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起始阶段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23 07:20:52

“空间与图形”起始阶段教学初探

【摘 要】空间与图形起始阶段,学生难学、老师难教,困扰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从五个方面进行尝试,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直观;语言;层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不仅考虑了数学的抽象性和精确性,更注重了数学的极端广泛性和学习的终身性。初中数学数与形的学习,更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世界,以唯物主义观点辨别是非真假。数学的两个分支―数与式,空间与图形,无论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内容,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在此作出了很大的改革与尝试,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起始阶段概念多,抽象程度高,难点较集中,空间想像能力要求大。“万事开头难”。学好空间与图形的初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就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良好的情感

新的课程目标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隐含力量,一旦爆发,将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作者深信 “亲其师,信其道” 千年古训。老师真诚地爱学生,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过激、错误与失败,使学生敢与老师接近,到愿意和老师接近,在老师的带动下,能积极学习,增强信心,自律自尊,培养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使师生情感沟通升华为教学过程中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师生积极互动,使课堂教学老师感到得心应手,学生觉得硕果累累,新课程目标得以完美实施。

1.2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空间与图形的应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的各种应用有着精彩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让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的应用。例如:“造桥选址”、“平面密铺”、“图案设计”、“一支铅笔,一根皮尺测量校园旗杆高”,“不上山测山高,不过河测河宽”等知识的具体应用, 体会空间与图形的应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语言、图形教学

2.1 几何图形的教学。学习空间与图形离不开图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初始阶段教学,识图应放在第一位,因为不会识图,就不会理解概念,不会证明题,同时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图形,可以帮助理解题意,从图上进行观察,找出图形的内在联系,沟通题设条件和结论,以打开思路。

2.1.1 培养识图能力。首先引导学生熟悉基本图形,在起始阶段,结合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多看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相交线,平行线,角的平分线,对顶角,三线八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结合简单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学会看基本图形,也会看简单的组合图形。其次指导学生进行看图练习,要突出对图形的“拆装”,就是让学生在重叠交错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来,告诉学生,识图关键找出基本图,可用不同彩笔突出主要线段,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结合基本图形的性质,寻找图形的整体性质。如看到平行线就想到平行线的性质,还要想通过平行线性质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看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点想到中线性质,中位线性质。

2.1.2 培养画图能力。培养画图能力,必须通过严格训练,根据学生实际,要紧扣教材要求,开始阶段只要求学生根据题上条件画出图形,不要求写作法。首先教会使用画图工具,学会用直尺,圆规。其次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要边练边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力求画出正确的图形,会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多练基本作图,在画图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画出正确的图形,并向学生讲不要把一般图形画成特殊图形。

2.2 语言的教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看不懂课本,弄不明白题意,分不清题设和结论,不会把文字语言叙述成符号语言,证题时缺乏叙述能力,无从下手,其原因是没掌握好空间与图形的符号语言,因此,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研究图形的直观性,发挥观察图形的能力,而且需要注意研究几何语言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与图形语言的叙述能力,首先必须重视课本的作用,注意语言中某些词的所有含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文,逐步理解语言,语言和生活语言有所不同,许多问题都出在空间与图形中有特殊含义的语言上,例如:点A在直线a上,也会理解成点A在直线a的上面。其次空间与图形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概念定义,定理一般用文字语言叙述,证题的过程中把图形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来叙述,做到“三者”互译。例如:如图示线段AB的中点P,可以直接译成点P是线段AB的中点,还会以意译成 AP= AB或AP=BP,或AB=2AP=2BP。

3.在概念、定理及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增加思维层次

增加思维层次是强化第一次认知的重要方法。学生学好空间与图形,关键是在理解定义定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应用范围,除理解它的本质属性外,还应增加思维层次。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首先在白纸上作一个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剪下来这个三角形,沿第三角使两个相等的角重合,其次观察两等角所对边的关系,提出猜想,然后寻求证明方法,由上述作图的过程联想怎样作辅助线,最后写出证明过程。为了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思路分析图”。例如:学习四边形这一章时,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一些定理较多,且易混淆,并且是空间与图形中的重点内容,对这些性质、判定让同学们做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弄清研究这些图形性质的范围,主要是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这些图形的共性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邻角互补,对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根据定义可以对照图形得出它们的性质,由于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图形相互关系,通过层层分析,同学们基本上掌握这些定理、概念。

4.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训练,证题规范

在进行空间与图形概念学习的同时,就有意识的渗透推理,学生不能依靠直观、度量来判断,也不能无根据的想象。学生细心审题,审题观察是证题起点。由于学生初学,在审题和观察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类比方法,观察不可能全面,对所观察的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会停留在被动的感知上,而不是积极主动思维作处理,因而在证题的过程中,常常抓不住图形已知、未知的特点,通过已知推出可知等特点,给证题带来不少困难和错误,甚至使思维误入歧途。

推理论证初步是说理模式,其次是推理模式,即使是一步推理模式的教学,精心设计,反复训练,教师先做示范,把说理模式写成简化形式,让学生作填写理由训练,这样一步步引导,直至学生会独立书写。在作口头训练时也是如此,让学生注意课本上的例题格式,写清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

在此段教学中,书写格式不是主导地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上,简单的几何证题可分以下几步:(1)分清题中题设条件和结论;(2)画出基本图形;(3)联系基本图形寻找结论成立的条件;(4)从已知推理论证到结论,使结论成立。

数到形,计算到推理,学生思维的转变,学生可能一时不能适应,只要长抓不懈,长期坚持,注意空间与图形的入门的要点和要求,顺利过度,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G】.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G】.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上一篇: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训练研究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课程开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