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效益提升探讨

时间:2022-07-22 06:02:40

基于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效益提升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颁布推行之后,对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还是体育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改革。体育课程能够让学生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加健康,促进他们在身体和智力双方面的成长,本文就针对基于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效益提升展开了一定的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效益

新课程标准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产生了重大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体育课程的要求,对于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模式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体育教学已经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新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的特征

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体育运动健康知识,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这些才是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而且体育课程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对于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中,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教学方针的要求,在其指导下确定高中体育教学的科学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需要运用改革后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体育教学,首先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让他们理解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运动的热情和进行体育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人身体条件差异,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体育课程一直都是学校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的科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更何况是在学习竞争环境无比激烈的高中。在教学理念上,学校、教师、家长还有学生都没有真正的认识体育课程,自然能够想象体育教学所得到的效果。就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数体育教学活动还保持在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上。在课堂上教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则模仿老师的动作,学生只需要听从老师的解释就行了。这种教学方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完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也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动,只是示范和被示范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机械化和程序化。因此,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高中体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课程下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益的策略分析

1、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处于一个接收的位置。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校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确定,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调动他们所具有的主动积极性,让体育教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扮演的独角戏,实现师生关系之间的平等和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还能促进他们能够自发的展开思考,以高质量的水平来完整教学任务。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自己在所教学的科目上是个半吊子,都怎么能够培养出满足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下一代。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在体育专业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这样能够给所有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的集中,营造出更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体育专业之外,教师还应该尽量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高的话,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促进学生开始主动性的学习有着高效的推动作用。

3、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然掌握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和走向,学生往往很难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自己的想法。体育教师只是讲解、示范,而学生也只能够按部就班的模仿、学习,两种角色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也会导致师生关系逐渐变得冷漠和紧张,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整个课堂的气氛也缺乏活力。比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组织体育比赛,比如100米接力、羽毛球比赛等等,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到互动中来,有利于发展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共同完成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

4、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法实践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意识,和传统教学方式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体育课的兴趣,还能够树立信心,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需要而不是被忽略的,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5、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体育教学不能够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比如在先天条件上,男生和女生在力量、耐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体育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制定出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实现新课程教育标准的要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也不能够全然凭借成绩来进行判定,对于那些努力坚持的学生同样要给予肯定,比如在八百米这个项目上,有的学生从学期初的远远不及格,进步到能够符合体育教学要求,虽然在横向上比不过班级的体育种子,但是这种进步也是值得表扬的。一口气不可能吃成一个胖子,体育教师要清楚学生的身体状况,为他们制定最合适的锻炼计划,学生能够在付出一定努力之后达到老师的要求,自然会提高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期待,体育教学的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在高中教学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教师都需要正视体育课程的地位,深入的研究分析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根本上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益,让学生能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吉建秋;成功的起点:体育教学中几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2年01期

[2]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王琪;我国建国以来普通中学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廖春海;甄达文;;对广东新课改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上一篇:风格即魅力风格即个性 下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审美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