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与心房纤颤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7-23 10:24:47

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与心房纤颤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变化与心房纤颤(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216例EH患者, 分为两组, 68例合并房颤为观察组, 148例无合并房颤为对照组, 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射血分数(EF)值。结果 观察组平均LAD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高血压;左房内径;心房纤颤

心房颤动(AF)常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2011年6月至2013年 3月期间, 对收治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LA)内径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16例EH患者, 其中男140例, 女76例;年龄48~91岁, 平均(68.2±6.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将216例分为两组, 68例合并房颤为观察组, 男49例, 女19例, 平均(72.2±6.5)岁;148例无合并房颤为对照组, 男91例, 女57例, 平均(68.7±7.3)岁。排除心肌病、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继发性高血压。

1. 2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美国惠普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LAD比较 观察组LAD平均(43.8±7.6)mm, 对照组LAD平均(33.8±5.3)mm, 两组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EF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EF(%)分别为(54.1±12.2)和(62.3±8.5),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观察组LAD与房颤病程的关系 68例合并房颤患者中, 病程1~42年, 其中40例病程1~5年, 平均LAD为(38.2±6.9)mm;19例病程5~10年, 平均LAD为(42.9±11.6)mm;病程在10~15年之间的有9例, 左心房内径平均为(46.53±8.49)mm。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房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研究发现, 高血压已经成为房颤的首要病因[2], 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关系密切[3]。但目前房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普遍应用房内折反假说解释房颤的发生与维持。心房内同时存在的折返性子波达到4~6个即可发生和维持房颤。扩大的心房容纳的折返性子波越多, 也就较易诱发房颤, 扩大的心房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4]。左房的扩大诱发房颤的发生, 而房颤持续造成心房缺血, 引起心房重构, 导致左房进一步扩大, 最终使房颤演变为永久性房颤。

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发生一系列改变, 从而影响左心房的大小, 影响实验观察。本研究选择的房颤病例均为非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本组数据显示房颤组LAD平均值明显低于非房颤组(P

左房扩大可以间接反应高血压病的进展情况及心功能的减退状况, 与房颤的发生明显有关, 能预示EH病的进展。抑制左房增大, 改善心脏重构, 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自强, 胡大一, 陈捷, 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7):491-494.

[2] 高大中, 王春彬, 赵江龙, 等.心房颤动1533例病因及治疗策略变化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27(19):1517-1519.

[3] 李妍妍.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D-二聚体的关系.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9):80-81.

[4] 卢全.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心血管病学发展, 2002, 23(4): 218.

上一篇: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观察 下一篇: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