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论体系

时间:2022-06-29 10:20:22

浅析犯罪论体系

(辽宁大学 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犯罪论体系是整个刑法学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对于犯罪论体系是否应该存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在肯定犯罪论体系存在必要性的基础上,阐明了犯罪论体系存在的意义,进而探讨了架构犯罪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和犯罪论体系的分类。

【关键词】犯罪论;体系;架构

一、概述

(一)概念。犯罪论,一般意指犯罪成立与否及其具体形态的理论总和。体系,涉及不同部分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组成的一个整体。犯罪论体系可以总结为:以一定基本综合性原理为基础背景,对是否构成犯罪的认识程度、机理或理论学说进行整理,从而依其确定的内在关联对一些行为下的若干状况是否构成犯罪及是否符合犯罪成立条件等一系列问题,犯罪论体系就是判断这一系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的实践性认识体系。

(二)是否应该建立犯罪论体系。有些学者认为,犯罪论体系只是一种思维方式锻炼,建立犯罪论体系不是必须的。还有学者将犯罪论体系的建立归于是为了掩盖二战后的战争压力,进而把精力放在如此的咬文嚼字的工程上。

然而,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应该建立犯罪论体系。这里以德国学者为代表。如许迺曼认为,宏观上建立犯罪论体系的迫切性体现在:首先,将具体问题的研究纳入到一定的体系内,能保证其逻辑上的连贯性;其次,日常生活上的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法律用语及相关概念具有高度盖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法,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深入阐明了建立犯罪论体系的意义,积极影响主要包括:第一,减少审查案件的难度。第二,能够平等和有区别地适用法律。第三,能够简化法律和获得更好的可操作性。第四,能够成为深化法学的路标。消极方面主要包括:(1)严谨的犯罪论体系虽然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可能会导致在具体案件适用时的不公正;(2)容易使问题的解决教条化,从而影响问题的灵活解决;(3)由于正式的稳定的犯罪论体系建构,严格依据法律可能会忽视对国内刑事政策的考虑;(4)法律语言的职业性及抽象性可能会导致对法律材料的结构方面产生误解。

(三)建立犯罪论体系的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犯罪论体系应该具有统领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建立犯罪论体系有以下几方面意义:首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合理及普遍适用的认定标准;其次,使法官在解决问题时不仅做到对事实认定的合法化,更使其在综合各种因素下的判断更加合理;再次,为刑事立法和刑法解释指明了道路;最后,科学合理的犯罪论体系更能体现法律对国家机关权力的约束机能。

二、架构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所谓犯罪论的视角,亦即架构犯罪论体系的基础理论。理论上有主要有三种理论下的犯罪体系。

(一)范畴论理论与认定论理论下的犯罪论体系

(1)以范畴论为基础的犯罪论体系,是有关犯罪本质论的体系。其并非仅限于运用刑事领域的知识来建立犯罪论体系,相反的,它是运用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知识,在其他学科涉及对犯罪本质研究有益成果的基础对犯罪论体系进行架构。

(2)以认定论为基础的犯罪论体系,主要特点是把刑事诉讼法中对确定犯罪的合理化建议考虑其中来认定犯罪。较之上述范畴论的犯罪论体系,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和丰富。

(3)综合的犯罪论体系。综合的犯罪论体系,即同时考虑惩罚的合法和合理两方面因素。主要涉及问题是认定犯罪比较重要,还是刑罚的正当性比较重要。这两种理论,在理论思路上存在对立性不同,问题的着眼点也不同。而认定犯罪问题可以说是刑法要解决的问题,刑罚正当性的问题主要依据法官裁量,因此属于刑事诉讼法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认定论理论下架构犯罪论体系,要同时考虑刑法和刑事讼诉法的相关规定。

(二)目的合理主义理论下的犯罪论体系

刑法理论的普遍性一般性上位原理,主要是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目的合理主义的犯罪论体系主要观点就是,刑法应该处罚那些符合处罚条件的行为,不能恣意处罚在条件外的行为,达到这样的目的的犯罪论体系才是合理的体系。

(三)实质理论的和形式理论下的犯罪论体系

形式理论下的犯罪论体系重视的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形式来认定犯罪,而实质理论下的犯罪论体系则相反,其主要反驳观点在于,形式犯罪论的机械适用,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时,如果严格依照形式认定,可能会出现处罚不当罚或不应处罚的情况。

三、犯罪论体系的分类

从世界范围来看,犯罪论体系分为平面的犯罪论体系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

(一)平面式,分为二元和四元的犯罪论体系。“二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二元”指的是可以从主观或者客观方面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错,进而评断是否予以惩罚;其次,“二元”可以指行为要素和心理要素,行为要素主要指刑法理论所规定的具体要件要求,心理要素指行为人犯罪时的心理状况,包括意志因素和意识因素等。

(二)“四元”的犯罪论体系被前苏联为代表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四元”分别指的是构成犯罪的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犯罪方面。在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综合以上四种因素,如果均满足,则构成相应犯罪。主要解决的是定罪的问题。

(三)阶层式,包括三阶层理论和据此演变出来的两阶层理论。

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用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其基本内容是构成犯罪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三个要件是层层递进的,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如果具有违法性,再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负有责任。通常来说,符合前两个要件的,就具有有责性,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还要综合考虑行为的责任能力及年龄问题。

以此为基础,有人认为前两个条件可以合并为一个要件即“不法”,至此,二阶层犯罪论体系认为在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仅需考虑两方面因素:不法和有责。

作者简介:于蕾(1988- ),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大学2011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

上一篇:老年大学电子琴教学浅析 下一篇:高校艺术类专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