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22 11:48:10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生活的艺术,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21世纪是教育立国、文教兴国的时代。教育改革百花齐放,教学改革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倡导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激发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零距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哲人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过语文的人,方知教语文的酸甜苦辣,才会去思考怎样才能教好语文。从教以来,一直与语文相伴,一直在思考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与生活“零距离”对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置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单一、压抑,学生被束缚在秧田式的课桌、椅子之间,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黑板、严肃的老师和拘谨的同学。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注重设置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宽松、无拘束、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不再远离生活的教学环境更符合初中课堂教学要求。

比如,当老师抛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大家凑在一起,以团队方式,像聊天交谈一样地思考,探讨问题,寻求答案。完毕后,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来陈述本组观点,大家交流。还可以以课文为蓝本,创设与课文内容类似的生活情境;如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不必采用课件式讲解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该课文,几个同学一组,先选择角色、制作道具、揣摩人物,然后上课时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将童话《皇帝的新装》中最精彩、有较多对话描写的片段等内容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更易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也让参加表演的同学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

俗话说:“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而初中的学生,生活经历太少,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以及学生未来生活链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之为境。比如,我在上《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带着春天般的怡然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于是我搜集了有关春的图片,下载了活泼明快的关于春天的歌曲,将两者做成视频课件播放,新课导入,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到冲击,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带着几分好奇,用心品味其优美的语言,陶冶了学生爱自然、爱美的心灵,锻炼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在传统程式化的教学训练方法下,学生上完语文课,很难将语文用到生活中。学生背了那么多成语,做了那么多的阅读,写了那么多作文,却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讲究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应让学生体验语文工具对他的生活、学习、成长等的作用,从而更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语文。

三、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有这样一条即“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而不是成为考试的机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两大主张即“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陶先生指出:“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他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隔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相反“社会即学校”则是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 他主张教育同生活实践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学知识。

由此,要变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为边学习边实践,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的实用性,还可以活跃校园气氛,增加班级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家学习语文的合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关注每天的新闻及社会焦点问题,然后在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也可以创办手抄报,安排学生新闻采访,充当校园讲解员;举办征文、朗诵比赛,或举办文学社,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或推荐一篇美文、一部影视剧、一篇习作等,这些一举多得的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生活,扩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使得语文教学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

语文的“源”在生活当中,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尽力淡化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性、理论性,让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中学语文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关于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PLC控制电机变频调速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