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情境,促使主动建构

时间:2022-07-23 08:30:58

优化学习情境,促使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发现新知,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知,构建新的图式的过程。数学学科较抽象,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呢?我认为教师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

教师通过情境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能改善数学抽象的“可憎”形象,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认识“自然数”,我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物体的个数着手;学习“小数”,我以商品标价引入;认识“百分数”,我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中收集祖国建设成就的统计数据,等等。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推了一辆自行车进教室,对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现实问题,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把书本上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与车轮的轴心、钢丝联系起来,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对问题作论述和说明。这种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贴近生活,自发产生了探索兴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创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数学巨大的运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喜欢数学

学习是个体内在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主动建构过程。激发兴趣、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能缩短师生的心理差距,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如我在教学余数的变化规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教学:一天猪八戒云游花果山,凑巧孙悟空不在,一群小猴子正在为一件事嚷嚷不休。原来花果山上的40只小猴子被怎么平均分100个桃子难住了。猪八戒拍拍肚皮:“我来替你们解决。”猪八戒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唰唰写了一个算式:100÷40=10÷4=2……2,解释说:“100÷4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就是10÷4,商是2,余数是2,你们每人吃2个,剩下的2个就算是给我的辛苦费啦。”大多数小猴子都同意了,可有一只机灵的小猴子却叫起来:“你这个贪心鬼,不干!不干!”然后,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明明是做好事,怎么小猴却不干呢?”这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学生的兴趣浓、热情高、印象深刻。

三、让学生在线索情境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抓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时应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情境。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显示几个分数,提问:①这些数叫什么数?请读读看。②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③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组问题情境打破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复习题来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陈式,让学生主动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补充来调动已有的认知储备,为学生自主同化新知建立了模型。同时,我把握住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实际状态”,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六、让学生在开放情境中发展个性

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对情境目标的设计要多元,问题解决的策略要开放。有些教师总是怕学生瞎说乱做,因此尝试前明确方法、操作前安排步骤、交流发言“老生”常谈,这些现象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学习情境的开放性主要应体现在探索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剪几个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算出三个角的度数和。结果有的学生是一个一个量后加起来的;有的学生剪的是直角三角形,量两个角加起来正好是90度;有的学生发现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正好是直角;有的学生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细细分析和引导,而是在让学生弄懂表面积的含义之后,直接让他们测量事先准备的纸筒圆柱的有关数据,计算它们的面积。由于思维方式、能力的差异,学生测量的方式、计算的方式各式各样,有些学生干脆将圆柱拆开抹平去量去算,最后都能完成任务。

总之,教师在学习情景的创设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猜、敢说、敢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和高效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操作系统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下一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