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爱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2022-07-21 03:48:52

舒婷:爱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作家舒婷生活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慈母,她从不奢望儿子成名成家,也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儿子的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儿子陈思从牙牙学语到如今博士在读,一直生活在母亲营造的亲情和尊重的氛围中,这种宽厚、深沉,充满诗意的爱,应该作为新时代母亲的理想形式——

快乐着儿子的快乐

1982年,生下儿子陈思时,舒婷已经30岁了。对于这个姗姗来迟的孩子,她极尽疼爱,又始终怀有一颗平常心。尽管自己是个名人,但舒婷从不奢望儿子成名成家。儿子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从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与那些专制的家长不同,舒婷只想做一个民主的母亲。

儿子上幼儿园时,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添置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父母忙着为孩子开辟第二课堂。舒婷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逼儿子学这学那,而是顺应着儿子的兴趣、爱好。儿子喜欢画画,她就买来一大堆画笔,然后让儿子信马由缰地发挥。后来,儿子又喜欢上了剪纸,她乐颠颠地又买来剪刀和彩纸,儿子剪出满意的作品,她还帮儿子贴到墙上,让来家里的人欣赏。不到半年,儿子的兴趣又转移了,小家伙爱上了踢足球,舒婷就在院子里当起了陪练,丈夫打趣她说,你这个陪练实在很业余,舒婷哈哈笑着说,只要儿子开心就行!

陈思上学后,舒婷觉得儿子不是天赋异禀的那类孩子,对他的成绩看得并不很重,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好,成绩考到哪里算哪里。陈思升入初中后,每次大考都在班里十名左右,偶尔语文好一点,或者英语差一些。尤其是数学,每次都比及格高不了多少分。像历史、地理、化学这些科目,成绩更像过山车一样。舒婷观察到,如果儿子的任课老师说话犀利,有风度,又有幽默感,那他这一科学得就很好。舒婷从没因为儿子分数考得低就吵他骂他,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绩过得去就行。

平时,舒婷比较注意锻炼儿子的多种能力。一些聚会,能带孩子的,她肯定说服儿子一同前往,让孩子感受成人的世界。她和丈夫每年都要带儿子外出旅游,安排行程、统筹路上的花费,与各种相关人员打交道,她都让儿子出面。旅途上,儿子手提肩挑,嘴里咬着机票和身份证登机是常有的事情。

让舒婷欣慰的是,儿子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快乐,他不但身心健康,而且阳光帅气,这种性格让儿子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也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母子举行“恋爱是否影响学习”辩论会

为了提高儿子的“情商”,当儿子进入青春期后,舒婷对他与女孩子的交往非常留心,并加以引导。

儿子14岁时,舒婷寒假带他去哈尔滨滑雪。旅途中,陈思结交了一位北京女孩,那女孩阳光、快乐,浑身透出一股朝气。两人书来信往,儿子主编班刊时,那女孩雪中送炭给他设计的封面,让舒婷也赞不绝口。

当时,陈思处于中考最紧张的时期,那女孩也在备战高考,儿子与女孩每月通一次信,相互鼓励。后来,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那女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舒婷赞许地对儿子说:“你俩纯洁的友情把我也感染了,青春真好!”

转眼,陈思到了高二下学期。有一天,他开玩笑似的对妈妈说:“等到高三,我要先谈一次恋爱热热身,到大学时再投入地爱一次!”

舒婷明知儿子在开玩笑,但她还是赶紧否决儿子的念头:“不行不行,备战高考如火如荼,怎容得分心?”儿子狡辩说:“不是吧,老妈!我们班里那些恋爱着的女生,功课都很拔尖哩!”舒婷追问道:“那些恋爱中的男生功课怎么样呢?”儿子神情黯淡了下来:“有些男生的成绩倒是掉了下来!”

舒婷给儿子分析道:“恋爱期间,男生要装出绅士风度,早晨送下午接,还要揣摩女孩那些撒娇之类的小把戏,还要定时打电话请安,挖空心思给她送生日以及情人节礼物,失恋了弄得惨兮兮的,这样的心情,怎能集中精力学习呢?”

舒婷的话让儿子频频点头:“老妈你说得太对了,每天放学,我们校门口一字形排开都是等女朋友的帅哥。他们给女孩子送礼物确实很费心,有送小狗的,有送随身听的,哪件礼物都得几百块钱!就你们给我那点钱,我还是省着吧!”

看儿子认同自己的观点,舒婷非常高兴。儿子想起什么似的,又对她说:“不过,我们班也有化悲痛为力量的男生,学习很快就上来了。一次,班会讨论时,班主任问我们谈恋爱对不对?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说不对的!”

舒婷笑着说:“其实,你们班主任应该这样问,谈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习?会与不会,可以找那些谈过恋爱的人现身说法,让大家都听一听嘛!”辩不过老妈,陈思调皮地说:“我不过是说说而已,看把你紧张的!”舒婷随之笑了起来。

由于舒婷思想工作到位,儿子高三学年心无旁骛,如愿考入理想的高校。

苦心诱导, 儿子未成“文二代”仍很欣慰

舒婷与丈夫吃的都是文学饭。从儿子识字起,他们就留心孩子是否有文学基因。舒婷认为,一个孩子的文学素质培养,除了加强其他艺术门类的滋润外,主要就是阅读和写作。

儿子小时候,对舒婷给他买的卡通图册、图片、连环故事不太感兴趣,他的第一本正式读物是本叫《石油家族》的科普读物,这本书连舒婷都觉得枯燥,儿子却把整本书都翻烂了。

为了培养儿子的观察能力,舒婷经常带孩子到郊外、植物园之类的地方走走,并要儿子回家写日记。一次,郊外活动时,舒婷一脚踏空,掉到一个大树洞里,洞只有半人多深,里面铺满了落叶,陈思奋力把妈妈拉上来,虽然虚惊一场,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刺激,回到家,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用力把妈妈拉出树熊之口,妈妈没有受伤,衣服上沾满苍耳和草叶,我帮妈妈摘掉它们,却听到熊很生气地哭着,因为我们吵醒了它的好梦……”

这篇日记受到了老师的好评,并在文后批到:“写得很好,是自己写的吗?”这句批语让陈思自尊心大受伤害,舒婷安慰儿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说明你写得很不错嘛!”妈妈的话让陈思乐了。

儿子这篇日记让舒婷看到他文学方面的潜质,此后,她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想给儿子补充些营养,没想到陈思只是碰了碰,便躲开了。他最喜欢的都是《童话大王》《聪明的一休》或《军事天地》这类的读物,写起作文越来越偷工减料,而且字迹凌乱,让舒婷对儿子的文学前景一下子失去了希望。

让舒婷欣喜的是,升入初一,儿子幸运地碰到一位优秀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叫林雯丽,她看了陈思的20篇暑假作文后,觉得很不错,就在班里朗诵了15篇,这下激发了陈思对语文的兴趣。

舒婷趁热打铁,站在儿子的角度,给他推荐了《西游记》《水浒传》《金蔷薇》等名著,没想到,儿子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了翻,便把这些书束之高阁。

从初二开始,陈思参加了一系列作文比赛,获得了一些奖项。舒婷一时技痒,也指导着儿子写了一篇作文,林雯丽老师读后笑了笑,把舒婷和她辅导的作文一起寄走(按规定可以参赛两篇),最后,获得全国二等奖的仍然是林老师辅导的那篇。此后,舒婷渐渐放下了对儿子文学方面的培养,一切顺其自然。

一晃,陈思走过了中学、大学,如今博士在读,舒婷和儿子依然保持着频繁的亲情互动。虽然未能引导儿子走上文学道路,她却欣慰地说:“只要儿子文学素养不比同龄人差,我这个母亲还算是成功的!”

上一篇:这一次,我圆梦了 下一篇:Everybody Loves to Fight Po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