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综合运输体系

时间:2022-07-23 10:54:59

浅析我国综合运输体系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分为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长期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公路、水路运输由原交通部管理,航空运输由原民航总局管理,铁路运输由原铁道部管理,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正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佳的途径就是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之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考虑,2008年3月,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大部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交通运输部。新的交通运输部整合了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原国家邮政局的职责,将原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纳入其中。2013年3月,又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同时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目前,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已经基本到位,标志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工作已经落实到位,为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奠定了体制基础。

一、综合运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运输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虽然一直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对其特点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共识。“综合运输”的概念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传入中国,总体来讲,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理论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七八十年代以后注重通过竞争来提高综合运输体系效率;进入新世纪,再谈综合运输,都在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我国较为共识的综合运输体系概念是: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各自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交通需求共同构建形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符合资源高效、成本节约、服务优质要求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美国综合运输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后来逐渐发展为市场竞争;新世纪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日本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利用、政府干预、多式联运。欧洲的综合运输体系如德国,很多乡镇都通铁路,主要通过发挥铁路的集约性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更注重实效,基础设施超前,直达、多式、减少负外部性。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体系,所以更强调运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运作。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还处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要强调建设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系统,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资源高效和运输高效的最佳结合点。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综合运输体系包括三大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如铁路、公路、机场;运输装备系统,如火车、汽车、飞机;组织保障系统,如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保障。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运输发展方式,既强调基础设施,也强调运输服务,同时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是高效、经济、优质,以尽量少的资源占用消耗提供最好的交通运输服务。这是一种理念,核心是少用资源,少消耗,尽量提供好的服务,本质特征就是高效、经济、优质。综合交通运输就是这种发展理念和与这种发展理念相配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结果,是从国家意志和市场需求角度所追求的理想化的现代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特点是相对性,综合运输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的目标与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要在满足人类进步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的占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整体性,即综合运输的手段和方式是整体的,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开放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完整运输体系。

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根据交通运输部2014年5月的《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1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1万公里,路网密度107.4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2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等级航道6.49万公里;共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193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90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88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61个。在运输装备上,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08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7.8%;电力机车占52.1%;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504.73万辆,拥有载客汽车85.26万辆、2170.26万客位;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6万艘,净载重量24401.03万吨,平均净载重量1414.11吨/艘,载客量103.30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70.16万TEU,船舶功率6484.66万千瓦;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50.96万辆、57.30万标台;在运输服务上,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12.26亿人、旅客周转量27573.40亿人公里,货运量403.37亿吨、货物周转量164516.22亿吨公里。总体来看,公路货运周转量世界第一,客运周转量次于美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一,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民航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三;水路客运日渐萎缩,远洋运输一家独大。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并不平衡,还没有实现客运衔接的“零距离”和货运衔接的“无缝化”,交通运输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还处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更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力求以尽量少的资源占用消耗提供最好的交通运输服务。未来一段时间,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部署,最终实现各种综合运输方式高度融合、能动发展,实现与资源环境、现代物流、社会经济发展等高度融合、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占山.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认识与思考

[2]交通运输部网站.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篇:基于PPP模式下的地铁项目经济风险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招商网络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