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范文

时间:2023-11-02 16:43:22

因材施教篇1

1、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3、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5、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6、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7、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

8、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9、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

10、教学采取的是因材施教,但也并不完全是中国式教学:班级的规模很小,学生可以随意挑战老师的观点。

11、我会按照课程需要来安排我的课程,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12、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13、研究了改革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重视实习和实验教学对提高聚合反应工程教学质量的影响;

14、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5、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16、普通话语音教学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对象,存在“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

17、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18、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平台。

19、关于确实病因的研究将会促进新的疾病筛选机制,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因材施教篇2

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优秀生”与“落后生”问题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这样做他们印象深,效果好。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而要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对差生要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多讲、多练、多提问、多检查作业,让他们吃偏饭,组织一帮一、一对红,优生带差生,想方设法转化差生。有些教师把差生教育看成对牛弹琴,不值一教,放手不管。这是教师的无能,还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

三、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优点、缺点进行教育,一个人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有的学生智高德疏,心强体弱。虽然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是德育方面不足,思想不进步,身体不健康,不爱体力劳动。另有学生德高智差,思想品德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但是他们智力差,学习成绩不优秀。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老师要进行扬优补缺教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完善人才。

在学科方面也做到全面发展,既要有一技之长,也要全面晓通。当今时代,需要有综合知识的全面人才,单科独进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偏科现象,教育学生全科发展,文科强理科差的要补理科,理科强文科差的要补文科,做到学文通理,学理者习文,成为文理双全的有用人才。

四、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爱好兴趣、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理,随时变化教法,激发兴趣,在课堂出现疲劳状态时,随时讲小故事,唱短歌,用以提高兴趣。小学底年级教学,根据他们智力低的特点,要采用直观教法,利用图片教字词、课文,这样学生学得会,记得牢。

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接受程度,不要盲目推进。有的年轻老师在这方面欠缺,只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不顾学生接受程度,多讲快讲,结果成了对牛弹琴,费力不小,收效甚微。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推进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爱讲故事的特点,对故事性的课文,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飞夺泸定桥”等文章,老师按故事发展顺序把主要词句写在黑板上,再口头讲述一遍,再让学生自己讲,以故事会形式学习课文,学生心情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对景物文章,要采用挂图教学,如“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老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观察事物,老师再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景物描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因材施教要考虑课堂情况

课堂就是战场,战场上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课堂上则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小幼稚,注意力不能持久,出现不专心听讲现象,有的学生玩东西,有的学生看画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故意停讲,眼睛直视该生,示意,警告,让其专心听讲。老师在授课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当教师讲课太快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时,他们就会挠头、皱眉;当老师讲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时,学生就会抠桌面,东张西望,面部出现明显的不满。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动态,随时改变教课方法和速度。

六、因材施教要适当运用面部语、手势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在众目所视的地位,教师的面部和学生的视角成一条直线,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灵,教师的面部要有欢快、烦闷、轻松、沉痛、悲哀之情,在讲到革命人物被迫害致死时,要有悲哀之情,当讲到人民战争胜利之时要有欢乐表情。

因材施教篇3

课堂教学:从“因材施教”到“因教施学”

翻看《论语》,不但可以习得孔子的思想,还可以感受到他那个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想象的是,携三、五个弟子,边品茶边探讨,边散步边沟通。其实,这种悠闲的教育形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有体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畅谈人生哲学,高论国家发展。孔子与柏拉图都是尊者与师者,可在两本著作所演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因为老师的存在而压抑自己的思想;与之相反,正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自己的思想离真理越来越近。之所以教育在他们的眼中有着如此和谐的氛围,我想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很有关系吧;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用自己的才学去延伸学生的思路,既培养出了富有自主精神的学生,又体现了师者的教育价值。正因为如此,因材施教的思想才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接受,并在学校教育广泛传播,成为教育中不可辩驳的原则之一。

一、因材施教的路能够走多远?

当我们把《论语》与《理想国》关上,就又回到了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之中。其实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生活,正是今天教师最为向往的生活;之所以向往这样的生活,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之中已经不复存在了。教师不再是教三、五个弟子,而是面对上百个学生;教师不再是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延伸学生自己的思想,而是向学生传授教材与考纲要求的知识。在班级教学中,既然教师要同时教五、六十个学生而不是三、五个弟子,这就加大了教师“因材施教”的难度;既然教师既不是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也不是延伸学生自己的思想,这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不管学生是否有学习学科知识的潜力,也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学科知识,这都是学生的责任,在短期的受教育时间段内,可能强制比学生自愿学习还更有效!

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但越是美丽的教育理想,对孕育她的条件就越是苛刻。就因材施教来说吧,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掌握的学生信息为原则,而不受其它原则的干扰;前者决定着因材施教的可行性,后者决定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孔子只有三、五个弟子,而且往往与弟子们生活在一起,对他来说,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并不困难,如他在论语中所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表明他自己是按照因材施教原则来展开教学工作的。可是,当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时候,即使老师天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了解自己的学生了,再说老师不但不会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就连上课时间也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加大了教师因材施教的难度,降低了教师因材施教和可行性。

孔子的教学进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的吧,如他在《论语》中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是,今天的教师,不是他们不愿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而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校规章制度不允许他们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如果完全以学生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恐怕一学期下来,没有几个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再说,即使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授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当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的时候,它又应该以哪些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标准呢?相信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不愿意来承担这件令自己为难的事,从而放弃这项授权,重新接受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学进度的安排。这也就大大地降低了教师因材施教和必要性了。

二、因“学生”施教与因“教材”施教之别

其实我们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与孔子与柏拉图相比,今天的教师也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孔子与柏拉图眼中因材施教的“材”是人才,是具体的学生,与之相应的教材反到是抽象的东西;而今天教师眼中因材施教的“材”,是具体的教材,与之相应的学生却是抽象的教育对象。

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一旦每学期所教学科的课时数定下来了,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课时数分配到教学单元之中;把教学单元与课时数联结起来,也就成了教师的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既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校考核教师教学进程的标准,如果教师教学进度游离于教学进度表之外,那就成了教学事故,或者表明教师欠缺计划教学进程的能力,或者表明教师没有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毫无疑问,在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中,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并没有成为一项关键要素;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最多是教师对教学进度进行微调的理由,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只是教师私下里对学生进行关心与补差的依据而已,并不成为影响班级教学进度的因素。

当教师因“教材”而施教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脱钩也就在所难免了。课堂教学进度既不是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来设计,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开展,不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学进度脱钩,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学进度在跑,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课堂教学,不但我们见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连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其实,在没有因材施教的日子里,教材成了课堂教学的标准,如果学生的学习进程先于教学进度,这个学生就会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并积蓄力量进一步跟进教学进度;如果学生的学习进程滞后于教学进度,这就学生就会承受学习的痛苦,丧失进一步跟随教学进度的能力,从而在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由于教学进度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教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也感到无能为力;最多也就帮助这些学生晚一点从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而已!

三、行走在“因教施学”的路上

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但因材施教的旗帜仍然扛着;也就是说,虽然学校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但我们仍然向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承诺,我们会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开展课堂教学。可事实上呢,我们早就被动地放弃了因材施教,按照由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设计好的教学进度表来设计与安排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仍然沉浸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之中,也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学业成绩的责任归因于教师。

对于没有从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而且还取得了好成绩的学生,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会认为这是教师的功劳,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结果(其实这部分学生还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结果,只不过此时的因材施教并不是教师故意为之,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教学进度偶然地保持一直,从而造就了这批所谓的优秀学生)。但是,凡是从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的学生,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这个责任应该由教师承担;你不是说因材施教吗,既然现在学生已经从教学进度中败下阵来了,这不就证明你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承诺,为败下阵来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嘛!其实如上文分析,并不是教师自己不愿意因材施教,而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材施教了。因此,教师的责任并不是没有因材施教,而是没有把自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材施教的事实告诉学生及其家长。

因材施教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要想将“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接下来,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带着这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就从了解学生、因材因人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谈谈怎样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一、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缺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将教师看成学生的“军师”,要想帮助学生打赢一场仗,不但要了解“对手”的优缺点,同时也要搞清楚自己这一方的优缺点,只有做到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手”,这场“仗”才能打赢。教师可以用一份数学试卷检测出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一份试卷并不能对一个学生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为了保证了解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教师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找出每一位学生有关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了解透彻后,这时才具备了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因人制宜

无论哪一门课程,哪一节课,教师都会制定一个或几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然而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为了保证每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程度,教师必然要对课堂目标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即针对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数学,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较强,针对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相应给予他们制定一些难度较高的目标;而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较低,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较差,这时教师就不可一味地要求他“会做某道题”,而应该以培养他对数学的热情为主,只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课堂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

三、注重练习巩固的因人制宜

练习是对某一知识点的巩固,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在练习巩固这一环节,教师可做一些差异性的练习安排,即根据每个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但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明确指定某一学生完成某一程度的练习。例如,教师要求A同学完成难度最低的练习。这样不仅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会无形中让学生为自己贴上一种“我就是最差”的标签,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说明不同程度的练习要求后,可以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去挑选适合自己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在做完某一程度的练习后,可以尝试着做较高层次的练习。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因人制宜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要么按照学习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么针对同样的问题一概而论去评价学生,要么就以班级里的好学生为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试想梅花和莲花有可比性吗?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切记不可一概而论,不要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不但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恰恰适得其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格外注重教育评价的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深刻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高低极大影响着学生今后成绩的好坏,而教学评价则是教育期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一定要做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给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带来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从最本质的要求出发,首先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种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目标制定、课堂练习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江亚文.三段推进,因材施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5).

因材施教篇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

若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则要做到:1、教师要充分调查,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面深广程度、当前学习情况等方面)。2、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案设计。(也就是分层教学)。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教案设计时就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现有的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层面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针对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目标、施教方法、练习与作业、测试等方面分别进行处理,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分层教学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钢、教材,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考虑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迁移新知识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的讲解突破,设定出教学目标:①基础性目标、②发展性目标、③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发展性目标是多数学生都可能达到的;提高性目标是少数优生能达到的。在设计问题和作业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与基础性目标相配对,设计较难练习作业与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相配对,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既顾及了全体学生,又正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学生分层

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首先要综合参考学生各次测试成绩、平时表现、回答问题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基础,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再将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情况分成若干个层面的群体(不是很严格的划分)。

三、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课堂教学过程中,按设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练习作业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点在于指导自学,让优生通过努力,探究完成教学要求,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对中等生“扶”中有“放”要求他们通过努力探究会做中层题,并鼓励其尝试做高层次题,“扶”要多点。对于学困生主要以“扶”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努力会做基础性题,并鼓励尝试做中层题或高层题,多鼓励引导。整体教学中都应激励学生勇于动手、勇于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调动一切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设计分层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的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比如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由于学生的分层,所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不能搞“一刀切”而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对学困生只要求做基础教学目标的练习作业,这样这些学生即可获得较好成绩,又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然后再激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的要求努力,对于个别差层次的学生,教师尽量当面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订正,必要时个别辅导,同时可发展优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对于好学生作业要求要严格标准要高,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

五、测试评价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困生采用相对低的标准,对他们多表扬、鼓励,采取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肯定成绩,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进取上进。

因材施教篇6

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有一点,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把“人(学生)”放在眼中、把“人的需要”牢记心中。且看英国的“工作室学校”――

第一,因“材”施教。“工作室学校”规模较小,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应有重视的基础。反观我们的职业教育,正在经历着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重要的转变,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然之路。但是可能没有一个校长有胆量说,我们只抓质量,不追求招生数量。问题出在哪?不全在校长主要在体制,校长受到的约束与考核太多。现在职业学校规模动辄成千上万人,我们在自鸣得意于学校规模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无暇顾及每一名个体学生的成长。这是其一。其次,我们的班级(不是专业,因为不少学校有些专业会开几个班)一般人数都比较多,人数过少的专业会因为办学效益低而被取消。许多时候教师采取的都是抓大放小的策略,先保证整体的学习秩序、学习进度,尽量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放弃、忽略的是个体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学习兴趣等问题。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受过某个个体学生得到教师重视、具体指导后获得明显进步与发展的喜悦;然而,还有不少学生都无法像“工作室学校”的学生那样感受到自己被老师重视的存在感,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发展自我的欲望。

第二,应“需”施教。“工作室学校”的出现是有其特定背景的,即创办者――现任工作室学校信托基金会主席杰夫・马尔根(Geoff Mulgan)最初对两方面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是青少年对学校和学习感到厌倦,另一方面是雇主抱怨学校毕业生无法适应真正的工作;学校教育在吸引青少年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差劲表现,是英国政府极力推进工作室学校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再来看我们当下的职业教育,招生时只求数量,对考生及家长的专业选择需求、就业选择需求等并不太当一回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质态、学习需求,努力去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因为学校设施设备条件限制、课程资源限制、课程开发能力限制、企业实践经验限制、行业发展趋势前瞻水平限制、施教中畏难从易的惰性心理限制、教学质量考核标准限制、主观上的意识限制、客观上的时间限制等等因素,会暂时搁置学生的学习需求、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学生自己的选择与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重视。

(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王云珠)

因材施教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 讲读课教学 自读课教学 阅读课教学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让教材牵着鼻子走,依然是逐篇讲授教材,唯恐学生不会;有的教师只是讲考试的篇目,其余教材不管不问。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观念,准确找到课文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教版的教材,是根据单元编排为体例的语文课本。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体例,结合教学实践,把教材分设为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和阅读课三种类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讲读课的教学。

讲读课文是教材的重点篇目,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编排的是诗歌,共有五篇,有三首诗讲读篇目,两篇自读篇目,编排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内涵是爱国思乡。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和“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教学这个单元时先教学《乡愁》这篇讲读课,教学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爱国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激发兴趣,接着问学生:“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你记忆深刻的东西吗?今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新课时先抽查学生自读诗歌,再让学生跟名家对比读、自由读、小组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初步地感知课文后,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懂得什么是物象,懂得作者为什么选这些事物,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2.自读课的教学。

自读课的教材就是教材目录中带*号的课文,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时所学的阅读,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自读课文中会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入新课时,先板书课题《说屏》,然后问学生:“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疑问?”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1)屏是什么?(2)屏有什么作用?(3)屏是一幅画吗?(4)这里得“说”和“爱莲说”中的“说”意思一样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里要让学生先回答第4个问题,“说”是说说、谈谈的意思,“爱莲说”中的“说”是议论的意思,前三个问题课文中有答案,请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并用圈点法标注。学生读书后很快找到答案并回答。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1)你从课文中还获得关于“屏”那些知识?(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回答问题,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对课文整体感知后多媒体展示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什么作用?(3)课文里引用大量古诗词,有什么好处?(4)举例说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5)说说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由于在学习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已经反复强化训练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语言的运用等说明文的练习,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就容易得多,也巩固讲读课文所学的知识。

3.阅读课的教学。

阅读课的教材以配套的自主阅读教材和名著阅读课外古诗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学这些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大胆放手,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读书笔记的摘录、读书心得的撰写。每学期教师抽出一定的课时,上名著导读课和古诗词欣赏课,引导学生如何读书,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欣赏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吃透教材,研究教材,灵活机动地发挥教学的优势,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实施语文因材施教.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02.28,期刊.

[2]樊永平.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鲁东大学,2013.04.25.硕士.

[3]吕定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15.03.19,期刊.

因材施教篇8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握好事物的特点,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成人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与普通学校教育相同的共同点,又有着十分明显的特殊点,正是这些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之处,构成了成人教育独有的特点。

 

1.学员身份双重性。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大多是在职成年人,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大多数学员,对学习目的、要求和希望都有着清晰的想法。他们肩负着工作和学习的双重任务,并且受到学校和单位的双重管理。

 

通常他们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与个人职业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学员对参加成人教育有着清晰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既可以帮助自己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适应力,以便在将来职业变动或晋升中处于优势地位,成人学员一般都希望所学内容与从事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学习的内容在工作中用得上。这就决定了成人学员在学习知识时不再表现为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地应用知识,以期可以解决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

 

成人学员对社会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经验丰富,由于心理的成熟,他们遇事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自我认知和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性高。

 

2.办学主体多样化。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学校,还可以是政府、工商会、宗教、政党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具有形式多样、教学涉及面广、教学点数量众多等特点的成人教育,跟这些多样化的办学主体是分不开的。成人教育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并且学习形式丰富,包括长期培训教育、短期培训教育、脱产教育、函授教育、自考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等。

 

二、成人教育因材施教的意义

 

因材施教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孔子是其中著名的先行者。他根据学员在资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宋朝的朱熹用“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概括孔子这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的做法,“因材施教”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在现代成人教育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在成人教育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这一原则更需被重视。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尽可能地使每个学员都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有意识地激励或运用学员的优势长处,克服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让每个学员最大程度地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切合学员的发展。成人教育中学员大多是在职成人,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均处于不同的水平,这种能力的不一致性就要求成人教育在教学上不能强求统一,更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尺度去衡量学员。成人教育要切合学员的发展,要想既可以满足大多数学员的培养目标,又能造就一批特色人才,教学就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

 

三、实现因材施教

 

1.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不仅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成人教育中同样必不可少,它不仅是成人教育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教师与学员间进行深入的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在学员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方面得到更加清晰的了解,进而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员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让学员感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会理解与关怀自己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对学员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监督与督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与学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员,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学员会传递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多是不经意问的流露,却也是最真实的。例如学员听课的神态、动作、回应、所携带的资料与设备、或者学员之间的提问、交谈等,常常会暴露学员的需求情况、现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困境、思考方式等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回应与指导,有效地促进学员更加积极地思考,激励其勇于进取,从而帮助学员解决学习困难,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员能力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总之,因材施教是成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原则之一,在教育教学中能否遵循这条原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成人教育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是高质量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中流砥柱范文 下一篇:全国教师管理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