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范文

时间:2023-10-04 01:10:53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具有以下特点:(1)易于反复建立血液循环。(2)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可达200―250ml/min。(3)内瘘使用时间较长,不必经常手术干预。(4)没有明显并发症。所以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治疗和生存。现将多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现行护理措施,为上肢前臂造瘘术后患者46例为护理组,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60岁,平均41.5岁。采用现行护理措施,行上肢前臂造瘘术后常规护理。患者5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0岁。

1.2、 内瘘的成形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前臂的桡动脉与其邻近的静脉在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从而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前提。

1.3、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46例护理组内瘘患者在血透中发生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为:5例、2例、1例。54例对照组中内瘘患者在血透中发生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分别为:11例、9例、8例。组间比较护理组的静脉内瘘的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发生病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附表:护理组与对照组的动静脉内瘘的皮下血肿、轻度感染、血流量不足情况分析:

3临床护理

3.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有慢性疾病多年,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费用高。患者有悲观、失望、焦虑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尽可能解答提出的各种问题,让一些成功做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有利于更好配合治疗。(2)皮肤护理:由于尿毒症毒素、钙盐在皮肤和神经末梢沉积,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叮嘱患者不要抓破造瘘处皮肤,以免感染致手术无法进行。同时指导患者穿棉质内衣,避免化纤类衣服刺激。(3)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4)保护准备造瘘侧上肢的血管,切勿在上肢行静脉输液及各种穿刺操作。

3.2 术后护理:(1)内瘘术后24―72小时内患肢不要屈曲,抬高造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2)内瘘术后5―7天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宜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能听到血管杂音为宜。(4)衣袖宜宽松,患肢避免受力(如戴手表、拎包、提重物等),睡觉时不宜偏向患侧睡,以免压迫血管,影响有效血流量。(5)护士应每天检查内瘘是否通畅,静脉听诊应听到杂音,触之有搏动和震颤。(6)严禁在患肢测血压、静脉输液以及抽血、注射等操作,以免出血压迫内瘘造成闭塞。(7)内瘘术后第二天,指导患肢手指做握拳运动【1】。术后3-4天于吻合口10cm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20-30min/次,2-3次/天,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助于内瘘扩张。患者10天拆线后行适当锻炼,指压吻合口上部静脉,间断开放,促进静脉扩张。

3.3穿刺前护理:(1)内瘘发育成熟后才可以常规穿刺,一般内瘘成熟需4-8周,在内瘘扩张较好的情况下,可先用静脉端,3周后可用动脉端,【2】过早使用可使吻合口狭窄。(2)穿刺前必须安置好,内瘘侧手臂尽量置于机器一侧,以防因管道牵拉而使穿刺针脱落。(3)嘱咐患者把内瘘侧手臂清洁干净。(4)穿刺前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

3.4穿刺时护理:(1)对于新内瘘的第一次穿刺,动脉穿刺点应远离吻合口。因吻合口血管壁相对薄而脆,且距吻合口越近血流冲击力就越大,穿刺时容易发生血肿。(2)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切忌定点穿刺。一般可以沿着内瘘的走向上下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cm左右。进针前要再次确认血管的走向,切忌未摸清血管而盲目进针。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穿刺针平行于血管壁,力争一次成功。(3)动脉与静脉切勿穿刺于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3.5透析完毕后的处理:(1)透析完毕后,我们采用创可贴加自制弹力绷带双重加压,病人反映效果好。(2)具体方法:透析结束时,创可贴贴于穿刺点处,以纱布块在针头拔出时立即施压,按压5-10分钟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2小时左右,松紧要适宜。

4 知识宣教: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护内瘘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内瘘侧手臂不可提重物,透析24小时后可行局部热敷。指导患者及家属听诊内瘘杂音、扪测震颤,每日1次或2次,如发现杂音、震颤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血栓形成,应立即到医院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3】

5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后护理,科学的使用内瘘,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动静脉内瘘发生闭塞的原因探讨及科学维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2):146.

[2]包丽媛,王荣,仲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1.

动静脉瘘篇2

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护理体会

大咯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先天性血管畸形如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所致的大咯血多青少年发病,且起病凶险,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院呼吸科于2005年收治一名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致大咯血青年患者,今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做一临床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8岁,以“反复咯血10个月,再发半天”为主诉于2006.8.15入我院呼吸科。缘于10个月前始反复咯血,量多,每次约1000 ml,平时无明显咳嗽及黄脓痰,半年前外院曾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期高分辨率CT(HRCT)示“右肺多发片状阴影”,间歇期复查CT“双肺未见明显异常”。此次再次大咯血,量约1000 ml,急诊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查体: 体温:36.4℃, 血压:110/70 mm Hg,呼吸尚平稳,颜面苍白,未见鼻腔、口腔、皮下出血点,右肺叩诊略浊,呼吸音低,右肺可及少许湿性罗音。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0.69×109/L, 中性比例83.31%, 血红蛋白111.6 g/L,血小板228.7×109/L。出凝血四项正常,D-二聚体阴性。胸片:右下肺散在斑片影。入院后予积极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无效,再次大咯血,8 h内咯血500 ml,且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5%,考虑血管畸形致咯血可能性较大,急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室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术中造影:右支气管动脉单独开口两支,与左支气管动脉共干一支,右支气管动脉扭曲、增粗,可见较多杂乱肿瘤血管,且见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部分右肺静脉提早显影。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将明胶海绵剪成碎片加入造影剂中,透视下经微导管向右侧支气管动脉(共三条)缓缓注入,动静脉瘘闭塞为止。将直径为3 mm长约30 mm的微弹簧圈经微导管向右侧支气管动脉(开口T5.6椎体间)缓缓推注,再次造影见血管闭塞,动静脉瘘消失。术后患者未再咯血,双肺呼吸音清。好转出院。

2 讨论

动静脉瘘篇3

关键词:动静脉瘘;保护;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动静脉内外科手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内瘘建立后,一般4~6w时间,不能使用过早,因术后数周经过血流的冲击静脉血管已动脉化,静脉管壁扩张并增厚,过早使用不仅粗大的穿刺针不宜刺入,满足不了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而且透析机血泵的抽吸可使吻合口狭窄,导致内瘘闭塞。

1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

穿刺内瘘,先观察内瘘血管走行,然后摸清所穿刺血管壁的薄厚,弹性及深浅。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管上方轻扎止血带,但扎止血带时间宜短。

首选阶梯法,而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上次进针点至少1cm以上;其次,采用纽扣法,即像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使用定点穿刺法,避免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控制高血压,防止内瘘部位血栓形成,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穿刺,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5cm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内瘘的血流量充足,且管壁增厚,也可采用向心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10cm以上,可降低循环量,提高透析效率。

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h后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在穿刺前先热敷,使静脉充盈。使用中的内瘘作动脉用的血管发生血肿,如确认内瘘不在血管内,并且血肿不大,可在穿刺处略加应保护,同时迅速将血流引入血管路内减轻血管压力,继续透析。但血肿明显增大,应立即拔针,加压止血,在穿刺点以下(远心端)再做穿刺(避开血肿):如重新穿刺有困难,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改为动脉引血,另外选择静脉穿刺做回血端继续透析。如静脉发生血肿应立即拔针局部加压止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一条血管应在该穿刺点的近心端或改用其他外周静脉穿刺。

血透结束后,压迫位置在血管进针出,而不是皮肤进针处,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压迫血管力量适中,力度为不渗血扪及震颤和血管杂音为宜。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动静脉内瘘,极为重要。内瘘手术早期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手臂太高避免受压,避免压在内瘘手臂上睡觉。手术3d进行功能锻炼,5~7d内保持术侧肢体清洁,干净,避免潮湿,以防伤口感染。如伤口渗血不止,疼痛难忍,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手术侧禁测血压、戴手表、输液、抽血,内瘘侧上肢避免提重物,避免将一些较重的物件盖在内瘘侧的手臂上。

透析前清洁手臂,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2~3次/d,特别在发生低血压时,以免瘘管感染及瘘管闭塞,发现瘘管震颤或杂音消失及疼痛,立即就医诊治。

2 动静脉瘘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适应症:①血液透析;②全胃肠外营养;禁忌症:①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②患者前臂ALLEN 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③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 个月;④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糖患者;⑤手术部位存在感染;⑥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3 术后处置

①抗凝药使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较低,且术后无渗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②术后渗血: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结扎止血;③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④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⑤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w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⑥术后24h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⑦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⑧每3d换药1 次,10~14d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⑨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4 日常护理

①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②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③衣袖要松大,术肢避免佩带饰物;④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⑤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⑥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预防感染;⑦术后10d开始做健瘘操;⑧自我监测内瘘吻合口有无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杂音。

参考文献:

[1]施淑美,成小清,范迎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

[2]赵洪梅,邱碧秀,任志芬,等.肝素钠乳膏在保护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

动静脉瘘篇4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0-0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48岁。32例中,2例发生内瘘血管阻塞,阻塞率6.3%,2例均为男性。其中1例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关,由于睡觉时头枕内瘘侧肢体,导致内瘘血管受压致血流中断引起闭塞,另1例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而致低血压,从而引起全身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诱发内瘘血栓形成有关。其余内瘘均通畅,使用良好。本组无因穿刺不当或压迫不当而造成内瘘阻塞,亦无内瘘感染病例。

2 护理

2.1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手术的常见部位是患者的上肢,特别是远端的桡动脉与头动脉的吻合。因此,应嘱患者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造瘘侧手臂行动静脉穿刺、因反复多次穿刺将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局部血管微血栓形成、血管纤维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期所进行的内瘘的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平时还应注意造瘘侧肢体的清洁,确保手术部位皮肤无破损、感染。

2.2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2.2.1 保护内瘘血管通畅:术后护士每日检查内瘘是否通畅,静脉侧应触到震颤,听到杂音,嘱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30 数日,避免穿紧袖衣;严禁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输液、抽血等治疗护理活动;术后2周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做握拳-放松运动或手握健身球活动等,每日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

2.2.2 掌握内瘘的使用时机:内瘘的成熟早晚取决于患者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配合情况,一般约需经过2个月可使其逐渐成熟,避免早期使用,最快不少于4周。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再使用。

2.2.3 穿刺技术: 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早期内瘘需要由有熟练穿刺技术的护士固定穿刺,一般选择最易穿刺的部位,动脉穿刺点应远离吻合口,因吻合口血管壁相对薄而脆,且距吻合口越近血流冲击力就越大,穿刺时容易发生血肿。因此一般暂时选择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离心方向作动脉,而静脉穿刺则选择下肢静脉,待内瘘条件进一步成熟,动脉穿刺点再往下移,这样动脉血肿的概率就会减少。待内瘘成熟后,平时穿刺也应注意方式与方法,动脉端穿刺不要固定穿刺点,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一般可沿着内瘘的走向上下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cm左右,这样可使整条内瘘均匀使用,内瘘粗细均匀,避免了定点穿刺造成使用过多的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疤痕形成,定点穿刺处的皮肤容易变薄、松弛、透析时针眼处容易渗血,且易形成瘤样扩张。同时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尽量不要在同一条血管上,如条件限制必须要在同一条瘘管上时,两点间的距离应在8~10 cm,以免造成血流再循环,影响透析效果。

2.2.4 拔针的护理:血液透析用内瘘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在透析结束时,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点上,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表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再快速拔针,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

穿刺针渗血的发生。同时按压方式采用压迫止血法,即用大拇指与血管纵轴平行按压于穿刺点上的无菌纱布卷,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静脉端以按压10~20分钟为宜,动脉端压迫20~30分钟为宜,压迫过紧或时间过长,则有可能阻断内瘘血流,导致内瘘阻塞。

2.3 健康教育:正确、良好的护理是动静脉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教会病人配合保护自身内瘘,应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内瘘侧手臂避免挂重物或受压。每日3~4次自我检测瘘管有无振颤或血管杂音,以免感染或瘘管闭塞,发现瘘管振颤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来院就诊。若有假性动脉瘤者,应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避免连续扩张及意外撞破。

3 小结

动静脉瘘篇5

为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通过对内瘘的术前术后护理、如何早期应用内瘘,成熟内瘘的日常维护,对患者健康宣教等措施,达到提供有效血容量和内瘘,延长生命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69例患者,男64例,女105例,年龄16~85岁。手术部位选择四肢浅表邻近的动脉和静脉,一般选择桡动脉-头静脉、挠动脉-肘前静脉,其首次选用桡动脉-头静脉,有25例二次重建,3例重建后选择桡动脉-贵要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2例。

方法:①选择适宜手术时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宣教;②术后,内瘘成熟前的应用及护理及健康宣教;③成熟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及健康宣教。

术前准备:①手术时间的选择:45例提前做了内瘘。时机为有明显的尿毒症症状,预计半年内需要透析,GFR≤15ml/分,或Scr≥6mg/dl,不论有无症状;糖尿病患者Scr≥4mg/dl时,不论有无症状。②患者及家属应详细了解血透治疗方法和血管造瘘目的,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信心,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用肥皂和清水清洗造瘘侧肢体,保护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不在造瘘侧肢体作任何其他医疗所需要的血管穿刺和注射。术前禁用肝素、尿激酶等抗凝和溶栓药。

术后护理:①手臂抬高、注意袖口松紧,避免肢体受压;监听血管杂音;血管震颤;术侧禁测血压、输液、抽血;避免提重物;避免术侧肢体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的环境;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血肿、术后根据凝血功能给予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片等。②内瘘早期干预:术后12小时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健瘘操”锻炼,初期不主张病人自行进行,防止出现意外。术后2小时:伤口无渗血、无感染,轻抬前臂做上举运动,每次3~5分钟,3~5次/日。术后24小时: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轻摆动,做轻微运动,3~5次/日。术后15天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拆线后,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用力摆动,或用止血带轻扎上臂,做握橡皮球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重复数次,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也可用手指沿血管走形上下推动静脉血管,促进“瘘”的成熟。

内瘘应用:①成熟内瘘标准:内瘘一般4~8周成熟,如有条件可3个月后使用为佳。成熟的内瘘手摸到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上可感觉有血液流动的震颤,动静脉造瘘的手臂放在枕头上侧睡或将手臂放在耳旁均会听到打雷样的声音,也即称为“血管杂音”。动静脉瘘的血管充盈明显,有比较好的弹性。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保证每次200~300ml/分血液透析治疗需求,能长期反复用于穿刺。②内瘘的正确使用与其寿命密切相关,包括穿刺时机、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压迫止血、日常维护等方面内容。成熟的内瘘,动静脉穿刺点相距10cm左右或更长,穿刺点尽量远离瘘口和静脉瓣;避免在同一血管上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穿刺原则,穿刺点采用绳梯式(适用于血管较细的患者)由下而上均匀穿刺,纽扣式(内瘘成熟好,血管粗直的患者);区域式(内瘘不明显的患者)穿刺时,需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如内瘘成熟不好,急需使用时,可使用远离瘘口处血管,向心性穿刺当做动脉,而静脉选择下肢或对侧肢体血管,减轻未成熟内瘘的负担。新成熟的内瘘应由有经验的老护士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对血管的损害。压迫止血是新瘘的重要环节,拔针时,应按穿刺方向当穿刺针完全拨出后压迫止血,新瘘尽量避免使用弹力绷带,透析结束后用指压穿刺点10~15分钟,直到穿刺点不渗血为止,然后用胶布将无菌纱布固定。

内瘘并发症及护理:①感染:症状是局部红肿热痛或化脓。处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肢体清洁,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②内瘘血栓形成: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低血压、心脏病、感染、损伤、血黏度过高、穿刺后长时间或长强度压迫止血造成血流阻断、过早使用着凉等诸多因素均可直接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或失功。早期血栓形成可在6小时内溶栓,16例内瘘溶栓,3例失败成功率81.25%。35例内瘘阻塞后重建。③皮下血肿:穿刺失败,压迫止血不当可引起皮下血肿。24小时内冷敷或用硫酸镁湿敷,用马铃薯片敷也有较好的效果。24小时后热湿敷。④动脉瘤:穿刺不当,内瘘流量过大均可发生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后要避免在动脉瘤处穿刺,同时对皮肤薄弱处予以保护,防止感染及破溃,必要时手术切除。

医患共同努力维护内瘘,延长其寿命:①保持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内瘘感染。②日常和透析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防止低血压血容量不足引起内瘘阻塞和栓塞。③透析间期患者每日检查内瘘波动、血管杂音。看:造瘘侧瘘口处的皮肤有无肿胀、瘀斑、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听:用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可听到清楚动脉血流冲击音;摸: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可感觉有力的动脉搏动伴有振颤。④强调患侧肢体透析专用,禁止压迫、输血、输液、测血压、提重物、着凉、剧烈运动带手表等,保持袖口宽松。⑤加强营养,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血红素过高引起血液黏稠,阻塞内瘘。控制体重增长过快。⑥透析后及时解开止血带内瘘阻塞。24小时后可涂抹喜辽妥等药物,覆盖保鲜膜热湿敷,软化血管,避免烫伤。平时内瘘侧肢体在指导下进行健瘘操锻炼。⑦发生血栓的表现,听:用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听不到清楚的血流冲击音或声音减弱;摸: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感觉不到有力的震颤或震颤减弱;自我感觉:造瘘处血管疼痛。此时应立即就诊,及早溶栓。

讨论

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300ml/分),又不至于发生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位置表浅易穿刺,易止血,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长期使用且又安全可靠。

动静脉瘘篇6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3年5月~2008年8月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3例,其中女24例,男19例,年龄26~81岁,内瘘的使用寿命5年余。

内瘘手术前后的日常护理

最好在透析前2~6个月造瘘,首选非惯用侧肢体,先上肢后下肢,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保护该侧的血管,避免进行动静脉穿刺、抽血等。保持该侧肢体皮肤的清洁及完整性,防止术后感染。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减轻水肿,衣袖宽松,避免输液,抽血,测血压及负重等。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教会患者学会观察和保护自体内瘘,每天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血管吻合口能触及震颤或者听到血管杂音为通畅,否则怀疑血栓形成,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进行处理,睡觉时禁忌压迫造瘘侧肢体。

促进内瘘成熟的方法:术后两周可进行局部锻炼,用手捏握橡皮健身球,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血管扩张及内瘘早日成熟,至少4-8周成熟,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最好3~4个月后使用,过早使用,易发生皮下血肿,损伤内瘘。

内瘘血管扩张不明显时,可将有内瘘的肢体侵入温热水中热敷并短时间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的静脉,每天2~3次,以促进静脉扩张。

动静脉内瘘未成熟前,需要血液透析者,可使用临时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过渡。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

瘘管评估:每次穿刺前,都应对瘘管进行检查评估,如观察有无皮疹、感染、炎症、狭窄和动脉瘤,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以便发现问题及早诊断和治疗。

选择穿刺点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3cm,可向心方向穿刺,也可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首次穿刺时应距吻合口至少5~6cm,向心方向穿刺,争取一次成功。静脉应向心方向穿刺,两穿刺点相距8cm以上,同时避免在同一血管穿刺,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穿刺的技巧:消毒皮肤后,扎止血带或者不扎止血带,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以25°角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一般先穿刺近心静脉端,再穿动脉端,切忌定点穿刺,应不断更换穿刺部位,首选绳梯法,其次纽扣法进行穿刺。扎止血带时,时间不易过长。

穿刺不成功时的处理:①如果穿刺不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摸准血管后再穿,若已穿破血管出现血肿立即拔针并压迫止血,更换穿刺部位再穿刺,避免反复进退损伤内瘘,如果是刚刚使用的新瘘,仅在内瘘做动脉端,在其他肢体另择静脉穿刺做临时静脉回血端建立血路循环或者放弃使用新瘘,选择其他肢体做动静脉穿刺或双静脉穿刺等临时血管通路维持透析,直到瘘管血肿消失。②如果是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老瘘,当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动脉穿刺点以下再穿刺,如出现血肿,且不适合在此瘘管再穿刺,在血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将该静脉作动脉,另择静脉穿刺继续透析;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静脉穿刺点以上再穿刺,或另择静脉穿刺。

透析结束后正确的止血方法:①拔针的要领:拔针的角度和穿刺角度一致,,在针没有完全拔除前不要压迫。②拔针后采取压迫止血法:将一块3cm×3cm大小的消毒纱布团或大棉球置于针眼处以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略微举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注意压迫血管进针的位置,力度要适当,以不渗血并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10~15分钟,用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后取下,或者再覆盖消毒纱布团用胶布缠绕一周固定,不易过紧,0.5~1小时取下,压迫时间因人而异在原则上以止住血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压迫为目的。③不主张在压迫期间调换压迫材料,因为这会干扰穿刺部位的凝血,只有在不能达到止血且敷料渗湿时,才能更换敷料。④透析完毕出现血肿,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冰敷或硫酸镁冷湿敷,同时配合消肿止疼药膏。

讨 论

动静脉瘘篇7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充分有效透析的基础,是目前血液透析(HD)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动一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患者至关重要,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 内瘘血管的特点

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毒素积聚,如果透析不充分,病人的食欲普遍欠佳,再加上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驰,血管易滚动。又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壁上有许多瘢痕,导致内瘘血管弹性降低。若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2 穿刺技术的改进

2.1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2.2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最好5cm,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每次透析时穿刺点更换,忌用定点穿刺。

2.3进针方法一般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为20°,但由于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改为40°角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先用食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严格消毒皮肤,扎止血带时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如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一定要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血肿;选同一血管时,静脉穿刺点要选近心端再作穿刺。

2.4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驰者要用胶布作“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行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3 内瘘的护理

3.1术后早期护理保持术侧肢体清洁干燥,不要随意去掉包扎敷料,触摸伤口,以防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应及时就诊。尤其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教会患者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如静脉侧能扪到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提示通畅,否则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即联系医生及时处理。禁止在术侧静脉输液、注射、抽血、测血压、提重物或佩戴饰物,不能以手当枕头,尽量穿宽松衣服,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每天用术侧手做握拳运动或捏橡皮球3-4次,10min/次;也可以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15-20min,2次一3次/d。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术后10周内瘘仍未“成熟”,则手术失败,需重新做内瘘。内瘘“成熟”指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扩张和肥厚,并触摸到震颤。

3.2内瘘“成熟”后,使用期间的护理

3.2.1做好卫生宣教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2-3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免抓破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沾湿;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

3.2.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前应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并且严格消毒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3.2 .3内瘘原则上应“成熟”后才能使用,特殊情况需提前使用时,最好只穿刺一针引血,用其他静脉回血。防止因穿刺引起损伤、撕裂形成血肿,并影响内瘘以后的发育和成熟。

3.2.4提高穿刺水平穿刺前认真做好血管评估,切忌急躁,力求一针穿刺成功。若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当天给予冷敷,24h后改为热敷或擦喜疗妥软膏,最好待血肿完全消退后再使用。

3.2.5正确的止血方法拔针时用弹力绷带缠绕固定压迫扣,手指按压15min-20min,以皮肤及血管进针点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臂可稍抬高。确定止血后指导患者不要立即除去压迫扣,以防途中不小心撞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若出现内瘘出血肿胀、疼痛,须马上按压肿胀部位,必要时回血透室处理,绝不能用止血带止血。

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必须频繁做血管穿刺,穿刺成功与否,内瘘保护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透析的效果及内瘘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内瘘通畅,达到有效的血流量,达到长期使用内瘘的目的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护士穿刺技术高,也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做好内瘘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5

动静脉瘘篇8

【关键词】内瘘血管;扣眼穿刺;内瘘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重要器官肾脏的替代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怎样保护好内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血管条件的问题,既往动静脉瘘的穿刺有区域法和绳梯法。区域法,就是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呈蜂窝状穿刺,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0%,病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因皮肤上巨大的血管瘤倍加烦恼;而绳梯法要求在短短的前臂上每次呈绳梯状更换穿刺点,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临床上也很难操作。而扣眼穿刺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扣眼穿刺不但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出血,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1 穿刺点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 cm[1](最好5 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 cm~10 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

2 穿刺的技巧

2.1 所谓扣眼法,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

2.2 进针方法 作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但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穿刺前先用食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肤,扎上止血带,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一定要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血肿,选同一血管时,静脉穿刺点要选近心端再作穿刺。

2.3 固定 先用一条宽胶布固定针柄,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宽胶布将穿刺针针管作U型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创可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透析过程遇血流不足时,先停血泵,用手指触摸是否有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如有应将斜面转向下或向侧面,更换胶布重新固定,不合作者穿刺时手臂要加以约束。

3 内瘘护理

3.1 术后早期护理 保持术侧肢体清洁、干燥,不要随意去掉包扎敷料、触摸伤口,以防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应及时就诊。尤其术后24 h内应密切观察,教会患者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如静脉侧能扪到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提示内瘘通畅,否则怀疑有血栓形成,应联系医生及时处理。躺下时保持术侧肢体垫高与水平线成30°,站立或坐姿时手臂应弯曲抬高至胸前,以利静脉回流,减少末梢浮肿。包扎敷料不可过紧,最好用手法按压10-15分钟,再用弹力绷带包扎,能扪到震颤为宜,禁止在术侧静脉注射、输液、抽血、测血压、提重物或佩戴过紧饰物,不能以手当枕头,尽量穿衣袖宽松衣服,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高凝患者遵嘱服用抗凝药,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促使内瘘尽快“成熟”,内瘘“成熟”指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扩张和肥厚,一般需4周~6周。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每天用术侧手做握拳运动或捏橡皮球3次~4次,10 min/次;或在吻合口上方30 cm~40 cm处扎止血带或绑血压计袖带,轻轻加压到静脉中度扩张,15 min~20 min[2]松开一次,3次/d;也可以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15 min~20 min,2次~3次/d。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术后10周内瘘仍未“成熟”,则手术失败,需重新做内瘘。

3.2 内瘘“成熟”后,使用期间的护理

3.2.1 做好卫生宣教 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2次~3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内瘘侧手臂免提重物或受压,禁止在其上测血压、输液、抽血等;若有假性动脉瘤,用弹性绷带保护,避免继续扩张;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免抓破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当天避免沾湿;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

3.2.2 内瘘原则上应“成熟”后才能使用 特殊情况需提前使用时,最好只穿刺一针引血,用其他静脉回血。未“成熟”的静脉血管壁较薄,穿刺容易引起损伤、撕裂形成血肿,并影响以后的发育和成熟。

3.2.3 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前应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并且严格消毒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3.2.4 提高穿刺水平 穿刺前认真做好血管评估,切忌急躁,力求一针穿刺成功。若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当天予冷敷,24 h后改为热敷或擦喜疗妥软膏[3],最好待血肿完全消退后再使用。

3.2.5 正确的止血方法 拔针时用弹力绷带缠绕固定压迫球,手指按压15 min~20 min,以皮肤及血管进针点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臂可稍抬高。确定止血后指导患者不要立即除去压迫球,先将弹力绷带放松重新轻轻固定,待回到家(一般0.5 h)后除去压迫球,以防途中不小心撞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若出现内瘘出血肿胀、疼痛,须马上按压肿胀部位,必要时回血透室处理,绝不能用止血带止血。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必须频繁作血管穿刺,穿刺成功与否,内瘘保护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透析的效果及内瘘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内瘘通畅,达到有效的血流量,达到长期使用内瘘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护士穿刺技术高,也要求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做好内瘘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5.

[2] 嵇爱琴,叶朝阳.血液净化基本知识问答[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4041.

[3] 王翠珍,周健美.喜疗妥用于血透穿刺所至血肿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05,4(6):75.

[4] 王文娟,钝针对预防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年26期

上一篇:静脉输液范文 下一篇:下肢静脉曲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