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班特殊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23 12:07:31

资源班特殊教育论文

一、规范运作,科学安置

(一)发现“特需生”。

该项工作由各个教学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等,列出明显异常的学生名单上报学校教务处。

(二)进行专业测评。

经过1学年的观察,在一年级期末教务处召集疑似“特需生”家长开会,向学生家长说明该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异常表现,说明这些异常表现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家长自愿为原则,由家长带孩子到专业测评机构进行专业测量评定,确定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三)确定服务类型。

学生经过专业测量评定,在新学期开学前夕,再次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特殊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对这些孩子的三种服务安置方式:1.进入本市特殊教育学校;2.进入本校的特殊教育班;3.在本校进行随班就读。由家长填写申请表,经教务处审核,按照学生的特殊需要程度,确定其接受哪种特殊教育服务。特殊教育资源班成立之后,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特需生”家长甚至普通班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观看、参与学生活动,用事实阐述我校特殊教育的理念、现状,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二、量身定制,合理安排

“特需生”身心发展、认知理解不同于普通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量身定制,不但满足他们一般性的学习需求,更需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个别化教育需求。一般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选用普通班相应年级的教材,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分层教学。适应性课程。包括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根据学生情况,自编教材或者选用普通班相应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劳动技术教材。康复性课程。包括康复训练、艺术休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结合我校的特色———国际生态学校和校本特色课程“麦秸工艺”,开设“剪贴工艺”“卷纸工艺”,为学生将来接触麦秸工艺打下基础。另外开设“折纸“”泥工”“编织“”串珠”等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多方面兴趣,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特长,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怎么落实这些课程呢?基于我校实际情况,教务处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以下4种。特殊教育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在特殊教育班由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按课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殊教育班学习和普通教学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门学科,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编入不同年级的普通教学班学习。特殊教育班集体教学与分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两门课在特殊教育班集中上课,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特殊教育班小组训练的方式。康复性课程(包括康复训练、艺术休闲、校本课程)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每个“特需生”发展的“走班制”“个别化“”合作式“”一体化”的教育训练方式。

三、普特融合,和谐共生

特教资源班的学生不仅在部分课上与普通班的同学融合,而且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校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体验参与的乐趣,体会生活的丰富,发现自己隐藏的能力。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特需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与人相处和交往时将减少失败的挫折,增添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情感、需求、想法的方式,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表达;在需要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养成协同合作、积极沟通的能力。普特融合促进了“特需生”社会化发展。特殊教育班学习和普通教学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普通班的学生成了“特需生”的学习伙伴;交往过程中,“特需生”学会了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满足了他们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发展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班级建设,促进发展

目前我校特殊教育班有11个程度不一的智障儿童,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们越过他们弱势的智能领域,注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注重弥补其弱势智能领域,注重形成强弱互补,协调发展。

(一)制定学生能够理解的管理体系

针对班级内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作为共同目标,制定学生能够理解的管理体系,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教育自己。

1.彩色卡片

教室里设有表现墙,上面贴有学生的照片,照片旁边是状态栏,照片下面有一个口袋,里面盛放着表示学生状态的彩色卡片:表现良好是淡蓝色“笑脸”,违纪一次是淡黄色“哭脸”,违纪两次是深黄色“哭脸”,违纪三次后是橙色“哭脸”,违纪四次是红色“哭脸”,行为有所改善是淡绿色“笑脸”,再有进步时是深绿色“笑脸”,表现出色是粉红色“笑脸”。每次更换时让学生说出具体事件,教师则在笔记本上记下。每天放学时奖励那些一天都没有换过卡片或表现出色的孩子,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则将该学生当天卡片的最后颜色及更换次数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合作进行行为矫正。这种行为监控的图解方法体系,能让学生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一目了然,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2.数字卡片

为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特需生”使用数字卡。数字记录了孩子当天在学校遵守纪律和完成老师要求的表现情况。如,数字“5”表示表现非常好、非常棒的一天;数字“4”表示今天表现很好;数字“3”表示今天表现一般;数字“2”表示今天我们有些麻烦;数字“1”表示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天。每天放学,请学生将数字卡片带回去交给自己的父母,父母则根据孩子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鼓励。在一定时间内累积达到一定要求,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处罚体系,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同时再加上教师日常正向行为的支持、强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减少行为问题。

(二)建设不受约束的“有准备的学习环境”

1.自由的环境

“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也就是把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在教室里,我们摆放了许多橱柜,里面放置有为每个学生配的工具箱,将平时学习、劳动时要用的工具放在里面,供学生随时取用。有供学生随时可以拿到的学习材料、操作材料;有供学生阅读的绘本、画报、图书;还有供学生进行活动的桌面游戏器材、体育器材等,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发展其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其智力、能力的发展。

2.有秩序的环境

教室并不是毫无原则性的自由场所,相反是有规则、纪律和秩序性的。在教室里,怎样坐、站、走,怎么样使用工具,怎样阅读书籍,怎样请求帮助等等,都可以制定成规章制度条文张贴在教室里,同时可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秩序感。

3.社会性的环境

学生是教室的主人,他们需要自己负责教室的整理、清洁,照顾种植的花草,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室中的器材一般每样只有一个,一个学生正在使用时,其他同学必须等他用完后,才能接着使用。这将有效培养重要的社会特质———等待、尊重与分享。

4.文化环境

儿童天生具有“吸收”文化的能力。利用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扩充教育内容、创造教育气氛,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搭建平台,形成合力

家长的教育态度影响“特需生”的成长过程。不当的家庭教育甚至会造成孩子终身的遗憾。我们将特殊教育资源班建成“特需生”家长的服务站,努力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一)设置接待家长来访、咨询的工作室

家长的心理是复杂的。一方面怕孩子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因而矢口否认孩子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内心又希望孩子的问题能得到改善,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的教育上。所以,他们总希望有机会和教师聊点什么,但是常常又因身边人太多而欲言又止。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专门接待家长来访、咨询的工作室,让家长有一个向教师倾诉、咨询的地方。同时,特教教师通过倾听,了解到家长的需求、困惑、疑虑、不安,并以此作为特教工作开展的一个契入点。

(二)给予家长科学的家教方法

方式一:家长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家长半日活动,给家长作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孩子。方式二:QQ群在QQ群中,上传学生学习、活动的照片,分享学生的成长过程;组织家长讨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棘手问题,群策群力;分享传授科学教育方法、育儿经验的文章,给家长正确的育儿导向。

(三)建立互助的教育合力

在“特需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有着共同目标,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形成互助的教育合力。走进学生的家庭实地家访,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与家长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爱,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有效拉近彼此的距离。形式多样的联系卡,有表示学生在校表现好坏的颜色卡、有表示学生进步的表扬卡、有鼓励受到表扬的祝贺卡、也有请求家长协助的求救卡……小小的卡片让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密切孩子与父母的联系,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也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好时机。

六、积极沟通,拓展渠道

为了让“特需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习服务社会,学校积极搭建社会教育网络,为“特需生”创造实践基地,拓宽其受教育的渠道。针对特殊教育资源班的情况,成立特殊教育资源班三结合辅助德育志愿者协会,目前协会成员有苏州“智善”社团、市残联、市义工联、太仓市城厢镇七彩公益爱心花社、社会热心人士、家长义工等。江苏省苏州“智善”社团是由一群在校初、高中生组成的社团。与社团的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活动、游戏,是孩子们很好的社会往练习。城厢镇计生科刘艳琴科长和七彩公益爱心花社的爷爷奶奶们是班中的常客,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来看望班中的孩子,和孩子们互动。在市残联的牵线搭桥下,市义工联、社会热心人士也为我班的贫困学生进行捐资助学活动。三结合辅助德育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开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人。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很兴奋;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也会在客人们的赞扬声、鼓励声中,变得更加自信。在“特需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坚信“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立足学校,协助家庭,携手社会,让完整的教育形成阳光雨露洒向每个“特需生”,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顾建红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上一篇:学校文化建设特殊教育论文 下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