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顺序

时间:2022-10-15 11:52:48

记叙文的顺序,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将文章的顺序安排得恰当,才能使文章叙述得清楚,层次井然。记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顺序的记叙方法,能使文章的结构层次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以时间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件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在叙述一个事件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倒叙的记叙方法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直白和结构的单调。倒叙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情节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三、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故事情节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心内容或中心人物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所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插叙可长可短,但绝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同学们在使用插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插入内容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其过渡自然,使文章整体内容贯通一气,绝不能横插一笔,使文章读起来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二是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为追求形式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三是插叙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而不是叙述的中心,所以要适可而止。

四、补叙。补叙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对所写的人或事所作的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早上四点钟时,埃米尔下了决心,他要把阿尔佛莱德送到马里安奈龙德去找医生,即使他和阿尔佛莱德都死在这次行动中也在所不惜。

没有人知道埃米尔在这一个小时里是怎么忙活的。雪橇得从马车库里拉出来,要把马从马房里牵出来套上,阿尔佛莱德得从床上起来并坐上雪橇。最后这件事最难办了,可怜的阿尔佛莱德站不住,他沉重地靠在埃米尔的身上,拖着两条腿终于走到雪橇旁边,接着一头栽倒在雪橇上铺着的羊毛毯子上。

埃米尔驾着雪橇上路了,雪花在他耳旁乱飞,并封住了他的双眼。渐渐地,他累了,雪铲在手中变得那么沉重。他冷得厉害,靴子里也被灌满了雪。

真是糟透了,埃米尔和马继续在雪地上费力地搏斗。他和它都豁上命了,但还是走得慢得可怜。埃米尔再也坚持不住了,连雪铲也拿不动了,他几乎放弃了。

突然,埃米尔从绝望中惊醒。他用力睁开眼睛一看,看到一个犁雪机。“到马里安奈龙德的雪都犁开了吗?”埃米尔急切地问。“嗯。”司机说,“不过你得快点,再过半小时就又走不过去了。”但是半小时对埃米尔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找到了医生……

(选自阿斯特丽德・格林伦《小英雄埃米尔》)

选段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小英雄埃米尔冒着大雪带阿尔佛莱德到马里安奈龙德去找医生的故事。选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久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选自鲁迅《风筝》)

选段中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感伤的氛围中,这也为后文写“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苦和无法把握的悲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一个劫匪,坐过牢,之后又杀了人,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

他抢的是一个很小的储蓄所。抢劫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不顺利,两个女子拼命反抗,他把其中一个杀了,另一个被劫持上了车。因为有人报了警,警车越来越近了,他劫持着这个女子狂逃,把车都开飞了,撞了很多人,轧了很多小摊。

这个刚刚21岁的女孩子才参加工作。为了这份工作,她拼命读书,毕业后又托了很多人,没钱送礼,是她哥卖了血供她上学为她送礼。她父母双亡,只有这一个哥哥。

她觉得自己真是命苦,刚上班没几天就遇到了这样恐怖的事情,怕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终于,他被警察包围了,警察让他不要伤害人质,他疯狂地喊着:“我身上好几条人命了,怎么着也是个死,无所谓了。”说着,他用刀子在她颈上划了一刀。

她的颈上渗出血。她流了眼泪,知道自己碰上了亡命徒,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了。

“害怕了?”劫匪问她。

她摇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我哥。”

“你哥?”“是的,”她说,“我父母双亡,是我哥把我养大。他为我卖过血,供我上学,为了我的工作送礼。他都二十八了,可还没结婚呢,我看你和我哥年龄差不多呢。”

劫匪的刀子从她脖子上落了下来,他说:“那你可真够不幸的。”

(选自王虹莲《最后的善良》)

选段主要采用的是顺叙的方式,但第三段则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女孩子和她哥哥的相关情况,告诉读者她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害怕而只是想到对不住哥哥的原因。这为后文写劫匪良心发现、最终放过女孩埋下了伏笔。

学校招生处还没有上班。我揣着户口本在偌大的校园里转,满是四处无依、漂泊不定的感觉,心里很不踏实。但想到毕竟以后4年都要在这里生活了,总有点殷殷的期望。而父亲没有,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生疏,而生疏使他更显局促。在三四千里以外的异地,他听不懂别人说话,别人也听不懂他。他打心底里恐慌,一着急,就脱口而出:“我回家吧,我想回去了。”

我拗不过他,只好送他去车站。这一年我19岁,带着年轻的梦想和莫名的迷惘进入了城市;父亲49岁,在城市的一角作惊鸿一瞥,然后带着满心的喜悦,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离开了。“转身成背影了,话,怎么说呢?”我无语凝咽。

这是我跟父亲唯一的一次离别,一别至今。

为了赚取自己的学费,我每个假期都不得不留在这座城市打工。转眼,便是4年了。父亲在家望眼欲穿。我只在过节的时候把电话打到邻居家去,父亲跑来接,每次接的时候都是喜悦的,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絮絮叨叨说谁家又给了他什么吃的,谁家又盖房子他去帮工。我在这一头捂住话筒抽泣,然后调整声音要求他晚上给自己做点好吃的。他会答应了回去做,很认真。我羡慕父亲可以用如此简单的方式表达他的珍惜,而我总是忍不住泪水又愚笨地欲盖弥彰。

今天,父亲的小闺女长大了,她已经学会穿着职业装在城市的人流中匆忙行走。一个月后,领到第一笔工资的我,就可以回家看父亲了。

我们曾约定过,要一辈子陪伴的。

(选自李吉琴《一辈子陪伴》)

选段主要采用的是顺叙的方式,但结尾部分用的是补叙,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补充,也写出了女儿对父亲为自己辛苦一生的反哺之意,使全文完美收尾。

一、仿照下面的叙述顺序,再写一个记叙性的片段。

二姐从此离开了家,她做了大伯的女儿,管大伯伯母叫爸爸妈妈,管自己的亲生父母叫二叔二婶,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回来看我们。二姐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母亲总是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流泪。是啊,二姐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一个小孩子远离亲生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生活,想起来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

示例:他说来就来了,什么招呼也没有打。不过,从他来到这里的那天起,这里还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冷冷清清的院子一下子就有了生气,邻里之间冷漠的关系变得熟络,就连没精神的老奶奶现在都被他逗得红光满面。也难怪,他本来就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又怎能让周围的空气凝固呢?

二、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内容在省略号后面补上合适的句子。

这可真是个“意志坚定”的孩子啊!看他很喜欢足球,在他上体育课时,老师只要有空就会去操场,等他集体活动过后,就会与他一起踢踢球――希望他在拼搏中遗忘;知道他很喜欢背诵古典诗文,只要老师有空时,老师就会去与他一较高下――期待他能在优秀的文化影响下发生改变。老师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

示例:足球可以踢,诗文也可以背,可他的选择却永远不改变!这个孩子真让老师意外,小小年纪的他在那条道路上竟然走得那样毅然决然!

三、请根据下面所给词语用倒叙的方法写一段话。

涌动的人潮 绚丽的霓虹 车水马龙

心驰神往 家乡的面貌

示例:这是一座光彩夺目的城市。华丽的商场、林立的高楼、街道上车水马龙、涌动的人潮和绚丽的霓虹灯成为这座城市可以骄傲出示的名片。这一切,不知曾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但我知道,这一切并不属于我,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更多的却是家乡的面貌……

四、请根据下面这句话,用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展成一段文字,其中一定要用到插叙、倒叙的记叙顺序。

我一直想对父亲说声“对不起”!

示例:虽然这事已过去好几年了,父亲也许都已全忘记了,但我还是一直想对父亲说声“对不起”!

我的父亲本来是个很有知识很有本事的“能人”,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呢!可就因为他太能了,当地的百姓就很希望他能留下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甚至还到乡政府去请愿呢。父亲一心软,也就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几十年!可那时候,我还太小,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只知道自己家中没有别人家那么宽裕,于是心里就很怪罪父亲。我怪他为什么不去参加工作,我怪他为什么不给自己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怪他为什么那么多事。

终于,那一天,我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上一篇:小巷 第19期 下一篇:第一节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