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如何写出深远的意境例析

时间:2022-07-23 06:42:02

考试作文如何写出深远的意境例析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富有意境是我国古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最美的标准。具有深远的意境,让人回味不已,是考试作文的高境界。那么,考试作文要写出深远的意境,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捕捉形象的神韵,描摹优美的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考试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以鲜明的形象配合激发心灵的直觉,使审美感觉更鲜明、更炽烈,这些词语因此具有了塑造意象的表现力,让我们在美丽、斑斓之后看到独特的生命情怀和心灵。同时在创造意境时,要超越其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超越其形体,捕捉形象的神韵。要以典型化的形象,来集中传达出客体的生命内涵,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坡《天厨禁脔》中的“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艺不道名”之句,说明了艺术作品以形传神,从而创造出意境的共同特征。例如,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中写道: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询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信手拈来,感悟真切,虚实相映,意境深远。描写出了一股神韵,令人神往,耐人寻味。启示我们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而后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坚强且诗意。

二、选择具有内蕴的形象。用真情丰富画面意蕴

如果意境的创造只追求具体形象的逼真,而内蕴肤浅空疏,就传达不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应该通过形象去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客观事物,领悟生活的真意。因此。要注意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形象,它们经过反复的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了“经典意象”,用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同时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才能创设出隽永的意境。例如,2007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诗意的生活》:

下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古巷,笼罩着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的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饮天降的甘霖。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线装书,吟诵着《雨巷》,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丁香般的姑娘,举起油纸伞消逝在巷中,留下背影让人遐想。

作者通过古巷、青苔、甘霖、丁香、油纸伞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意象,描绘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画面。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觉步人一个优雅空灵的境界,获得美的享受。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作者美好的情趣,丰富了画面的意韵。

三、“思”与“境”的和谐统一。用深邃的哲理升华思想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凝结,闪烁着情思美的华彩。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了要“思与境谐”,也就是说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创作客体要相互融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情思的需要,深入采掘遴选形象,用深邃的哲理升华思想。做到情景交融。境与思和谐统一。例如,一篇赞颂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文章《今生为你》的结尾这样写道:

我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朵小花,为你开过了,然后就谢了:

我是你绿荫场上的一棵草,为你绿过了,然后就黄了:

我是你苦读时的一盏灯,为你亮过了,然后就灭了――

一生为你。

这几个句子形象可感而又含义深刻,表现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艺术画面里融人了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着理性的光彩,真正体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写作特点。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

四、化静为动。化美为媚

“媚”是指动态美。有意境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言外之意、弦外之响。是因为它们总是有动态的描写。景因情而美,情缘景而现。这种灵动就使景物描写处在动态的氛围中。使带有主观情感的景物随着环境方位产生变化,构成了流动的图画,体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例如,王剑冰在《绝版的周庄》中写道: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

文中的石板、小树、灯笼、老屋等意象随着作者视线的变化,构成了流动的画面。画面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倾注着作者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解读、领悟和由衷的赞美,是作者与客观景物的动态交流,写出了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

要化静为动,化美为媚,选用好描写的动词也很重要。又如张炜的《盼雪》:

一只狗走向原野,小鸟在落满雪粉的枝丫上悄立。大地恬然入睡。万物陷于默想。姑娘歌唱了,红色的围巾松松地包在头上。你相信雪的下面是一片翠绿吗?紫色的黄花儿将开放。墨绿的叶面上留着雪痕。一个洁净的干练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

一组精当的动词的选用,以及拟人的运用,使描写既温馨静溢,又优美灵动,描绘出深远的意境,引人人胜。

创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我们在作文中可以借鉴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情融于境,“思与境谐”,精描细刻展心灵。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造意境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具有“深远意境”的文章。

上一篇:浅谈如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下一篇:谈作文标题的编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