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的火花

时间:2022-07-22 10:18:55

激发思维的火花

小学语文学科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怎样提高小语教学效率,有无新径可循?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小学语文教材,几年来,我们共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教学新教材的关键。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翻开小学一、三年级的课改实验新教材感觉就是翻看一本本儿童故事画册。一幅幅图画“眨着眼睛”,而知识就躲在图画里,激起了孩子们探求知识的无穷乐趣。

汉语拼音如走进一幅幅“情境图”,还配着“语境歌”。课文直接从儿歌和古诗开始,不再是单纯的训练。课后练习也不再有“分析主题思想”之类的思考题,情感领悟的朗读、背诵、描述等相应增加,传递出对学生率性、幻想和奇思的鼓励。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由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深知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肤浅的。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引导学习,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中独当一面。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在画画中思考,在跳舞中体会,在弹唱中探索,在德育中感悟。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在教《四季》一课时,通过师生间创造性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活泼俏皮的语言,再现了四个季节的特征。朗读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五、找一找,探索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他们的灵性,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i ei ui”一课中的“儿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到地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对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合乎逻辑了。

六、编一编,不断创新

“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儿,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儿拉偏了,本来锅儿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儿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儿‘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儿“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七、画一画,优化整合

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工店》一诗中,诗人描绘了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黄蝶、菜花等自然景物。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以上景物画一幅田园风景画是没有困难的,而且画一画可以使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农村暮春景色和儿童扑蝶的情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暮春扑蝶图跃然纸上,为学生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上一篇:对小学作文批改的初步认识 下一篇:从《穷养富养不如心养》想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