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2-07-22 07:15:50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途径。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写作难、难写作的现象提出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8-01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是人心智的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人内心情感的冲动,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生命“物化”。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便是作文教学,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少,但学生写起来,却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痼疾了。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来研究这个痼疾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 积累材料,教会迁移

一切写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分的信息资料就是写作的“源”和“本”。因此,要使学生作文有话说,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如有神”助。但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的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教学中,我们每周在作文课的时间,选用《作文周计划》中的一些较好的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写作材料明显增多,写作内容也更加充实了。

2 利用范文,指导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套,套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以老舍的《江南的冬景》为例来探索一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江南冬天的郊外植被:“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这段文字围绕“江南的植被”字突出“色”字,雪白的芦花、乌桕子,火红的叶子,杂色的野草,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把江南郊外冬天的植被的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会写的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3 多写片段,多作记录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多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进行片段练习,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常常会读到一些好词、好句、好片段,这些内容可以随时记到日记本上,并反复阅读,有所思考。对于那些优美的课内或课外文段,还可采用“连词成段”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片段写作,方法极佳。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由学生自由选择十几个或几十个,连成一篇连贯、流畅、中心明确集中的片段。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提高了表达能力,为写文章储备了力量。

4 提倡模仿,鼓励创新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章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中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提倡模仿与借鉴范文,培养好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该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再如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散文家、小说家所模仿。当然,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合,其后必离,所以我们强调在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句式仿写入手,如读过句子“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布置让学生仿写三个关于青春的比喻句。再如读过“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在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要求学生以“父爱”为主题仿写句子。这种训练方法对于摆脱学生语言的幼稚,不够老练,使语言更通顺、更流畅大有裨益,也是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除了进行句子仿写,还可以安排文章的仿写。如学完《想北平》,可安排学生仿照同样的模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家乡。这样,在模仿中,学生学会了写作,学会了创新。

5 积极引导,把握方向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素材,但是并不意味着读得越多越好。我们要引导他们读好书,读有积极意义的书,防止不良书刊的泛滥。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向导,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们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6 读写结合,以写带读

写日记是很好的练笔方法,但是很多同学写完就算了,很少有看的。我们可以叫学生常读一读自己的日记,然后把好的日记拿出来交流一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一个星期拿出一节课进行好日记评比,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或者让学生把自己不同阶段的自己认为很好的作文拿来看看,从现在的角度看以前的作文,应当能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写中有读,读中有写,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总之,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写作中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作文教学中的“痼疾”便会得到化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振理.基于阅读背景的写作导练[J].新语文学习,2011(03).

[2]马玲.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良性互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

[3]许伯纯.浅析高中语文阅读写作课的必要性[J].文理导航,2013(06).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简析 下一篇: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