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2009

时间:2022-09-09 09:36:54

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里,有5次当年电影票房反而有强烈攀升。2009年,好莱坞是否还能延续这一“黄金法则”

美国电影业在2008年的表现,明显好于美国整体经济,据《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预计,2008年美国总票房与2007年的96亿美元相比,将下降4%到5%,按此计算2008年美国票房在91亿-92亿美元之间。而由于圣诞档期的票房好于预期,也有估计认为,2008年美国票房总额为95亿美元,只略低于2007年。同时,由于2008年美国电影票的平均价格从2007年的每张6.88美元上升到7.20美元,上涨了4.65%,因此美国电影的利润在2008年反而上升了。

在历史上,好莱坞曾幸免于多次经济危机,似乎遵循着一条“黄金法则”:经济越差,票房越高。“越是艰难,我们越喜欢便宜的和可以转移视线的东西,电影就是这种奇妙的综合体。”票房跟踪机构“媒体数字”总裁保罗・德加拉伯迪安谈到,“在经济低谷时,人们更需要一个可以躲避日常麻烦的地方。”

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里,有5次当年电影票房反而有强烈攀升。2009年,好莱坞是否还能延续这一黄金法则?

有经济学家指出:从风险程度看,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上世纪大萧条时期更多,风险更大,2009年美国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乐观的估计是到2009年底美国经济将出现反弹。更重要的是,由于此次经济危机是从金融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金融交易的过度杠杆化产生的巨大泡沫,将在实体经济的调整中经历去杠杆化过程,这将使企业投资与私人消费同步衰退,美国经济的复苏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如今的好莱坞也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

首先,几大电影公司都成为跨国大企业的子公司,环球的背后是通用电气,索尼影业是索尼公司的子公司,华纳兄弟归属时代华纳旗下,派拉蒙影业背后是维亚康姆。在2009年,这些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遭遇了股价下跌,盈利大幅下降,但其遭遇重创的是制造业或者出版业,影视产业依然保持了增长。所以,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还不致影响到他们旗下的电影业,这是一条有利的因素。

第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4年好莱坞的融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华尔街的过剩资金进入好莱坞,如今华尔街在危机中遭受重创,显然这将改变好莱坞的融资模式。

第三,与华尔街的过剩资金有关,在酝酿了房地产、消费和金融泡沫的同时,也酿造了好莱坞的泡沫――生产过剩的影片和2000万美元的明星俱乐部。是泡沫总要破灭。

第四,今天的好莱坞面对一个更为多元化的娱乐市场的竞争,电视、网游、PSP、wii还有iPhone,在美国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普及的国家,电影显然不能被视为一个上升中的朝阳产业。

打破“泡沫”之年

在过去几年,涌入好莱坞的电影投资价值约130亿至180亿美,这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制作数量。这股潮流将电影发行变成了一个群雄逐鹿的市场,有太多的电影在争夺着每周末影院里极为有限的放映场次。

好莱坞高层人士担心,最近几年电影多产带来的供应过剩问题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存在。还有人说,超量供应带来的最严重后果还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才会浮出水面。

好莱坞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ICM国际和独立电影部门的负责人哈尔・萨多夫说,“我们正处在下坡路的起点。我们看到许多金融机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都离开了这个行业。不过,他们启动的那些电影仍处在制作阶段,还要等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市场秩序才能再次恢复。”

生产过剩是好莱坞的泡沫之一,好莱坞明星的高额片酬也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

好莱坞有一个著名的“2000万俱乐部”。这意味着,2000万美元的片酬是一、二线明星的分水岭。当然,这还不包括至少20%的分红。如今,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制片商慢慢地开始对明星们说“不”。业内人士直言:“没人愿意在此时大手大脚,对于好莱坞,是机会改变投资模式了。”

融资会发生问题吗

从历史上看,好莱坞动用金融资本的程度不高。这并非是华尔街不对电影业感冒,而是由于自出版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以降,从无声电影时代起就有大量投资者带着他们眼中的明星闯入电影融资的领域,但纷纷折戟沉沙,以至于好莱坞和华尔街长期互抱戒心。

2004年是个分水岭,美林、JP摩根、高盛之类的投行发现手头资金充裕找不到地方花。而在当时,各大制片厂正设法取悦它们资金上保守的母公司,并同时分散风险。一些专家型金融掮客为供需双方穿针引线,产生了一种新的为电影融资的模式:机构投资者可以用组合投资的方式为电影融资,买入制片厂的部分电影,就像组成共同基金一样。目标是在制片厂通常有的13%-18%的年利润中分一杯羹。于是,最近几年来明星片酬和制片成本直线上升。

到2006年为止,电影受到金融机构青睐,电影融资市场泡沫出现。资金潮涌而入,交易价格毫无道理可言。

在危机之中,投行纷纷倒下,一些银行索性不再投资电影业,放弃了好莱坞,其中包括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和德利佳华银行。

近年的好莱坞资金很多来自海外,此次华尔街风暴波及全球,欧洲、日本也正面临恐慌,海外资金来源也必然萎缩。

对于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来说,至少在目前融资还不是大问题,而中等公司可就难受了,象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在与派拉蒙分手后,已经得到了来自印度财团的5亿美元的资金,但所需的另外3亿来自华尔街的钱就泡汤了。

可以预言,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旗下的独立制作公司将会在此次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派拉蒙的影屋公司、新线公司和华纳的独立制片公司纷纷在今年削减了90%的业务。

拍什么不拍什么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已经开始裁员、缩减拍片计划。华纳兄弟在2008年初已经开始了动作,取消了独立制作公司并收缩了新线。派拉蒙宣布2009年它的电影将减少20%,只有20部左右。除此之外,派拉蒙还推迟了多部电影的公映档期。

花旗银行下属的娱乐投资部门负责人杰弗里・安德里克预测,今后几年电影制作数量将明显下降,一些目前还在这个行业中的投资机构今后将可能退出,即便是坚持下来的那些机构也会减少投资电影的数目。

2009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对小制作电影显得尤为残酷。深受奥斯卡奖青睐的独立电影曾被视为电影行业里最具吸引力的领域,因为尽管投资相对很少,这些电影却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这种想法促使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创立了意在开拓这一领域的分支机构。然而,独立电影的热潮却推高了营销成本,原因在于每部电影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都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包括请一线明星担纲主演。

为了避免正面冲突,影业公司正在迅速缩减发行影片的数量,尤其是那些小制作的独立影片。时代华纳公司旗下的华纳兄弟2008年春季关闭了两家艺术电影制片公司影屋(Picturehouse)和华纳独立电影公司(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2008年6月,维亚康姆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基本上将旗下特部门Paramount Vantage的大部分员工吸收进了派拉蒙,并裁减了约50名雇员。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探照灯(Fox Searchlight)曾制作了《朱诺》(Juno)和《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这样的热门独立影片,而2008年,该公司只将六部电影列入了发行计划。

在以规避风险为首要选择的时候,大片反而会继续受到青睐。有些影业公司得出结论说,制作费用最高昂的电影──比如《钢铁人》和《蝙蝠侠:黑暗骑士》这样每部成本通常远远超过1.5亿美元的大片,其中还不包括用于营销的数百万美元──可能比艺术片公司出品的影片风险更小。好莱坞电影公司在投资新影片方面将更趋于保守,这意味着今后几年银幕上会出现更多续集影片。各电影公司已宣布将为2008年票房前列的多部影片制作续集,包括《钢铁侠》、《功夫熊猫》、《欲望都市》和《暮色》等,而2007年获得这种待遇的只有《变形金刚》一部。

另外,在一个悲观的时代,黑暗风格的电影恐怕不太好卖,喜剧要迎来一个红火时代,说不定还有歌舞片。据说有的电影公司已经放出话来要做更多的喜剧和歌舞片。

上一篇:总局要求情感节目“自查”各台开始着手调整 下一篇:2009:电影业融资环境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