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时间:2022-08-26 06:52:27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浅谈一些体会。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乐于接受知识。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分析、总结归纳、做练习,很枯燥,很乏味。特别是遇到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就更显枯燥乏味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如在学习《故宫》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两篇课文时,笔者找了很多相关图片,先让学生欣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再来研究学生的特点,就水到渠成地抓住了学生的情感。这样不仅对故宫和纪念碑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还很容易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害怕学习说明文了。

二、易于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都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面对这些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支笔,很难给学生讲清楚。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很难深入其中,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笔者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笔者就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笔者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问,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拓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预习课文,还可以在教学时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练习,课文讲完之后还能以点带面,带领学生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汲取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给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之内给每一位学生进行纠错和辅导。因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矛盾。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刑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五、不可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并非越多越好。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如一些议论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一些教师刻意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 滥用课件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阅读的良好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丰富营养。

2 多媒体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

与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教学相比,虽然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利用它米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问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米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找到最佳切人点,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下一篇: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