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

时间:2022-07-22 04:53:37

灾后“心理援助”

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应对危机时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

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间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72小时,被称为“黄金72小时”。

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

既有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死难者的家属、同事、朋友,也有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警察、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以及易感人群、老人、儿童,他们都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这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措施。面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受害者若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几率。相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越高,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性越小。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对受害者来说,从家庭、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工作者的早期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到政府全面推动灾后重建措施,这些都能成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极大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

认知干预 面对突发灾害事件,人们所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也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评估个体应激程度时要充分考虑其认知和情绪反应。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受害者是否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是否会成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的认知模式有关。恐惧、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可以严重地损害人的认知功能,甚至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使人陷于难于自拔的困境,失去了目标,觉得活着没有价值或意义,丧失了活动的能力和兴趣,甚至自恨、自责、自杀,这些都是应激条件下认知功能受到损害的结果。因此应提高个体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纠正其不合理思维,以提高应对生理、心理的应激能力。

提供准确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的权威信息传播的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在突发事件来临之际,人们出于自我保护和了解事情原委的本能,十分渴望得到充分的信息。对某种信息或某种事物的不确定状态是焦虑和恐惧的唤醒因素,信息的透明可减低焦虑或恐慌程度。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稳定功能,起到防止个体受应激的消极影响,控制恐慌,稳定大众情绪的屏障作用。

帮助居丧者顺利度过悲哀过程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必须帮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亲人这一事实,这是干预成功的第一步,居丧之初,往往存在否认的倾向,为了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对居丧者与死者的关系及其他有关事件进行回忆,必须鼓励居丧者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以减轻内心的巨大悲痛。居丧者在经受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之后,往往无力主动与人接触,因此必须动员亲友们提供具体的帮助,可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如代为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必要时还需提醒居丧者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等,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提供积极的应对方法 理解、支持、安慰,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可使其看到光明前景,有效地应对危机,强制休息、鼓励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可有效地转移注意力,给当事人提供宣泄机会,有助于疏导当事人造成自我毁灭的强烈情感和负性情感的压抑。

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理危机干预的辅助方法,目前主要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它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回避症状。躯体症状的改善可以影响到个体情绪的改变,因此应针对个体的躯体症状及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上一篇:肝硬化病人正确的饮食调理 下一篇: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