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划经济”:中国经济的下一站

时间:2022-07-22 10:03:59

“新计划经济”:中国经济的下一站

一、自由市场经济的困境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出现了罕见的大衰退。纵观全球经济的代表性国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经济危机一次比一次严重。而各国应对危机的办法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药方,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欧洲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据统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累计降息近700次,而效果却越来越差。运行了近300年的自由市场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自由市场经济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由于没有协调机制,它的供给和需求永远都是错配的,生产的产品总是多于实际需求,这就产生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资源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都可归因于此。而且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总是产生太多的抵消作用,比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以及马太效应和贫富分化等。这些固有的缺陷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已无法自救,那么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新计划经济。

二、新计划经济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新纪元,高度的信息化造就了新计划经济诞生的必然性。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灵活的物流配送体系下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分配、消费进行计划指导,把准确预测消费和计划生产摆在同等的位置上,既有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又有计划的和谐,这就是所谓的新计划经济。

较之自由市场经济,新计划经济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其一,新计划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生产和消费,可以消除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其二,新计划经济是节约型经济,它不用考虑销售这个环节,而销售环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其三,新计划经济避免了商品的梯级批发和零售环节所增加的商业成本及庞大的广告费用,也避免了商品积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既节约了成本,也不会造成库存、产能过剩。

三、按需生产

新计划经济的本质即是按需生产。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a品是生产者说了算,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买或者不买。而以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革新,引起了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未来的消费关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整个社会的供应关系被摧毁重建。

以工业革命4.0为例,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导致制造业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诞生出C2F(顾客对工厂模式)。这也是工业4.0的本质,工业4.0将在未来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从而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手段,使工厂实现定制化生产(按需生产)的过程,从而实现消费需求――工厂制造――后续服务的一体化。

如果说过去十年属于互联网企业,那么未来十年属于成功转型的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会因为互联网而发生裂变、重构,带来创新。消费数据会决定工厂生产什么,而不是工厂生产什么便消费什么。

四、中国正在进入“新计划经济”时代

当前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同时,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障碍,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下,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在增强。再者,新计划经济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安排经济活动的,和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将逐步进入“新计划经济”时代。

在“新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这件产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而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此时,不会有库存,也不会有恶性竞争,行业进一步细分化,新的扁平化、定制化、柔性化的供应关系将形成。

上一篇: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措施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系统视角下的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