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2 01:50:26

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的疗效。

方法 将入选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口服20 mg Qd,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疗效。

ぁ竟丶词】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干预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53-02中图分类号:R 743.3文献标识码:Aお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患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后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忧伤或郁闷、睡眠障碍等,是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PSD还能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故对PSD及早诊断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为评价PSD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比较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24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PSD患者80例(32.3%),除外痴呆、失语、意识障碍、影响表达的患者,既往均无脑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疾病史。脑梗死62例,脑出血18例;轻度PSD 30例,中度PSD 36例,重度PSD 14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4±5.9岁,病程4.3±1.2周;对照组38例,其中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5±4.8岁,病程4.5±1.1周。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的MBI评分、HAMD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20 mg Qd和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方法为:每周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疗程4周,包括矫正不良生活习惯,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患者充分宣泄,倾听患者倾诉,采取开导、劝解、安慰、鼓励、支持等方法,关心、理解患者,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治疗4周后比较各项指标评分情况。

3.诊断和评定标准

(1)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在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的抑郁后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持续超过2周,且伴有以下各项中的4项:①对日常生活无兴趣;②精力减退,持续疲劳感;③精神反应迟滞;④自我评分过低;⑤思考能力下降;⑥联想困难,有自杀想法;⑦睡眠障碍;⑧食欲减退;⑨减退。

(2)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3)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法。ADL评定项目包括个人卫生动作、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器具使用、认识交流动作、床上运动、移动动作及入浴动作共50个项目,每项满分2分,总分100分。0~20分: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21~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41~6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60分:生活基本自理。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总分<8分无抑郁症状,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MBI评分显著上升(P<0.05或<0.01)。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和较高的死亡率。P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因素有:①神经生物学因素(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神经解剖学机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神经元胞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和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变累及上述部位可影响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含量下降而引起抑郁。前额皮质下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受到损害,尤其是左侧,增加了PSD的发生。Tang等[2]的研究表明皮质下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损害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②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等)。卒中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损,心理认知评价、社会功能障碍等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抑郁。③人格因素:病前有神经质的患者容易导致PSD。

对于PSD的出现时间,一般认为其发病高危期为卒中后2年,国内有研究显示,卒中恢复期即卒中后2个月至1年期间PSD发生率最高[3],国外报道一般认为PSD多发生在卒中后3~6个月[4]。本研究推测早期抗抑郁干预治疗可以逆转PSD的病理发病机制,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丧失抗抑郁治疗的最佳时间,将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对PSD治疗可能存在抗抑郁治疗时间窗,早期应用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PSD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绝望而致的死亡率。

本研究表明,对于PSD患者在注重药物干预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心理干预。矫正患者的不良认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PSD患者的全面康复,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将明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清堂.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29167:379.

[2]Tang WK,Chan SS,Chiu HF,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inChinese_patients:frequency,psyhosocial,clinical,and_radidogicaldeterminants[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2005,18:45-51.

[3]龙 洁,刘永珍,蔡焊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4]Huff W,steckel R,Sitzer M.Poststroke depression:risk factors a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the stroke[J].Nervenarzt,2003,74:104-114.

上一篇:产后大网膜撕裂伤致腹腔内大出血一例 下一篇: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