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7-22 12:44:51

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异同。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62例经医学手段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CT诊断的符合率为90.3,MRI的诊断率略高,为96,在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两者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与MRI诊断符合率相近,但是它们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合理的诊断办法。

关键词:CT与MRI;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异同

原发性肝癌,是医学界常见的高发性疑难杂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居第三。原发性肝癌一般很难被发现,被诊断出来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来鉴别诊断。这篇文章对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技术水平。详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年~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或者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62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患者年龄40~47岁,平均年龄58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持续性增高,并且伴随消瘦、乏力以及间断性的上腹部或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

1.2方法 本次实验中,CT设备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MRI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200mAs,pitch53,层厚0.5(cm)×64。扫描前患者需保持空腹,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饮用500~800ml水,减少胃内气体伪影干扰诊断结果。进行全肝平扫之后,进行3次增强扫描,使用100mA忧维显对比剂,以3ml/s的速率进行注射,注射对比剂后20s、1min、3min进行肝动脉扫描,门脉期扫描和延迟期扫描。MRI平扫采用二维扰相GRE正反相位T1WI扫描及脂肪抑制FSE T2WI扫描,层间距为2mm,扫描层厚度7mm。采用LAVA技术形动态增强扫描,使用15ml马根维显对比剂,注射对比剂后的20s、50s、3min分别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扫描。对62例患者的CT和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符合度、符合率。

2 结果

进行CT扫描后患者的影响表现:平扫多数病例呈低密度结节状,等密度4例,边缘清楚或者是不清楚。62例患者中55例肝动脉期病灶显示强化,密度高于肝,略低或者近似于同层主动脉,其中肿瘤全部范围均匀一致强化的为34例,不均匀强化的21例,动脉期呈等密度的7例;55例肝动脉期明显强化的病灶中,51例门脉期密度下降低于肝,2例等于肝,另外2例高于肝。动脉其呈等密度的7个病灶中门脉期均呈低密度。本组检查结果显示21例门静脉癌栓,7例侵犯胆管,肺转移3例,1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进行MRI扫描后:62例患者T1WI中,16例高肿瘤信号,12例等肿瘤信号,低肿瘤信号34例,如果患者出现了假包膜征,其表现大多数是肿块边界清楚,周围建低信号环,厚度不一;T2WI中,肿瘤信号相对较高,大多数呈现不均匀状态,坏死部分与活瘤结节混合交错,肿瘤信号不均匀。在注射增强剂之后扫描,增强T1WI与CT强化方式一致的肝癌动脉期会呈现高信号,门脉期呈现对低信号的"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诊断结果为20例门静脉癌栓,9例侵犯胆管,肺转移4例,1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比较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的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和符合率,62例患者中,CT正确诊断56例,诊断正确率为90.3%,MRI正确诊断59例,诊断正确率为95%,稍高于CT,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诊断方法适应情况不同。

3 讨论

医学影像的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精度较高,对肿瘤组织检出的敏感性较高。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导致这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64层螺旋CT采用容积方式扫描,扫描速度较快,整个肝脏的扫描过程所用时间仅需要患者一次屏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因患者呼吸,避免因肝脏内气体的伪像而造成漏检。采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控制对比剂的注射量和方法,再强化峰值获得数据,突出病变和正常实质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患者病灶的顺利检出。64层螺旋CT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患者病灶部位的血供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对于个别检出困难的病例,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可以帮助对其进行定性。对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分化良好的小肝癌血供方面,螺旋CT的检测无显著差别,这些情况充分暴露了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局限性。

MRI属于多序列扫描,相比之下,它可以更好的反映患者肿瘤组织内部的出血坏死、脂肪变性等病理学变化,可以更准确得确定组织特性,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组织及病灶边缘,并可以通过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T2WI信号的不同进行很好的区别,再加上动态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使其能够发现患者肝内小于1cm的结节病变,在对于小肝癌的临床鉴别方面MRI较螺旋CT有更多的优势。但是,MRI由于扫描时间相对较长,扫描的图像质量会受到患者呼吸的影响,另外,心脏搏动和主动脉伪像会给MRI扫描膈顶处和肝左叶处的病灶造成障碍。

概括来说,螺旋CT和MRI两种诊断方法,在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上各有优势,同时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数据表明,两种方法在对原发性诊断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符合率(95%)较螺旋CT扫描略高(90.3%)。由于两种方法各自优点和局限性的存在,医务工作者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性原则,综合考虑选择更为合理的诊断方法,寻找经济性和准确性的平衡点。

对于肝脏病灶的鉴别能力和检出率是医学影响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螺旋CT与MRI是医学影响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两种常用工具。对于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对于临床指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医学诊断水平,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3]。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李洪娥,王燕,等.超声、CT、MRI和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12-113.

[2]朱志强,陈君秀,陈湘光.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病灶检出的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6-107.

[3]田野.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91-92.

上一篇: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下一篇:汽车绿色维修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