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19 16:40:47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1

1. 中小学衔接阶段教学要衔住学生的学情

1.1 从学生年龄特征入手

刚上初中,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他们求知欲旺、表现欲强、向师心明显,但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在群体相互比较中体验成功感、获得感。年龄特点是最大的现实学情,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认识地图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也是英语课堂设计最需考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初一教师要对这阶段的年龄特征要深入了解,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来设计出符合他们兴趣又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英语教学活动。

1.2 从教育方式入手

初中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和小学不尽相同,小学基本上是呵护有加,保护有余,而初中,校规班规牵引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向,树立一定的服从意识成为教学常态,而这些在小学习惯了“六个口袋的一族”之学生时常要向班规靠拢,向大家看齐,这种看齐意识要求学生要改变“教师搀着走”的学习习惯,要树立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在学期的前两个月就要让学生明白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教育方式的不同,从而尽快适应学习新常态,实现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型升级。

1.3 从学习兴趣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阶段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并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进行简单的对话,逐步过渡到运用英语的过程。所以小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直观法、实图法,“所见即学学”。到了初中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的内容多、节奏快、要求也高,尤其是单词和词组的记忆体量和小学相比成倍增加,再加上句型结构和语篇的背诵,有很多学生捉襟见肘,逐渐失去了对英语最初的新鲜感和热爱之情。所以初一英语教师一开始就要设法给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保鲜”。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英语教师形象,要用准确的语调、地道的语音和流利的口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继续发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多样性优点,并在开始阶段用图片、录音和多媒体等手段,巩固加深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热情,变“要我学英语”为“我想学习英语”,为初一英语学习注入最强动能。

2. 中小学衔接阶段教学要接通语言的地气

2.1 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

叶对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衔接得好,首当其冲地便是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和写,这四项技能需齐头并进,相互融合,不能只为了分数而整天默写和背诵。要从语言学习的宏观视野下看待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为课堂精彩的生成铺平道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良好的学习方式为英语学习带来正效应和获得感。再如,培养出声朗读和整理错题的习惯等等,长期以往,学生不仅传承了小学英语学习的优点,更为初中英语学习储存了新动能。

2.2 优化传授单词的策略

英语学习的大厦是建立在单词基础之上,单词环节不好,根基不牢,势必给后续英语学习带来隐患。初一教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英语单词有很多共享的“祖宗”,它叫词根,然后在词根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一个意思相近但词性不同的单词,并引入“构词法”的内容,如:worker, teacher, waiter, visitor, leader, farmer...之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er或or往往放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执动动作的人,同时提醒其区别。这样,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习得了技能,形成了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以日后的翻译句子和英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强化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两翼,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初中还要强化语言技能的习得。语言技能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听说读写需齐头并进,演奏语言学习的交响乐,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英语语言文化的世界,除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订些简明英语画刊杂志,强化听力和口语训练,开展英语角等英语课外活动等,只有与英语高频接触,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技能,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胡澄宜. 加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09(24).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2

一.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中学生的消极行为类型

1、放弃型

这种类型可分为两类:主动放弃型和被动放弃型

(1)主动放弃型

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优秀学生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和看法,认为自己已有一套成熟的学习方法,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感到教师的因材施教是多此一举,甚至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和行动。此外,优秀学生由于平时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较多,和同学的关系不亲密,在班级中常常处于孤立状态,这也是许多优秀学生的苦恼,因此认为如果再接受老师的额外照顾,怕其他同学又对自己有看法。学习较差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主张和看法,同时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老师的因材施教行为认为是老师和自己过意不去,有意找自己的缺点,让自己难堪。这两类学生在思想上排斥老师的因材施教,在行动上表现为不配合。

(2)被动放弃型

这类学生主要是缺乏恒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下了大工夫,但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对老师的因材施教,刚开始有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提高,认为老师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慢慢就放弃了。

2、应付型

应付型学生一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迫于考试、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被动学习,反映在老师的因材施教策略中,也只是应付,对老师针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的策略,表面接收,心理放弃,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给老师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因材施教策略也没有作用。

3、怀疑型

怀疑型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尽管积极参与老师的因材施教策略学习,但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没有掌握该策略的精髓,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对因材施教策略失去了信心,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和方法并不是切实可行,因此就怀疑这种方式,结果对这些学生流于形式,没有效率。

4、投机型

投机型学生一般对学习不愿意花功夫,反映在因材施教活动中也是这样。他们把重点放在老师是否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学习的的秘诀上,希望能够找到提高成绩的捷径,不愿意探讨枯燥的学习内容。结果总是走马观花,没有掌握学习的要领。

二.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中学生的消极行为分析

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学生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老师的因素

1、学习内容设计针对性不强:老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难操作,要么超前,要么过时;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或者一些学习内容没有讲清学习目的,学生学习茫然;或者一些学习任务太繁琐,学生学习找不着头绪。结果造成该策略的实施没有效果。

2、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在学校学生最怕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即优等生,中间学生,差生等,由于因材施教策略是针对学生个体的,老师对学生个体所采取的策略,往往就把学生置于不同的位置,学生明显觉得自己处于班级的某一个位置,认为有伤自尊。这样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愿意接受。

(二)学生的因素

1、心理因素:一些心理较为脆弱,抗挫折能力弱的学生,平时有过失败的经历,认为老师是有意在暴露自己的问题,感到有伤尊严,因而在心理上排斥,行为上不配合。

2、方法因素:一部分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较保守,愿意采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而不愿意采用新方法,因而和老师不配合。

3、态度因素:没有认识到因材施教的实质,认为因材施教就是找学习的捷径,因而不积极参与学习内容,投机取巧,想不经努力而取得好成绩。

三.因材施教策略中学生消极行为的对策

1、老师在研究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设计出具有针对学生实际的内容,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要有趣味性,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要照顾到好、中、差各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成就感。

2、实施因材施教时,老师要参与到学生之中去,认真分析,帮助、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身份是引导者,而不是权威者。

3、因材施教时要照顾学生的情绪。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语文;因材施教;差异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24-01

语文教学质量的发展状态是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极大,因而因材施教理论作为差异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应当被语文教师所重视。因材施教理论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智力发展层次、学习方法类型等众多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让教学理论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状况,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理论,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因材施教之教学调控策略

因材施教教学让理论中,“材”和“教”这两个字决定了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具备怎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材”即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状况,“教”即代表教师该去如何调控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实质性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大脑智育发展状况,从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去调控教学方式与策略,让语文课堂教学成果以多样性变化与多元形式呈现出来。

比如,在人教版《雪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就本课文的生词进行测试,从而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进行宏观把握,让教学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学生的测试结果中发现有的学生完成的质量相当高,有的学生的测验结果则极差。为此,教师将这些一一记录在教学案中,在接下来的课文教学中进行层次性提问。对于测验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教师对其主要提问课文的思想内涵与作者的感情基调;对于那些测验完成质量较差的学生,教师主要在课堂上帮其打牢字词基础,从而让他们能够顺利学会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再逐渐渗透课文的感情内涵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控每一种类型学生的学习走向,以避免本来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文深度学习上缺少进步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却没有打牢基础机会等现象的发生。这才是因材施教理论下最可靠的教学方式,最优化的调控方法。

二、因材施教之兴趣主导型多元教学策略

兴趣主导型多元教学策略是将因材施教的理论本质彻底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为基调,进行课堂类型的创造,类型以兴趣主导为主、多元教学为辅,让他们都在课堂上发挥出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兴趣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各种兴趣主题与偏好的氛围中发散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在兴趣活动方面,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兴趣主导的意识,鼓励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以此去学习课文内容。当然,每一个兴趣活动都要像教学内容靠拢,切不可偏离教学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因材施教的主体类型深化,发挥出因材施教的多元优势。

比如,在人教版《称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兴趣主导课堂小活动的设计,并设计了如下活动:一是称重活动,二是象之体验活动,三是称重方案设计活动,这三种活动都仅仅围绕《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主旨,重点以开发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懂得面对突发事件时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在兴趣活动的推广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树立课堂自由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形象,将“因材施教”理论模式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出来,通过此种模式将课文《称象》的主旨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大脑中去。

三、因材施教之“取长补短”策略

因材施教之“取长补短”策略就是彻底将因材施教模式教学理念与合作教学模式理念相融合,一起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实质性的长足发展。众所周知,语文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优点与缺点都是不一样的,所谓“取长补短”就是将部分学生的学习优点渗透到这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上,实现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合作、互帮互助,让因材施教理论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教学环境。“取长”与“补短”之间的教学意义是互相提携的,教师要通过此种途径来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

比如,在人教版《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分析每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点以及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缺点,然后将因材施教理论与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无缝接合,安排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中,再将每一个小组的目标细化到每个学生身上,进一步确立了因材施教理论模式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不一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应被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教学问题的根本出发,有效提高因材施教理论的教学作用,让学生都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策略

在我们不断发展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中实际英语教学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也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关键,因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中英语课文的难度和高考的对接性,课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新的高中英语教材已经经历了多方面的完善,教师们也已经从对教材的摸索阶段发展到积累改善的阶段,这也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课文阅读实际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问题,做以下几点的探讨和研究。

一、实施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教师在整个英语课文实际教学中阅读策略的使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但若综合使用各种策略则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章时,使用不同的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处于关键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各种阅读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构建新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构建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整个工程需要高中英语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实施新的课文阅读教学策略,它不仅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指明方向,更需要实践层面的研究和创新,尤其呼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行动。

二、实施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大的问题,第一,学生词汇量少,第二,材料难度大,第三,心译,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教师在对教材英语课文内容的把握也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

(1)熟悉教材后,容易把教学过程模式化,不顾每篇课文的特点,始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进度的压力和升学压力之下,在课堂里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语言点,“满堂灌”,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容易忽略课文的整体教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开始时就分段教学,容易见树不见林,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要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在高中英语的课文教学中使用新颖的,多样化的策略,达到帮助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的总体性提高。

三、对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几点策略介绍

作为在英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英语教师,必须在阅读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通过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的学习逐步培养起英语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只有充分利用、扎实学习课文,学生才有能力吸收更多的课外英语素材,全方位提高英语语言素质。

1.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涵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建构。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的深度解读,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思路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可从导入――理解文本信息――归纳提炼作者观点――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阅读前活动:激活思维,导入主题。阅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为阅读中阶段做准备。主要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2)阅读中活动:开展阅读活动,理解文本。阅读中活动是验证前一阶段的预测,获取详细的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结构、大意,学习生词、短语等语言现象。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可设计一些判断正误题练习,让学生边听录音边阅读课文,进而理解文中一些细节的内容。然后运用细读策略,加深理解本篇文章。

3)阅读后活动:巩固教学,提高能力。阅读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他们能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可设计一些合理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常采取的方法有:a.复述课文。b.讨论。c.角色扮演。d.对话。e.填空。

3. 运用语篇分析,树立语篇意识语篇分析的阅读方法自问世以来,已受到教育界和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能够结合语境、篇章结构、体裁等因素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涵义。而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统揽全篇的能力,即语篇能力。语篇教学是以语篇分析为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语篇基础上掌握全文,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个别差异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展开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相比较初中的生物学习内容,高中生物变得更加复杂,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的抽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些缺乏适当学习方法、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出现障碍。为了达到全面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强化生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凸显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进行因材施教前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前,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策略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前提,也是实施教学的基础。针对高中生这个学习群体,由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心智上也趋于成熟,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照顾。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情况也要帮助他们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不妨利用“树状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各项概念内容的关系。也有的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将微观变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

二、利用因材施教来消除两极分化的学习现状

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和初中生物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更加抽象,难度系数也相应地提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既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搞“实”、搞“活”,在教学中,可以先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将每个课时的教学教化落到实处。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空话、套话的现象,可以以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利用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症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遗传”一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以基因显性、隐性等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整个章节的实际学习情况反馈出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一方面要给予表扬,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这些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学习,对学困生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消除生物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在高中生物的课堂学习中,要想从学生的学习风格上入手,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情况,老师要认清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可能从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进行引导,时间上耗费的较长一些,但是老师要有耐心,不能盲目的追赶进度,把握住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他们产生排斥的学习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大都具备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根据学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特有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能有的学生习惯从理论方面着手,进行记忆和推断;有的学生则习惯从试题中进行摸索,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像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老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然后,针对注重理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某条概念内容进行变形,来对其进行提问,可能换了换形式,学生对内容就不是太了解,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结合一些例题,了解概念定理的变形规则以及实际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那些讲究试题内容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解题中,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解题想法,理清各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敏.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3):45.

[2]张子川.基于学生个性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5):22.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会计技能课程 校本化实施 入校即入企

自浙江省人社厅关于扩大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方案出台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配合,学生动力十足,院系(学校层面、系部层面)积极开展“以纲定标,以学定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改革试验。作为传统的会计专业,更是将以会计技能课程为主的实践课程推到了校本化实施改革试验的“前台”,成为会计专业一体化课改的开路先锋。

校本化课程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和设计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计划,将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学生需求的实践性经验,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对于徐玉珍教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定义,笔者觉得即准确又到位,相对于职业教育中的技能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因此会计技能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要兼顾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要求。外部指的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内部指的是学校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要求。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三类实践策略即开发基于企业要求的校本化教材、打造基于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构建基于分层考核个性化评价体系,对会计技能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入校即入企,开发基于企业要求的校本化教材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培养的学生要具备高度职业化的能力,进入企业后能够直接上手,无需企业再做培训。入校即入企,指的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基于企业要求的校本化教材,并共同培养学生,使其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完成企业培训的全部内容,从而达到入企即可上岗的培养目标。然而对于会计技能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来说,基于企业要求的校本化教材的开发,是贴近企业需求,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比如校本教材《小键盘指法训练》就是邀请银行、企业的在职人员参与编写,通过认真研究收银岗位职责,在用人单位领导、学生和员工对比实验的形式下共同开发出一本既贴合企业实际要求,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校本化教材。这一教材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针对性强,即教材的要求就是企业要求;二是操作性强,教材的操作规范就是企业标准;三是创新性强,课中内容大量来自企业真实的业务,为其他教材不多见。教材中大量使用了实景照片,每个动作都有规范的演示,教学视频中更是能看到优秀员工的标准动作。2014年8月校本课程《小键盘指法训练》《点钞实务》两本教材入围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开发基于企业要求的校本化教材,直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教学效果显著。由于是企业参与、学生演示的编写方式,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加大了企业的参与度,为学生今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校企双赢。

二、团队即明天,打造基于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

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实现高智能、强管理、注重团队合作的局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团队合作是必需的。团队即明天,就是在学生本位的理念下,运用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方式打造校本化课堂。基于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打造,完全仿真企业岗位设置,同步实体化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链,学生身历其境,感同身受,为明天工作提早获取自信心。

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原先的教学模式明显重理论而轻实践,为此学校积极探索,推出了“互学、互帮、互评”三互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总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加上实体化企业运作,相关行业、上级单位的建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虚拟环境和工作链。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期的周期内,轮换工作岗位,体验岗位要求,完成对整个行业工作的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基于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强调团队合作和角色定位,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而这种自发的活跃是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释放、学生对真知的渴望与对未来发展的憧憬,这种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职业化的成长。

比如《企业经营沙盘》课,以40人课堂为例,分成6个团队。每个团队的“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任务和职责,课堂不仅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到很多教师讲不出的道理,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对抗、分析总结,让学生对生产企业各环节的操作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形成了共通的思维模式,达到了团队共同努力的经营理念,了解了真正企业的客户、市场、资源及利润等方面的对抗。这样的课堂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学习过程中体验企业现状,真正实现了团队合作的校本化课堂。

三、个性即成才,构建基于分层考核的校本化评价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木桶理论主张集体的成功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而个人成功的长板理论则认为,成才完全可以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我们围绕自己的长板做文章,这里可以理解为个性即成才。因此构建基于分层考核的校本化评价就是给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会计专业技能有很多,只要有特长就是优秀的学生。如点钞、小键盘、电算化、企业经营沙盘等只要精于一项即可。

分层考核是根据行业的标准,将考核分成“入行、懂行、精行,专行”四个层级,入行者基本掌握技能可在企业上手;懂行者综合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精行者基本上在这个领域中属于高精尖人才;专行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了。学校再配以专业技能兴趣小组、金手指财务俱乐部、会计记账工作室、技能竞赛集训队四级展示平台,完全打通个性成才的通道。

基于分层考核的校本化评价构建,给学生实现个性成才的愿望,通过点钞、小键盘、电算化的多技能项目的选择,通过入行、懂行、精行、专行四级评价,充分给学生以信心,实现术业有专攻的成才愿望。

当然,会计技能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改项目,对于老师来说教好了才是最好的,对于学生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学校来说企业说好才是最好的。因此每一位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有必要在会计技能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教育研究,2008(2).

[2]王国芳.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5).

[3]钱明明.职教课改的校本化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 2011(9).

[4]洪伟.中学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初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5]王彩群.浅谈小学健美操校本化实施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7

教学实际中出现的许多现象,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会不会学习的问题有关。在学校学习,甚至于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效率高、成绩优秀,而有的学生则灰心丧气、厌学怕学、效率低、成绩差?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得法。当然,学生是否学会学习,与教学的思想、方法关系很大,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是要让学生认识和具备高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而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区别对待,因材、因人施教。学习策略的传授和训练要因材而异,因人施教。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得如何,达到什么水平,与其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学科爱好、个性特点以及智能发展程度等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教师仍应以心理学、教育科学原理为指导,从自己所教的学科中研究和探索出一些适合本学科特点、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方法,将它们教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学会该学科特殊的学习方法或研究方法,深刻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素。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学习时重视自学,掌握基本观点、材料,参与社会调查等方法;而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时重于理解,严格解题训练,重视实验活动等。

第二,知识教学与学习策略传授并驾齐驱。学习策略的传授是以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对学习策略掌握的快慢。因此,要善于从学科知识教学中挖掘出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素材来。1.创设情境,掌握发现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障阙疑,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解决的情境。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技巧主要表现在把握搜寻问题的着眼点上。比如:能否摆脱条件或规范的限制而发现问题。思考时有时摆脱不了一定的框框,结果对一些问题习以为常。因而要能超越常规,透过一定范畴或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产生以后,学生本能地就会有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这种冲动激起的探索的必然结果是出现新的领悟、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2.巩固知识,掌握记忆策略。记忆策略就是探索通过什么措施、方法,使不同记忆状态的信息转换得更加灵活、畅通。教师应根据记忆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例如,根据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做到及时复习,开始复习的次数多些,在头脑停留的时间就较长,以后可逐渐减少。根据瞬时、短时、长时记忆互相转化的转化律,对记忆材料先要理解它或赋予其意义,然后变换角度或形式去记忆。如教“漏”字时告诉学生:“氵”旁表示它与水有关;“屋”字头下面是雨,雨跑到屋里,表明漏了。这样找出形和义的关系,使字形和学生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学生理解了意义就易于记忆。3.学会迁移,掌握实践操作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使用所学的知识,促使他们联想有关的旧知识,对比所讲的新内容,思考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不仅学到的知识需要应用,而且掌握的方法也要通过实践加以熟练。要不断通过课堂实践、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互相传递的活动。信息传递的好坏,与学习策略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与否很有关系。要使师生之间交流的信息量最大,不仅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合于教学内容,而且应与学生的学习策略同步。例如什么时候运用讲授法,什么时候运用讨论法,抑或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等,都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策略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来增进学生的思考力,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减轻限制学习自由的课程负担。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策略,还要促使他们学会具体学科特有的思考方法。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因势利导,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鼓励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发展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能把握住这些方法和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在新教改的伟大思想下要教育好学生是切实可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做好教育育人的神圣工作。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篇8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有着新的要求,通过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就能有助于实际教学水平质量的提高。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下,加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理论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特征和现状分析

1.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特征分析

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进步发展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进步发展的关注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通过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素质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实施对师生间的关系融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函比较有利[1]。

再者,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实施,对实际教学的时间以及教学的效益比较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比较重视教学的效益提升,而不是为了追求速度。另外,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实施对教师的反思以及教学的创新比较重视。通过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能够及时的将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达到高效的教学课堂。

1.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实施的现状来看,还有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的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明确,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还有是在教学的主体也没有明确性,一些老师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将自己作为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等[2]。

另外,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化,没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小学教学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有效将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呈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内容上也没有和实际生活得到紧密的联系等,这就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利。

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及时的评价。这一问题的存在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有着影响,教学评价中一些老师的评价比较模糊化。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原因以及优化策略

2.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原因分析

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成因来看,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其中在外部的环境因素方面,小学的数学整体发展水平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期待对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也会形成动力,还有是通过全面的课程改革,对数学有效策略的实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些方面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优化,就能有助于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

另外,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水平等,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如果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激发,就会对有效策略的应用效果产生相应的影响。还有实际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以及自我效能感以及教师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些方面都会对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应用产生影响。

2.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实施

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要能充分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达成。主要就是要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在这一原则下,教学要能围绕着学生加以实施,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体现。要能将这一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4]。还有是将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原则加以遵循,以及将教学的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得以遵循,这些原则的遵循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的策略应用,就要能够充分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在对教材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并要能够在设计中对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能得到充分重视。还要注重将问题设计和实际生活取得联系,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产生共鸣。数学教材作为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有效性的纽带,要能在教材基础上实施有效策略。

有效策略的实施中,可以通过情境设置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创设动态化丰富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实现。在情境设置中,将现代化技术在这一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的感染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课堂[5]。

例如: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角的认识这一课程教学中,就可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呈现下,可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有关角的内容加以呈现。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角的概念,这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效率上得到提升,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激发。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来,将生活中的内容动态化的呈现给学生。还可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要能从多方面进行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尊重,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得以呈现。老师在有效策略的应用中,也要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应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化的呈现。只有从多方面得到重视,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知识范文 下一篇:高科技农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