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无保温外墙防渗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时间:2022-07-23 07:53:38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无保温外墙防渗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对房建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对引起我国夏热冬暖沿海地区无保温外墙渗漏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渗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以期减少或消除外墙渗漏质量通病的出现。

关键词:无保温外墙防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外墙渗漏是当前房屋建筑突出的质量通病之一,外墙渗漏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外观及室内的装饰效果、建筑使用功能,更严重降低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而且对渗漏而进行的维修不仅给业主和使用者造成金钱上的损失、精神上的折磨和生活上的不便,更给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1外墙常见渗漏的部位

房屋建筑外墙常见的渗漏部位有:(1)勘探设计不当引起结构不均匀变形导致的裂缝处;(2)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孔洞预留置处;(3)墙体围护结构中不同材料交接处;(4)门窗及其周边;(5)移交后使用者使用不当导致裂缝的地方。

2外墙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及管理措施

2.1认真审阅外墙面防渗设计,严格执行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程序

2.1.1在图纸会审时,对没有按外墙防渗要求进行防水设计的,或防水等级、节点构造防水设计不充分、或实际施工环境条件不符的,提请设计进行设计补充。

2.1.2对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差、干缩等原因引起墙体裂缝的因素,在设计上是否已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1.3进场的新型墙材及墙体防水材料要认真执行进场报审制度,自觉杜绝不合格材料仍至假冒伪劣产品入场。

2.1.4外墙防水应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了施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1.5外墙防水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前必须编审专项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条件、程序、质量目标、操作技术工艺、材料性能与成品保护等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1.6外墙装饰各工序施工班组必须参与前一工序的隐蔽质量验收,强调按工序、层次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2.2 主体结构施工防渗

2.2.1墙体防裂防渗构造措施

墙体砌筑时有关构造措施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2.2.1.1外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外墙窗间墙宽度不宜小于500mm,否则应由设计单位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2.2.1.2构造柱做法:砌筑墙体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不宜超过30c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构造柱强度等级为C20,截面尺寸为墙厚*180mm,纵向钢筋不小于,箍筋@200。

2.2.1.3墙身长度大于5米时,要在墙中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在转角及中部间距不大于3米的墙体中设置构造柱。墙内构造柱主筋上下端必须锚入梁、板等结构体内。

沿墙高每约1.5米处应设置沿墙全长贯通的C20强度等级的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截面尺寸为墙厚*180mm(高),纵向钢筋不小于,箍筋@200,纵向钢筋锚入结构柱、剪力墙或构造柱内,当腰梁遇窗洞需断开时,应采用与门窗过梁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腰梁与过梁间竖向距离的二倍且不少于1米。

2.2.1.4墙体拉结钢筋。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沿墙全长贯通,与柱或剪力墙预埋拉结筋搭接300mm。

2.2.1.5门窗洞周边防裂措施。门窗洞口顶部应设置与墙同厚的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窗台要设置120mm板厚的钢筋混凝土窗台板,门窗过梁及窗台板均要伸入两侧墙体的长度不小于250mm,且所有外门窗洞口角部外墙外侧用钢丝网、外墙内侧用耐碱化纤网布进行45度角安装加强。必要时可在窗洞两侧加设配筋墙体构造柱。

2.2.1.6天面女儿墙根部应设置与一钢筋混凝土墙根,墙根沿女儿墙通长设置,墙根尺寸为墙身厚*200mm(高),并且墙根混凝土应与天面结构砼同时浇筑。女儿墙墙身每隔3米设构造柱,顶面采用现浇配筋C20的细石混凝土压顶,压顶顶面向内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此外也可用钢筋混凝土栏板代替砌体女儿墙。

2.2.2 墙体防裂防渗施工要求。

2.2.2.1加强墙材入场管理,质量指标不得低于图纸要求。其中砌块抗压强度≥5Mpa,干缩值≤0.50mm/m,外观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新型墙材养护龄期要大于14天。

2.2.2.2入场堆放的新型墙材要采取防雨措施,砌筑时不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砖,也不得随洒水随砌筑。砌块的含水率应符合不同种类砌块的规范要求,一般气候条件下应提前两天均匀洒水,干燥、炎热天气时可在砌筑前一天均匀湿润。

2.2.2.3砌筑砂浆必须提前进行试配,除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示外,分层度不应大于20mm,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2Mpa,收缩率不应大于0.11%,应有良好的粘聚性。

2.2.2.4墙体砌筑前审批砌筑施工方案。墙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做好接槎处理;砌筑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实心砌体宜采用梅花丁、一顺一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砌体灰缝要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水平灰缝的厚度及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墙体砌筑时要皮皮内外挂线,平整度、垂直度必须满足质量验收要求。

2.2.2.5墙体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0米,雨天施工不宜超过1.20米;当砌体筑至距离梁或楼板底时200mm时,余下的墙体须间隔不小于7天,再用实心砌块与水平方向夹角60度饱浆斜砌挤紧顶实。

2.2.2.6墙体内的暗管暗线应在设计时考虑预埋处理,墙体一经砌成,不得随意撬动、撞击,否则将使墙体灰缝变形、松动,出现裂缝或剥离,出现外墙渗漏的隐患。

2.3 外墙装修施工工艺

外墙外装饰修阶段的防渗,重点在防水节点及细部防水处理,经隐蔽验收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整个外装修施工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2.3.1外墙施工孔洞处理。要剔除孔洞接口处松散物、浮浆,清洗湿润;对砼墙孔洞支模刷接口水泥浆后浇捣比墙体高一级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对砖墙施工孔洞,用实心湿砖上满水泥砂浆进行填塞,并保证新堵塞的湿砖与原有墙体之间结合牢固、灰缝砂浆嵌填饱满。对砼墙穿墙螺杆洞,必须用大于孔洞1~2mm的冲击钻对准孔洞钻拉清除孔洞内的塑料套筒,清理润湿后用膨胀水泥砂浆进行嵌填。

2.3.2外墙节点处理

2.3.2.1 变形缝处理。变形缝内应干净、贯通、无杂物,按图纸构造要求设镀锌铁板或不锈钢板盖板密闭。盖板要符合变形缝工作构造要求,确保正常沉降和伸缩;安装盖板必须平整、牢固,接头处顺水方向压接密实。盖板内设置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以保证变形缝的水密性。附加层预留变形量,用射钉将面层盖板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满粘固定在结构上,满粘宽度不小于150mm,钉口及卷材收头用密封材料密封。

2.3.2.2 外墙体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加强措施。对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结合处的外墙以及门窗洞口四角内外两侧进行钉挂镀锌钢丝网加强处理。

2.3.2.3门窗及窗周密封处理。门窗洞口开口一般每边加宽20~30 mm,窗框就位与墙体连接固定后,待封堵的缝隙要及时清理和用水清洗,垫块也要及时清除,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渗对窗四周缝隙进行填塞,严禁用混合砂浆嵌缝。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填塞时要抹成企口;若用发泡聚氨酯填塞,则需填塞处要充分干燥、除尘,把发泡聚氨酯注入、充分发泡挤实全部缝隙,待发泡剂硬化后清除多余部分,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加强防水。外墙饰面施工时,在窗框与饰面层交接处的窗框四周预留约8mm宽、6mm深的槽口,用耐候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

铝合金窗框的下挡应设排水孔,安装所用的螺丝应为铜螺丝或不锈钢螺丝,铝合金窗料之间的拼缝处、螺钉固定处、窗框阴角等部位要用耐候密封胶材料密封严密。耐候胶应光滑平整,粗细均匀无气泡。窗扇与窗框搭接严密,关闭后应无缝隙,不透气不透亮不渗水。

窗台应做成外低内高的形式,一般外窗台要比内窗台台低10~20mm;外窗台和窗顶飘板顶面做成外斜坡度不小于5%的顺水坡面,底面做标准的滴水线。此外,若对外窗套窗台四周外墙面300mm范围及外窗套立边300mm范围的外墙饰面,喷涂无色透明高效外墙防水剂,可加强窗周防渗。

2.3.2.4飘板、雨蓬及外凸线条须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不烂根及顶面不倒坡。装修阶段时板面要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抹出向外的斜坡,根部按泛水要求做圆角处理。

2.3.2.5穿墙管道要使用预埋套管,套管必须做成内高外低,形成泛水,主管与套管之间可填塞掺麻丝的干硬性防水砂浆分2~3次嵌实,外再做外墙防水层,外饰面完成后沿管周与饰面砖之间预留的槽口上用耐候型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

2.3.3外墙面抹灰施工

3.3.3.1外墙砌体筑成后及时进行一道基面拉毛工序,增强墙面与抹灰层的粘结力。找平层施工前,进行基面清理,并用花洒水清刷及湿润。

2.3.3.2外墙抹灰找平层分层厚度一般为5~8mm,一般用1:3水泥砂浆做底层,中、面层找平层用1:2.5的水泥砂浆施工,采用洁净的粗砂、可适量掺加外加剂。局部厚度超过25mm时,采用钉挂钢筋网,分层分次使局部大致补平,再一次整体找平。面层找平层施工时,在收水后及时进行二次抹压,使表面坚固密实、平整,水泥砂浆终凝后,应浇水充分养护,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确保找平层的施工质量。

2.3.3.3防水层设置在找平层与面层饰面层之间,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普通防水砂浆,可在防水砂浆中掺加PP抗裂纤维加强抗裂能力。防水层基面应平整毛面,防水砂浆施工前基层要按要求湿润。防水砂浆的配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在1h用完,在施工中不得中途加水。

2.3.3.4防水砂浆应按楼层分格区域内连续施工,以保证防水砂浆的连续性。砂浆防水层宜留深度为防水层厚度、缝宽宜设置为8mm~10mm的分格缝。分格缝宜设置在墙体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其间距最宜3m左右。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将分格缝用清理干净,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嵌填高弹性的耐候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若设计对外墙从基体到饰面层设置分格缝时,必须按设计要求留设,并且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的位置留缝。

2.3.3.5防水层的厚度由设计按材料特性确定,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施工厚度为1mm~3mm,普通防水砂浆分层施工厚度宜为5mm~10mm,当防水层防水砂浆的厚度大于分层施工厚度时,应分层施工,第二层应待前一层指触不粘时进行。

2.3.3.6砂浆防水层转角宜抹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mm,转角抹压应顺直。门窗框、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8mm~10mm宽的凹槽,并按上述2.3.2.3的要求进行密封处理。

2.3.3.7砂浆防水层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普通防水砂浆防水层应在终凝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不得受冻。

2.3.3.8外墙饰面块材及纸皮面砖如果采用普通水泥砂浆粘结层其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较小,容易因自然因素影响导致饰面砖脱落,故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的瓷砖粘结剂粘结层,由于聚合物水泥砂浆及专用的瓷砖粘结剂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较高,且抗渗漏的性能较好。

2.3.3.9在镶贴外墙饰面砖时,可分别在基层及饰面砖背面用齿状刮板将粘结砂浆刮成波浪状,以方便镶贴时调整面砖平整度。在施工是要注意确保粘结砂浆的饱满度,粘结砂浆用砂宜用石英细砂;块材四周留缝宜8mm,并必须进行勾缝处理。勾缝优先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操作时首先彻底清除缝中残渣,洒水湿润后先勾横缝、后勾竖缝,缝沟凹进面砖2~3mm,勾成内凹连续的、平直密实的弧面,然后浇水养护,以防开裂。

3结 语

影响房屋建筑外墙渗漏的因素多,且涉及面大、环节多。减少外墙渗漏,关键在设计、施工、使用等多个方面预防外墙产生裂缝。在施工方面,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外,还必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采取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第一版

[2] 叶琳昌 叶筠《建筑物渗漏水原因与防治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第一版

[3]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2006年

上一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