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再思考

时间:2022-07-21 11:32:29

因材施教再思考

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之中有差别。今天,一个班级之中,学生也肯定是有差别的。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我们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育思想,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其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根据学生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作业。

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承认了学生有差别的现实,并且是根据这一现实状况提出的解决途径,应该能够产生效果。从具体实施后的情况来看,教师也津津乐道,因为这一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关注,体现了让每个学生成材的愿望。

但是,从实施的真正效果来看,似乎与初衷并不相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后面的学生能够跟上来,在所有学生都在发展的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但实施后的真实情况是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大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问题就出在“分层”上。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基础上的,当然能够产生效果,而今天的分层教学并不是一对一的教学,也不是课外的单独辅导,而是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或教学不同的内容。从教师实施分层的主观愿望方面来看,其出发点是好的,学生似乎也能够理解这一做法,但到了具体学生身上,却不是这样。就象今天许多地方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进行公示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真要进行公示,许多学生却接受不了,宁愿不要资助。分层教学也是如此,分层时划到高层次的学生自然是信心倍增,学习干劲十足,而被划入低层次的学生则不是这么认为,他们被划入低层次后,就被暗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并以此给自己定位,要么自暴自弃,自甘下游,要么在学习过程中偷工减料,缺乏挑战意识。

怎么办?我认为,西方国家的有些做法是可以借鉴的。本人曾经到英国学习考察,发现英国教师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有相应的分层教学措施,而且效果不错。他们的做法是,首先,明确班级内部学生之间肯定有差别,但不专门划定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能力要求(分为must 、should、could、high achievers四个能力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完成相应的任务,课外作业也分层次,由学生自己决定完成的内容。

这种分层做法,既承认了学生之间差别的现状,又顾及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不至于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和自卑感;同时,由于能力层次要求明显,而作为学生一般都会有追求更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了,目前实际能力可能在低层次,但尽量用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自己,或者今天可能只能完成低层次的作业,但明天我要尽量做到能够完成高层次的作业。教师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则由此激发学习的动力,树立更高目标,鼓起更大勇气,从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走向成功。

上一篇:驱动式教学实施与体会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要更加注重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