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如何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时间:2022-07-22 08:52:48

【前言】第四节 如何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观诗人,知情意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面对同样的意象不同的诗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感,因此,“知人论世”绝非妄谈。通过这把钥匙,我们可以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寻找到诗人的写作初衷,从而顺利地把握古诗的主旨。如面对同样的明月,坡与李煜、李白就不一...

第四节 如何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技术点拨

“诗言志”,因此鉴赏古诗的第一要点就是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在面对一首从未见过的古诗时,如何能够快速并提纲挈领地把握住诗人的写作初衷,掌握古诗的中心思想,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

一、抓标题,谙主题

“开头就像人的脸,题目就像人的眼”,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柳梢青 送卢梅坡》《丹阳送韦参军》《鹧鸪天 送人》,这三个题目里都带有一个“送”字,学生从题目上就可以推断出这三首诗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是惜别怀远。

再比如《乌衣巷》《金陵晚望》《金陵图》,这三个题目都涉及到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吊古伤今、暗讽时事是这一类古诗的思想内容。而多数怀古咏史诗抒发的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或者诗人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或者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者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的感慨。既然从题目中已经确定古诗的题材属于哪一类,那么学生针对诗面的提示从这一类古诗的思想内容里择其善者而答之即可。

二、观诗人,知情意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面对同样的意象不同的诗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感,因此,“知人论世”绝非妄谈。通过这把钥匙,我们可以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寻找到诗人的写作初衷,从而顺利地把握古诗的主旨。如面对同样的明月,坡与李煜、李白就不一样。前者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抒发了中秋夜的孤独,但是“千里共婵娟”一句更多的表达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这是苏轼遭受“乌台诗案”后心情的抑郁与本性中的乐观交织的表现。而李煜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则无论怎么读都带着一股颓废的气息,这与他亡国之君的身份是分不开的。至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里的豪迈除了个人性格的豁达外,还用盛唐气象为背景,这种豪情不仅仅是个人的,还是时代的。

三、诗为径,情意彰

诗面如谜面,有的学生感到难以读懂,因此题未做,心先惧。这大可不必,有三条途径可以供学生选择。

第一,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考生可以通过诗面中“心”字旁的字来寻找主题思想。如晏殊的《蝶恋花》一词:“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由词中的“愁烟”“离恨”这两个词可以确定这首词的基调是低沉的悲愁。愁什么呢?“离恨”二字给了答案。通过结合词中的其他意境可知,这首词是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

第二,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的第一句点题,可推知洛阳是诗人的故乡。“客路”“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明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心在洛阳故里,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卒章显志句,主题在其中。如吕本中的《柳州开元寺夏雨》一诗:“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这首诗的尾联诗人说自己没有封侯的面相,也不羡慕班超封侯显贵,实际上是激愤之语,抒发了诗人流落异乡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流露出伤时忧国、郁闷愤慨的情感。

四、注解存,总关情

注解是用来解释说明诗人及诗面的。命题者正是考虑到学生对思想情感的把握有障碍,所以才设置注解。如:李涉的《再宿武关》一诗:“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送客愁。”有这样的注解:李涉,唐代人。曾因事被贬谪出京,后被罢官流放。这首诗为第二次被贬官时作。注解中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年代,以及此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是叙述,第三、四句的情感肯定会与李涉的罢官流放有关系,循着这条线索,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五、看问题,也有情

有些鉴赏古诗题目,可能并不需要学生直接回答思想感情的问题,但是它所设问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必须是在了解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加以生发的。此时审题就变得非常重要。已知条件中的只言片语可能就蕴涵着关于思想感情的重要信息。搜索问题中的隐含信息,对于准确答题必不可少。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一诗:“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这首诗的问题是: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问题中的“‘怆情’之感”四个字其实已经给出了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离别的痛苦、羁旅的沧桑。就这个问题来说,这四个字等于给出了鉴赏古诗的论点,学生需要做的是寻找坚实有力的论据。思路的大方向既然已经确定,那么学生只要拿起议论文的例证方法,来答题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学生需要熟悉诗歌史,熟悉重要诗人的生平,熟悉诗歌的表达技巧,方能做好古诗阅读。上述五种用法,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在熟练掌握之前,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去做。

上一篇: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下一篇:第三节 把握古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