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团文化中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

时间:2022-07-23 05:33:14

浅谈社团文化中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

[摘要] 社团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发扬团队精神。本文试图通过社团文化中的团队精神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 社团文化 团队精神 现状 途径

高校社团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学校共青团领导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宗旨和行为规范的学生团体。社团文化建设对整个校园优良文化的传承、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成才理念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社团文化是在社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造就及认可的精神方面以及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宗旨使命、行为规范等物质方面的总和。”就精神层面来说,社团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发扬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在社团文化中的作用

注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团环境,有助于提高社团的活动效能,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团队人才。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用人单位在招聘期间除了看重学生的学业水平之外,无一例外地要求团结协作能力。社团的育人机制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课堂的自主学习延伸到社团的团体协作,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共建和谐社团的必要条件,是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团队精神现状

为适应高校学生不同的专业水平和兴趣爱好,社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文娱体育类、兴趣爱好类、志愿服务类、网上社团、综合类”。社团成员大多数为大一、大二本科或专科的低年级学生,其规模为几十人、上百人不等。我们对所在学院社团中的团队精神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50份,收回有效问卷969份,从调查结果来看,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团队精神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精神的意识有待提高

调查中,有65%的学生认为,“现今社会中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有22%的人认为一般,13%的人认为不重要。可见,超过半数的社团成员重视团队精神,但仍有一些人对这一理念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当问及“在社团中是否有归属感”时,只有36%的人认为“有”,多数学生没有团队归属感。同时,我们对所在学院的19个社团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社团把“培养团队精神”列入其办社宗旨。由是观之,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团队精神意识亟待提高。

2.促进团队精神建设的活动较少

在众多的社团种类中,学生最偏爱的是文体类,认为最能培养团队精神的是社会实践类,然而后者在社团种类中所占比重较少。同时,只有57%的人认为“学校社团活动促进同学之间团队精神培养”,只有23%的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大多数社团活动重视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在活动形式和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其他附加价值。以培养成员团结协作为目标的活动还需大力开展。

3.影响团队精神建设的因素颇多

影响社团团队精神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社团的管理机制、活动形式、成员的个人主义、社团骨干的领导能力、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社会风气等。多数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极有可能在开展活动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有损大家的协作精神;同时,现今高校的学生多为80后、90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往往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全大局;另外,社团骨干的个人素质及其领导能力对整个社团的运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大多数成员相互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三、高校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途径

团队精神是社团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根据目前社团的状况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利用社团的有效资源塑造优良的文化内核。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

在共青团的领导下,近几年的高校社团建设蒸蒸日上,从社团的审批、规章制度的创制、人员的发展、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程序。然而,一些社团在机制上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团队的管理制度、领导者的管理水平以及活动的规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内部成员的团结协作。人力资源配置的统筹合理以及考校的公平公正能激发所有人的激情与活力,反之,有可能会出现内部矛盾重重和人员间的勾心斗角,社团活动的开展将寸步难行。此外,大多数的社团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社团的发展。因此,全面加强社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是提升社团文化水平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础。

2.有效利用竞争机制

保持社团的文化活力需要有效地利用竞争机制,其效应犹如著名的“鲶鱼理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竞争也无所不在,它能激发个体的潜能,能让各成员为了集体和各自的荣誉而拼搏进取。各高校的社团与社团之间,同一个社团内部,都需要以人为本,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永争第一”的信念。因此,在日常的活动开展中,社团领导者应抓住社团间的竞赛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开展社团间同一个主题的辩论赛、文体竞技活动、争优创先活动或野外拓展训练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为了团队的总体愿景和成绩指标而互助互爱、共同奋进,逐步转变某些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

3.培养社团学生骨干

优秀的社团学生骨干在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社团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之间的纽带,其人格魅力和管理才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社团的形象和成员间的关系。优秀的社团骨干往往有较强的团队意识,他们能人尽其才、统筹安排;能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能懂得沟通交流,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能有效激发团队士气,事半功倍。因此,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是发展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社团指导者慧眼识珠,同时需要在社团学生干部的评选和评优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4.注重学生社会实践

团队精神的培养还需要大学生走出校门,在校外的社会实践中感悟社会,施展才华,提升境界。团队精神的培养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导上,纸上谈兵永远不会获得现实的真理。各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走进社区或农村志愿服务行动”、“革命老区支教活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就业创业见习计划”等。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团结协作、优势互补,逐步树立“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实践理念。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一把有用的钥匙。它在整个社团文化建设和学生自我培养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在学校上好这一课,高校毕业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刻,才会有十足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毛立刚,蓝廖国.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贺州学院学报,2009,(9).

[2]周斌.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与发展新探[J].科教文汇,2008,(10).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 下一篇: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