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甫感悟精彩

时间:2022-07-21 10:06:07

摘 要: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和微观因素方面下大功夫。

关键词: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

近日,赴华亭县皇甫学校进行观摩学习。超前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浓厚的科研氛围、一流的师资队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听课,参观校园文化建设,观摩办学资料等,听取学校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经验介绍,充分领略了皇甫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教学理念,深感不虚此行。

一、所见与所闻

1.课改实效性强

皇甫学校课改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拨、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2.坚持推行“和谐育人”德育策略

“和谐育人”德育策略以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为平台,以“一生好习惯、一生好追求、一生好行为、一生学技能、一生尽孝道、一生好心态”为基本教育目的,辅之以“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个主题教育,探索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规划学生的和谐人生。“六个主题教育”采用“循环滚动,螺旋上升”的方式开展,每月一个主题,一学期三个主题,一学年为一个循环。每个主题教育开展之前,学校下发具体的活动引导方案,由各年级组、各班级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谐育人”德育策略实施四年来,在全校上下形成团结、和谐、凝聚、上进、互助的良好风气,实现了师生自我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和谐,为学校的发展凝聚了人气。

二、启示与思考

学校方面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和微观因素方面下大功夫。在运行机制上协调一致,全校一个步伐、一种声音,全体成员讲拼搏、讲奉献、讲团结、比态度、比实绩、比能力,团队精神直接影响师生的人生信念和团队目标的实现。

1.重视舆论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作为学校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从建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入手,因为它能靠自身营造出来,健康的舆论氛围也能有力推动教师在工作上自发赶、比、超,能促进学校制度的生成和执行,更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沉淀。

2.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管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领导班子首先要形成合力,统一思想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用人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干教师形成团队,促进教师加强合作,促进教师比学赶帮。其次,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3.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精彩

皇甫学校的德育、教学常规管理、作业面批……他们无一不是在看似习以为常的惯性面前找到突破口,在管理上集思广益,工作上深挖细抓,凡事皆成教育,处处都可成为亮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筋的事,做出思想;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大道至简,实用的都是简单的、朴素的。

4.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走马观花的听课、考查中发现:先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引导其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不是为了塑造听话的动物,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5.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在皇甫学校我们看到教师少有闲谈,多见埋头批改作业;少有怨天尤人,多见面带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如何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此次观摩学习,深感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工作热情。我们普遍认识到,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观摩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学习是无止境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念,一定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田韩英,胡茂茂.教育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

[2]王继华.文化兴校 文化育人 文化天下[J].教育文化论坛,2010(1).

上一篇:试论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读写结合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