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市场在大陆台商的脚下

时间:2022-07-22 04:07:31

最好的市场在大陆台商的脚下

他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曾担任台湾自行车队教练,带领着台北自行车队驰骋赛场,参加过4次世界锦标赛、3次亚洲锦标赛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是他的弟子,为了表彰他对体育事业的贡献,2008年他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台商火炬手。从体坛到商海,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林清发,用智慧和毅力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

1994年,林清发准备来大陆发展的时候,有很多人不解地问他:“去大陆干嘛?”他回答,“有一天,大陆会像‘亚洲四小龙’崛起一样繁荣发展。”但是他也没有料想到大陆繁荣的时间会来得如此之快,而且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好,像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发达省市,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早期来大陆发展的台湾企业,很多都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企业。

随着大陆的产业转型深入,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开始了转型的探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正逐步走向淘汰,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台湾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如果制造业在20年前该进来,那么现在该轮到服务业了。从台湾来讲,服务业的基础已经很好了。”林清发告诉《经济》记者。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较而言,服务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资金周转时间短等优势,投资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现在台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发达国家的比例更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撬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繁荣有力杠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今天这样的繁荣盛世,现在正是发展服务业的大好良机。因此,如何在制造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发挥台商的服务业强项,成了台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经济形势再好,也有很多公司倒闭;经济形势再差,也有很多公司赚钱。关键就看怎么去思考,环境变了,企业就要应时而变,在变中求胜。企业不能等到产品做不下去了,才去思考转型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台商已经在开始这方面的转型了。”林清发说。他告诉记者,有一位做制造业的东北台商,他发现那里有很多外资企业,但缺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学校,于是他就投资修建了一所国际学校,现在这所学校是全东北最好的。这位台商曾跟林清发开玩笑说,主业不见得比副业做得好。

近年来,大陆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服务业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台商在一线城市投资服务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回顾20年前,那时候台商挑战小,机遇也很少,所以说有挑战,才有机遇。尤其对北京而言,服务业的竞争性很强,但又有巨大的消费人口和强劲的消费能力,机遇和挑战的共生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林清发建议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台湾财团可以有计划地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小企业就应该到二、三线城市去寻找机遇,只有差异化的区域定位,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现在整个世界的潮流已经不是你根深蒂固了,就非得缩在这个地方。在北上广经营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台商就应该把握住二三线城市发展服务业的机遇。”林清发分析指出。现在大陆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地方也会跟随北上广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二线城市的地铁一旦开通,整个城市的繁荣就会很快,人流就会很快聚集,服务业也就会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例如,翻开十几年前的北京地图,就会发现当时很多近乎于荒郊野外的地方,现在已经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对城市发展的判断,是投资成败的关键。

台商是台湾经济实力的延伸,两岸“三通”之后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来大陆求学和旅游的人数也是逐年激增,去年两岸间的贸易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将使台湾的服务企业迎来20年前制造业进入大陆市场时的历史机遇。

“台商比较关注金融这一块,如果金融领域开放的力度能够再大一点、再早一点的话,台商的机会将更好更多。”林清发说。他认为,如果开放更多台资银行进入大陆市场,大陆的银行服务可能会更平衡一点,也会促成大陆的金融产业的变革。如此一来,无论对大陆的中小企业还是台资银行,都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机遇。

当然台商在传统制造业方面也应该调整发展思路,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设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国台办在这方面给了台商很多辅导,包括台湾的经济部,大陆各省市的台办也在努力。从早期的捷安特自行车来讲,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只是作为交通工具,后来转变得很快,从运动休闲去着手,它的附加价值就更高了。在深圳的一位台商,他制造出来的新型电风扇,能耗不到传统产品的一半,但是性能更高,销量很快就上去了。

有些产品到不能再做的时候,就该考虑一下品牌的问题,因为品牌也是有价值的资产。就现在的IT产品而言,台湾有研发的技术实力,大陆有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如果大陆和台湾联合来做,做出几个世界品牌应该不是问题。以前来讲这些都是口号,但现在很快就能实现,有的人口和市场作为基础,培育世界品牌何难之有?”林清发满怀信心地说。

本行、本业、本钱然后加上本土化,是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条件。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道德文化认知,优厚的资金政策支持,赋予了台商在大陆蓬勃发展的天然优势。很多境外企业在大陆生存不下去,就是因为民族思维价值观的差异。因为没有语言的障碍,没有文化的隔阂,所以林清发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市场就在大陆台商的脚底下。

上一篇:奥巴马非洲行看美中对非政策异同 下一篇:管理项目化案例二:高速铁路的客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