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表现

时间:2022-07-22 12:51:56

浅析公共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表现

摘 要: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相对于其他经典艺术形式来说属于年轻的艺术形式,而计算机数字化图像表现也是一种新兴技术,当公共艺术遇到数字化表现技术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公共艺术产生了很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艺术;数字化;多媒体;表现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来英语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展,不仅限于比较传统的户外城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建筑构筑物体、城市公共设施等,还包括影像表现、表演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高科技表现艺术等新兴技术表现手段。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有以下几种: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通称为逻辑媒体;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数字媒体指感觉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数字技术不可避免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方面。数字媒体具有传播者多样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交互化、受传者个性化、传播效果智能化等特点。而公共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性和互动性,它是城市空间和人类生活中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活力的媒介,而公共艺术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公共艺术通过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设计成为新的设计表现手法,这被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CG(Computer Graphics)技术,而在这之前传统的设计技术就是通过手绘草图或多种颜色的手绘来呈现设计思路,或通过制作一定比例的模型小稿的手段来更加直观地呈现设计的轮廓。虽然这种方法更加直观,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表现一些特殊材料方面,呈现特殊的结构造型和质感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制作模型小稿的过程中也需要原材料、制作场地、制作工具,相关制作技术人员和相关制作技术等一系列条件的支持。

目前比较主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软件进行三维空间设计,具体就是通过虚拟三维空间建立具体模型,通过渲染输出图片或视频来呈现。一般制作流程为: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处理。

建模就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具体化分析处理,通过线面体来描述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包括每个细节,完全按照作者的设计构想来制作。

材质,简单说就是物体看起来是什么质地。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包括表面的颜色、纹理、光滑度、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发光度等。常用的材质有钢材、木材、石材合成材料等,有一些材质为了使之表现得更加真实,还需要用贴图的方式来呈现。在呈现公共艺术作品时,完整还原出作品本身的材质、质感非常重要,材质和形态是公共艺术作品表现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灯光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真实的光照效果来使作品显得更加真实,真实的光照直接影响到材质的表现效果,还可以模拟不同光照下作品的效果,如清晨、傍晚、夜晚、射灯、雨天等不同条件表现出的效果。

渲染,英文为Render,也把它称为着色,就是在三维表现软件中把作品的所有形态、材质、纹理、反射、折射、阴影、在光照下的效果等统一进行着色后合成并输出成图像文件的过程。

后期,对渲染输出的图像文件进行处理,如加特效、调整色调、裁剪调整大小等,使艺术作品呈现出最佳的表现效果。

主流的设计软件有:Auto CAD、3D max、MAMA、C4D、SketchUp、zbrush等,后期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图像处理)、After Effects(视频特效)、Premiere Pro(视频剪辑)等。

数字化设计的特点:

第一,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能够更加具体化设计者想表达的内容。如通过草图的方式捕捉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但是草图能表现的只是设计者的感觉或是灵感,需要设计者继续深化,要更加充满逻辑性地来对作品进行具体化设计,这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如某些节点如何衔接、结构的具体构成关系等,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视觉效果都要利用软件来进行科学的计算。草图或手绘效果图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第二,能够准确表现设计对象的结构与材质。三维设计软件能够自定义尺寸单位,通过输入具体尺寸来建立或修改模型,这能够避免设计过程中的视觉误差和情感误差。在材质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几乎可以虚拟表现现实中所有的材质、质感。通过调节材质使作品达到最真实的效果,还原设计者的想法,这是传统手绘效果图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三,设计表现受场地、材料、工具等影响较小。它通过建立数字模型的手段来表现,不需要占用实际空间,减少了制作环节,由于不需要制作实体模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这也减少了制作模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不影响设计表现效果。

第四,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表现。公共艺术的特性就是公共性、与环境的互动性,它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定位、对空间的认同,公共艺术也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审美需求。因此空间环境对公共艺术来说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虚拟空间环境,包括景观、绿植、水体、地形地貌、天气、光照等,使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最接近真实地呈现出来。

第五,数字技术的互动性。数字技术不是机械地按照人的设想来呈现效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产生意外的美,如给予一个虚拟物体一定的规则和参数值,它可以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一定的韵律或秩序,这种新的构成是刻意设计很难做到的或很难想到的效果图。这种因意外形成的构成是一种新概念的设计――计算机参数化的设计。通过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互动,从计算机变换中获得灵感,从而完善设计或产生新的设计灵感。

第六,表现“四维空间”。这里的“四维空间”指除了长宽高之外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通过CG视频的形式,模拟人在真实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作品或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七,评估方案可行性。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字模型,从而科学地衡量体积、重量、结构、预算、材料强度、风雪荷载等的可行性,以科学数据为基础,不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进行空想。

数字化表现技术对于传统表现形式,优点显而易见,在未来必然成为大趋势,但它并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表现手法,手绘草图的魅力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在构思阶段数字化表现技术也不如手绘那样易于把握灵感,对其推敲和分析也不会如手绘那样容易,因此它们的关系会是相辅相成。

公共艺术的数字化表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体现,而且与艺术结合形成了数字化艺术,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齐伟民.城市环境艺术概论[M].吉林美术出版社.

[2] 吴昊.城市公共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探析 下一篇:浅析几何学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