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明星参战 军中的奥斯卡影帝们

时间:2022-07-22 10:57:32

1943年3月4日,第1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之前,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明星泰隆·鲍华展开一面大旗,上面印着27677名从军电影人的名字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华纳兄弟公司的一个故事分析员上交了一份报告,其中简述了一出未上演的戏剧,名为《人人都喜欢光顾里克咖啡馆》。故事分析员认为这是一份“卖座的好材料”,而且是发挥“亨弗莱·鲍嘉或者詹姆斯·卡格尼或者乔治·拉夫特等明星扮演异乎寻常角色的才能”的绝好机会。12月12日,这份报告送到了华纳制片主管哈尔·沃利斯的办公桌上。

沃利斯发现这个故事是拍摄一部高品位战争片的理想素材。他确定迈克尔·柯蒂兹担任导演,并指派了几位顶尖级编剧对整出戏剧彻底改写,加强政治和爱情两个元素。他还开始同《乱世佳人》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商谈借用他正在迅速走红的签约明星英格丽·褒曼,与华纳本公司正在崛起的明星亨弗莱·鲍嘉合作。

电影于1942年5月25日开机,定名为《卡萨布兰卡》——北非摩洛哥地中海边一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当年11月8日,盟军实施“火炬”计划在北非登陆,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一时间这座美国人没怎么听说过的城市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华纳放弃了对影片继续修改的念头,匆匆把片子提前到11月26日感恩节在纽约首映。当年的新年前夜,电影被拿到白宫放映。1943年1月23日,它正式公映,恰逢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高峰会谈,这等于是给电影做了义务宣传。

《卡萨布兰卡》成了华纳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热门影片,票房收入达400万美元以上,并在194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二战时期好莱坞制作的第一部轰动性战争题材大片。它标志着好莱坞向战时模式的成功转轨,也代表着二战时好莱坞电影的最高成就。

华纳兄弟反法西斯最积极

二战爆发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相当强烈,在这种情形下,抨击法西斯主义或呼吁美国介入国外战事不是公众喜欢的话题。因此,好莱坞对发生在欧亚非三大洲的战争冷眼旁观,拍摄的战争电影也是南北战争、外国军队题材,回避当前战事。

现在看来,《卡萨布兰卡》由华纳兄弟出品一点也不偶然。掌门人杰克·华纳和哈里·华纳从一开始就是罗斯福的坚定支持者,而且为了抗议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和独裁主义政策,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1934年率先中断了与德国的一切业务往来。而福克斯、派拉蒙和米高梅直到1939年还都在德国开展业务。1939年,华纳发行了由阿纳托尔·利特瓦克导演的影片《一个纳粹间谍的自白》,讲述德国人在美国进行的间谍活动,成为“五大影片公司”中第一家公然制作反纳粹政治电影的公司。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华纳兄弟招来了电影业的审查机构海斯办公室的批评。电影上映后在评论界口碑不错,但公众反响平平,票房失败。1940年,华纳还发行了一些英国的宣传影片,并把赢利捐给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基金”,用以资助英国生产飞机。华纳兄弟明显的亲英态度甚至导致了参议院的一项调查,因为有人指称电影业参与了一场宣传战,要把美国拖进战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罗斯福在1940年开展防务建设、当年9月16日国会通过第一部和平时期的征兵法以及租借法案在1941年3月的通过,美国临战心态表现得日益强烈,观众也日益渴望知道国外战场和国内备战的消息,战争不再成为令人反感的话题。好莱坞对此心神领会,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战争题材,并表达着支持美国参战的政治倾向。华纳在1940年初的《西线铁军》以一战为题材,回顾了二十几年前美国人与德国人之间的战争;希区柯克的《海外特派员》把自己擅长的悬疑题材嫁接到了二战;卓别林导演了《大独裁者》对希特勒进行了讽刺??这些电影都获得了票房成功,1941年的票房冠军是华纳出品的《约克军曹》,是一部一战神的传记片,充满了爱国、尚武的情怀。

在1941年2月第13届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为了表彰好莱坞在“纯洁美国人民生活方式” 上做出的贡献,总统在晚会开场时通过无线电做了6分钟祝贺演讲。当年8月,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委员会主席、二十世纪福克斯总裁达里尔·扎努克亲赴华盛顿,与军界高层就好莱坞军事电影制作进行商谈,表达了电影界主战、反孤立主义的立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天后,罗斯福任命洛厄尔·梅利特为政府电影协调人,明确建议各大公司生产战争片。

好莱坞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地参战了!

《忠勇之家》比一打战舰威力都大

由于A级制作的大片从立项到放映一般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因此《卡萨布兰卡》之前好莱坞的二战题材电影大都是些粗制滥造的B级片。《卡萨布兰卡》是个好莱坞讲了无数遍的故事——两男一女的三角恋,但它却是好莱坞适应特殊形势“新瓶装旧酒”的绝佳范例。英格丽·褒曼那个角色本来是个美国,但被改成了纯洁无辜的欧洲难民,她离开男主人公的原因是要照顾法国抵抗运动领袖,“劈腿”的理由更为高尚;亨弗莱·鲍嘉的角色最初也是华纳标志式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硬汉,但在故事展开过程中,他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以及对一个女人的爱,对自己祖国的爱。

电影的成功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在拍摄过程中剧本一直在修改,往往在实拍前演员们才能拿到对白,英格丽·褒曼不知道影片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她最终和谁相爱了?因为这样她才知道该把爱慕的目光投向谁。导演迈克尔·柯蒂兹告诉她:“我们还不知道结局,你把戏演好就行了。”但正是这种对前景和结局的茫然,歪打正着地塑造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电影的演员有34个国籍,大部分来自法西斯铁蹄下的欧洲,这些人在拍戏的时候同仇敌忾,真情流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齐声高唱《马赛曲》那场戏。以至于有人这样解读——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那么里克就是坐镇白宫的罗斯福,领导着几十个国家进行着反法西斯抵抗。里克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投入抵抗组织,也引起了曾经深陷孤立主义的美国人的共鸣。人们在电影院中跟着剧中人高歌《马赛曲》,为里克开枪打死德国军官而喝彩。

经典好莱坞电影结局必定是“happy ending”——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卡萨布兰卡》却让有情人放弃爱情,献身于捍卫自由这一更伟大的事业。亨弗莱·鲍嘉饰演的里克是如此之酷,难道不值得男人们奉为楷模并走向战场吗?

上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络程序设计》课... 下一篇:基于公共经济学角度的城市公共空间供给机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