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面貌大变样?农牧民圆梦奔小康

时间:2022-07-22 01:23:06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乌审旗加强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建设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现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2.1亿元,完成三年原定计划的205%。实施危房改造17799户,解决39329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街巷硬化和通村公路完成1103公里,农网升级改造1450公里,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全部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实现应保尽保,工程覆盖面实现了“不落一村、不丢一社、不漏一户”。

聚合力量、强化引领,有效加强组织保障。先后成立领导小组、工程指挥部、8个专项推进组、6个驻镇工作组、东西部专项督查组和重点难点攻坚组等,建立“日统计、周调度、旬汇总、月通报、季观摩、年考评”工作机制,统一调度指挥。整合各级下乡驻村干部资源,将80%的机关干部和苏木镇干部派驻到一线,把干部80%的时间用于推进工程建设,做到80%的问题在现场解决,实现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全覆盖。

突破瓶颈、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市率先建立网络调度平台、微信调度群、视频调度组等,对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实时调度、即时推进,确保协调到位、落实有力。综合考虑各嘎查村立地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对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采取相对集中统一的推进模式;对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的地区采取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推进模式;对人口居住特别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采取生态移民、易地搬迁的推进模式;对居住在城镇周边地区的采取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推进模式。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型、家庭牧场型、文化旅游型、产城融合型、地企共建型“五型村庄”。

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建设力度。坚持“六个结合”,即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降低成本、灵活服务;工程实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改善环境与素质提升相结合,治育并举、示范引导;拆除新建与规划引领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硬件建设与后续管理相结合,建管同行、长效惠民;干部蹲点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责任到人、包联到户,全旗6个苏木镇、106个旗直单位、123家企业及61个嘎查村互助共建,扎实推进工程建设。

拓宽渠道、统筹管理,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应,把“六位一体”、一事一议、美丽乡村、节水灌溉、牲畜养殖、水源地安置等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统一实施,共捆绑各类项目资金近2.5亿元。积极引导农牧民投资投劳、自筹自建,广泛发动驻地大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农牧民自筹和社会捐助资金近5亿元。

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全旗上下干部群众普遍感觉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架起了惠及民众的“一座桥”。以工程建设促帮带,以项目实施聚民力,帮助嘎查村“两委”抓班子、带队伍,帮助农牧户理政策、出点子,打通了政策惠民的绿色通道,农牧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特色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点燃了发家致富的“一把火”。将工程建设与构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深度融合,依托属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书敖包、文化独贵龙、农牧渔家乐等民族民俗文化项目,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各项工程建设。“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推倒了挡在干群间的“一堵墙”。 实行旗、镇、村三级联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到底、左右协作到边的工作机制,干部走进农家牧户、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农牧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负责,走出了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路”。以服务基层群众、增强干部本领、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下沉在一线、梳理思路在一线、跟踪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保障机制在一线、监督考核在一线“六个一线”工作机制。“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圆了农牧民奔小康的“一个梦”。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弥补了农村牧区长期以来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短板和欠账,有效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缩小了城乡差别,夯实了群众发家致富基础,激发出农牧民奔小康的强烈欲望,广大农牧民真真切切实现了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来有保障”的幸福梦。

上一篇:探究Orem自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护理中的... 下一篇:合同制爱情与股份制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