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映 你中有我

时间:2022-07-23 11:45:56

关键词:例题探究;变式教学;变法教学;通性通法

--!> 1997年开始将数学思想方法正式列入《考试说明》之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以2012年湖北数学高考考试题为例:

思想方法 科别 客观题(序号) 解答题(序号)

函数思想 文科 1、6、14、17 18、22

理科 3、9、13、14 17、19、22

方程思想 文科 1、3、5、7、12 20、21、22

理科 1、5、6、7、9、10、11、14、16 18、21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内涵及基本应用屡见报刊,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从学生一些常见错误根源入手,来谈谈笔者的看法,愿与同行商榷.

一、 多元表征,把握实质——准确把握函数与方程思想应用的基础

在函数应用中,很多学生狭隘的将x定义为自变量,y定义为变量;在方程应用中,学生片面的认为就是解方程、求零点等.关注所研究对象的非数学特征,不能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抽象其数学本质,是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根源.

些素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从数学试题中抽象出试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思想的网络.数学是由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构成,长期以来,教材、教师教学中多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变量,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变式1学生可以自然的选取讨论单调性法、分离变量法来求解,而对例1却一筹莫展或者只是记忆性的求解,认为字母a,b,c…常只能是参数,这是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思想障碍的根源之一,进而妨碍了学生自觉应用函数思想分析、求解试题.例2实测难度值为0.18,变式2的得分更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函数与方程都是分析和研究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例2有2个未知量,变式2有三个未知量,其实质都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合理的选择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例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变量?那些不是变量?能否把变量b+a看成变量t的函数?等.只有不唯x是自变量,对变式2才能展开深入分析,才能创造出新解法.

二、 目标引领,构建函数——深入理解函数与方程思想求解的思路

在求解诸如单调性、对称性等试题时学生可以自觉思考应用函数的方法、思想,对方程的认识停留在出现方程形式、求根上,学生思维往往只停留在试题的表面形态上,如下例3(1)解题困难在于学生思维只停留在数列方法中,对于(2)学生高度一致的选择均值不等式来求解,求解(3)时想不起构建函数,学生多将此题的难点归结为向量知识理解不透所致.

上一篇:不妨试一下“酸葡萄效应” 下一篇:恶搞文化是一种“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