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子也会郁闷

时间:2022-07-22 07:06:21

4岁的灵灵最近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一到早晨就赖床不肯起,勉强起来后也不吃不喝,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身体很正常。她以前很爱玩的玩具,现在动也不去动,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儿童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幼儿情绪忧郁时,通常刚开始是哭,逐渐地以身体症状来表达,例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粘大人、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等。

孩子为何会忧郁

儿童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特征,小朋友难以分辨自己与外界的独立性,对种种外界刺激无法建立一个防护网,而导致心理的脆弱性。例如:小朋友常以为是“自己”做错事,父母才会吵架。如果此时家中发生变故造成伤亡,大人们又缺乏适当的解释,小朋友内心的恐惧罪恶感就可能悄然而生。

其次,小朋友无法做抽象式的思考,对事情的因果判断也很直线、单纯。他们无法接受正负两面同时存在的矛盾情感,假设父母无缘无故就打小孩,但又说这是爱他才如此,久而久之,孩子在这互相冲突的讯息中,容易造成情绪忧郁。

再次,根据研究,孩子发出的讯号,大人及时响应,婴儿较容易形成有安全感的依附关系,这样的关系将成为日后自我调节的基础。反之,大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婴儿较容易形成不安、紧张、无助感。因此,拥有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孩子一般不容易忧郁。

另外,突发或慢性累积的生活变化,如家庭变故、亲人伤亡、转学、搬家等,小朋友必须重新去适应新环境;而小朋友需要较长的调适期,在过渡期间容易产生情绪忧郁。

驱走孩子心中的阴霾

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用有效行为来控制缓解情绪,不要让忧郁成为亲子关系杀手,并影响到心理健康,这是家长当务之急要做的事。

小朋友有时会借玩玩具,或过家家来抒绪,有时则需要靠大人的协助。

首先大人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认识生气、害怕、难过、挫折等情绪,帮助孩子将其忧郁的心情说出来。小朋友若觉得被了解,无形中不安的情绪将被释放出来,逐渐转移心中积压的不舒服。

接下来,大人可提供孩子能接受的两个活动选择,这样,一旦儿童在受挫后,仍可进行其它活动,而不是僵在那里。

另外,大人一定要预留时间、空间给孩子做选择,就算孩子都不满意,大人也不必硬逼孩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教孩子体察情绪变化,学会等待、轮流、忍耐、分享。如果孩子做到了,大人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

至于对无法改变的事,如失去亲友、生病这类较严重的失落与痛苦,大人不要故意去避免谈它,愈不谈孩子心中的疑虑就会愈多,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不好、做错事才会发生不幸。这样的情绪积压起来,日后可能形成自卑、过度消极悲观退缩的性格。

上一篇:3岁前的孩子如何过好语言关 下一篇:你善于启发孩子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