影效果中,达到画面和谐的效果。从影调上看,光线一般分为三大类:长调光线、短调光线和对比光线。

长调光线以中间色调为主,主要通过大量的灰色调产生舒缓的色调渐变。由于长调光线强调的是灰色调的渐变和递进,所以一般不要求急剧的跳跃变化,它所形成的画面反差小,调子柔和,能增强物体的塑形感。给人以安静、缓慢和平和的视觉感受。长调光线的局限性在于过分强调色调的渐变,因此缺少足够的力量感。画面虽然很协调,也很耐看,色彩过渡也很自然,但是不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也显得薄弱。

对于长调光线而言。短调光线舍弃了一定的中间色调。色调转变比较显著,等级排列少。当画面中抽掉了一部分影调光线形成短调光线时,也就有了独特的个性语言。短调光线的视觉语言往往偏重暗色调,它在相对跳跃的过程中省略了欣赏者的某些心理准备,而给人以深沉的感觉,这样节奏感觉快乐很多,力量感也比长调光线强烈很多。短调光线也有局限性,由于影调很快地转入暗部,往往会产生令人压抑的心理效果。一般主题鲜亮而且注重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可以使用短调手法来表现,如果作品的冲击力仍然不够强,可能是因为过渡层次过多造成的。可以将输出的彩色作品转化为黑白模式,通过观察对比黑白色彩的比例,适当调整原稿中对应彩色的深度即可。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环境中,短调往往是由比较强烈的光线产生的。直射阳光下的画面往往不强调影调或色彩的完美体现,而是让一些比较深暗的物体成为画面的视觉重点,并根据亮部的曝光,有意忽略暗部的细节,从而起到加强画面力量感的作用

对比光线是一种体现的力量感最为强烈的影调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抽掉中间色调,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跳跃性,它的局限性在于不利于刻画物体的层次感觉。在逆光状态下,如果深黑色物体呈剪影状态,背景又是大片的明亮区域,就会形成一个典型的对比光线的场景。在90度的侧光下,被摄物体明暗各半,画面的其余部分又缺少明显的过渡影调,这也是一个含有对比光线的场景。

2 根据影像表现特点确定影调

在三维创作中,通过各影调之间不同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可以突出造型主体或画面的表现中心,使观赏者迅速感受并把握画面的形象,体验到场景传达的某种气氛。进一步分析影调语言在摄影中的结构特点,还可以发现一些以基调为主的影调表现方式,主要有中间调、高调和低调三种,它们个性迥异的视觉语言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影调的特征

中间调是以长调光线为主,以适量的白色和黑色为辅助的影调,它是许多画面的基础影调,一般来讲明暗关系数量比例1:3的明部和暗部之间的光比最为合适。中间调有其独特的魅力。基调的性格特征不很明显。但画面层次丰富、细腻,它往往随着画面的形象、动势、色彩、光线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感彩。它讲究用光,一般为多光源综合配置。用灰色调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观是很理想的。灰调善于模糊物体的轮廓,造成柔和的、恬静的、素雅的秀美,它又有表现雨、雾、云、烟的专长。

高调又称为明调或者亮调,它的基本影调是白色和浅灰,二者可占画面的80%甚至90%以上,从而给人以明朗、纯净、清秀之感。需要创作高调画面的时候,一般可以照射对象的材质设置为浅灰色调,甚至主体和背景都应该是浅色调,如果使用正面光作为高调的用光基础,用全局光身成逼真的自然光,效果会更加完美。必须强调的是画面中除了大面积的白色和浅灰色外,还必须保留少量有力度的黑色,黑色可以很少,或者只在恩像摄影中的眉毛、眼睛以及头发部位即可。它们可以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又可以避免因为缺少黑色造成苍白无力的感觉,所以在光线应用中还要特别注意投影的深度和位置。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感觉。比较适合于表现妇女、儿童的形象。风光照片中的恬静,商品影像中的素雅洁净,高调影像一般采用较为柔和的、均匀的、明亮的顺光。有时会觉得它空虚、肃穆、素淡、哀怨,有时又会觉得如同轻音乐、抒情诗一般,根据内容的不同,传达给人们的感彩也会不同;

低调又称暗调,画面中的黑色和深灰可以占画面的70%以上。给人以凝重庄严和含蓄神秘的感觉,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高调相反,低调作品的创作一般要求设置深暗色材质,避免大面积的亮色出现在画面中,另外,更重要的是所选择的光线要比要求大些,因此逆光和侧逆光是低调的理想光源角度。低调的作品有时让人感到坚毅、稳定、沉着、充满动力,有时又会觉得黑暗、沉重、阴森森。低调表现的感彩比高调更强烈、深沉。它伴随着作品主题内容的变化,显示着各自不同的面目。低调作品通常采用侧光和逆光,使物体和人像产生大量的阴影及少量的受光面,有明显的体积感,重量感和反差效应。在人物表现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长者,当然也可以表现性格深沉的年轻人等等。表现物像的有雕塑群,纪念碑,古建筑中的庙宇等。

3 影调的处理

在影像构图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画面中确定表现对象时,在大面积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影调,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都能够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对象或主体。明暗配置在画面构图中还可以用来均衡构图,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利用构图适当地调整明暗关系,就能够改变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在三维创作中一般采取一个影调处理原则:在处理造型主体和背景的关系时,一般采用明显的对比光线;而在处理陪衬物和背景的关系时一般采用调和的光线。

色彩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也同样会使画面形成特别的气氛或感情。红色是强力、温暖和进取的象征;蓝和绿是宁静、和平、寒冷的颜色;棕和黄则相当于黑白摄影的中色调,是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调和体。要注意运用恰当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对比性不宜太强,否则会有不调和之感。画家,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名画家都懂得,最有效地运用光线的技巧,是使画面中的最重要部分比其他任何部分都明亮些。摄影也是如此。美国摄影家约伯指出,在处理画面影调时,“一般是画面的边缘最暗,渐渐地往最亮部分过渡。任何一种用平面表现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构图技巧,只要被摄于最亮部位,它总是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白色让人有一种恐怖、死亡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相互关系鲜明的色彩,进行恰当、灵活地匹配、组合和运用。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如红叶象征秋意,橘红的草地告诉我们夕阳正在落山,而姹紫嫣红则显示早晨,而且色彩还能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如肤色红润表现青春年华。色彩与影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色彩运用的合理才会更好地表现影调,二者相辅相成。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3D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就必须构思好画面的色调和表现形式。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了解画面中的色彩比例关系,尽量不在材质的设置中走弯路,对灯光的色彩控制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确定了影调后可以确定建立模型和材质的细致程度,处在画面暗部的对象细节不必过于仔细,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创作中要避免为了表现而表现,却忽略了整体画面的效果和主题。掌握影调关系是创作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绘画艺术中常说的“整体”二字,几乎都是通过“影调关系”出来的。大家通过多看优秀作品,以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 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凯.3D光影大师[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马建中,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陶瓷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探讨 下一篇:陶瓷彩绘上的戏曲《三国演义》艺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