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时间:2022-10-11 09:57:39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人物传记

阅读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情况来看,人物传记仍是考查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重视人物传记的阅读。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大多出现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学生要注意人物所处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2.地点。除一些明确介绍出来的地点外,学生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跟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学生要注意所写人物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要注意他向皇帝进谏哪方面的事。“时间、地点、官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间、地点、官职”有一方面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时间、地点、官职”不同,人物所做的事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文章分出明显的层次来。

4.人物。学生要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所记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1)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2)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与下属之间的关系。(4)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所写人物是一般人物,还会涉及到与他相处的人等。

5.事件。学生要特别注意是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应,得到的评价等。

三、对人物的评价

这部分内容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

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3.从言辞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有时候,作者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事情,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情联系起来,分清楚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学生一旦掌握了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就能够做好信息筛选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断,也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而去理解句意,翻译文句了。

做阅读题的关键是阅读,光在做题技巧上打圈圈是不行的。学生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工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有作用。做人物传记阅读题有一个原则,四种方法。

一个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

首先,应精读一遍文章,注意文章后的注释,因为其往往有提示作用。文章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觉得生疏时,学生可以暂且不管它。学生在阅读时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中人物的生活经历、仕途、从政业绩、性格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和事(可以用铅笔圈点勾画)。一般来说,“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有一小点,即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学生解答文言实词、虚词题以及信息筛选题。因此,精读原文之后,学生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

四种方法: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这类题,学生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放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词的词性不一样,词义也就不相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特点来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学生就可以在解答文言虚词这一类题时运用代入法。文言虚词题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来自课本。学生答题时,可以从课本中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去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顺用法就相同,不通用法则不相同。

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1)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学生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所涉及的人物,此时就可以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与题干无关的人物。(2)根据关键词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这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颠倒或者是无中生有,所以,学生要充分理解句意。学生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是否张冠李戴、事情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符合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来看,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

上一篇:司马芝传 第3期 下一篇:第四节 如何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