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音乐对影片产生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2-07-21 08:17:35

谈电影音乐对影片产生的重要影响

[摘 要] 电影在问世的最初20年里,最遗憾的就是缺少音乐。电影是一种以视觉感受为重点的综合艺术,电影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要素,作用非常巨大,且日益显示出对电影的重要性。正如著名导演弗•科波拉所说:“音乐,是电影幻觉的生命。”法国著名导演帕•谢罗也说:“一部影片若无音乐,就如同一只脚走路。所以若要我回到没有音乐的年代,我宁肯不拍电影。”许多著名导演关于音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都十分重视,而且在自己的影片中都将其拿捏得非常准确,表达得恰到好处。可见,电影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要素,对电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电影音乐;艺术氛围;情绪渲染;诠释主题

一、为影片奠定总体艺术氛围

音乐能够使观众很快进入到一种历史、一种情境,起到了为影片奠定总体艺术氛围的作用。对影片的总体艺术氛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对音乐的运用是非常到位的。影片先后出现过不少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歌曲,包括前苏联歌曲。而有时又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对位形成意在言外的讽喻性效果,如马小军们打群架时画外回响着庄严的国际歌。而格调抒情、少许迷茫忧郁的《乡村骑士》音乐的几次反复出现,则起到了为影片奠定总体艺术氛围的作用。

《红高粱》是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探索的集大成者,全面调动了各种音乐要素。充分表现了野性的生命力和不羁的热情,是一曲生命的高歌。影片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张扬了一种久被压抑的蓬勃的野性生命力。张艺谋自己就说过,他拍《红高粱》就是觉得中国人活得太累了,忧虑太多了。所以,要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人生态度,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有力的诠释作用。音乐上,无论是狂放不羁的祝酒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成调的狂吼,还是体现出鲜明的狂野性、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唢呐声(时而高亢热烈、时而悲壮低抑),在听觉效果上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力。

影片《潜海姑娘》反映我国第一代女潜水员,在南海奇丽的海底世界紧张愉快的劳动生活,是一部散文诗式的抒情小品。影片始终贯穿着优美抒情而富于色彩性的音乐。音乐主题:是一个带有南国色彩的纯五声音阶的旋律,影片中以多种乐器在不同调性和不同配器上,结合不同背景反复出现,既表现了潜海姑娘青春健美的形象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海底的美丽景致。为了使音乐富于变化,还穿插了一些色彩性和描写性的段落。特别是“追海龟”一段,分别给海兔子、大海龟和潜海姑娘以三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按画面长度交替出现,表现了一场很有风趣和富于戏剧性的追逐战,形成了一个小的高潮。作者采用了小编制乐队的配器手法,除了使用钢片琴、铝板琴、木鱼、手风琴等外,还采用电吉他来演奏《潜海姑娘》主题音乐,给人一种清澈透亮的海底世界的联想和恬静舒展的感觉,使得主题音乐更加鲜明和个性化。

二、对影片情绪的渲染

音乐通过与情绪的协调,可以加强由某一群体因某一事件而产生的情绪。影片把情绪与思想视觉化了,同时也把视觉上的画面意义情绪化了。音乐展示了隐含在画面里的情绪,并伸展了这种情绪。如同许多事物一样,为拓展更宽阔的发展空间,电影音乐也历经了探索和变革,许多知名的导演与作曲家都努力尝试新的电影音乐表现方式,从而极大地凸显了电影音乐对影片情绪的渲染作用。

影片《卖花姑娘》通过贫苦的卖花姑娘花妮和她一家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朝鲜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他们为争取解放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影片的音乐十分抒情动人,尤其是其中的几首插曲,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推动剧情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主题歌《卖花姑娘》采用了:拍子,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模进手法的旋律,在仅有八度的音域里展开,第一句缓缓上行,第二句渐渐下落,每小节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感:音乐低沉委婉,抒发了一种深深的哀伤之情,诉说卖花姑娘辛酸的身世和内心的痛楚。作曲手法十分简单,但音乐形象却十分集中,尤其是从头贯串的节奏型,给人以难忘的印象。歌曲的第一小节还作为种子材料运用于其他几首插曲,如《赤诚花》《革命的红花齐开放》等的开头或中间。作曲者运用改变节奏、速度、旋律动向等手法,使这一种子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同时又使各曲的风格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影片的插曲大多为分节歌形式,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音系结构短小精练,多用重复、模进等手法,易唱易记,并带有较强的抒情性。

影片《父子情深》(意大利故事片)围绕中年律师洛贝尔托对自己儿子小卢卡先是不关心,送之寄宿学校,待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后,儿子已患不治之症,因而悲伤不已的故事展开,充满人情味,摄于70年代。片中音乐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一开始,悲伤的洛贝尔托怀念着卢卡,卢卡送给他的生日唱片在慢慢转着,银幕上响起了主题音乐深情真挚的旋律:这一主题是一个单二部结构,小调式的旋律委婉柔美,细腻而抒情,由钢琴和双簧管先后奏出。双簧管略带忧伤的音色,淡淡地预示,渲染出影片的悲剧气氛。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展衍,上四度的转调和变音的出现显得更富感彩。主题在影片的重要场合中多次出现。如卢卡试放为父亲选购的这张唱片时,旋律由电子琴和弦乐奏出,情绪明朗舒展,表现出一种亲切和幸福感。而最后,洛贝尔托抱着垂危的卢卡来到游乐场,卢卡死在他怀中的时候,充满感情的弦乐奏起了这一主题曲。没有对白,没有哭泣,然而这动人的音乐却有力地揭示出父子间的深情和洛贝尔托的悔恨心情,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三、对影片主题的诠释

电影音乐在突出影片中的情感、加强影片中剧情发展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与情绪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卓越的电影音乐能完整地刻画出影片的风格与内涵,强化观众的心理活动,有力地深化影片的主题。音乐根据影片剧情与主题的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特征、主题音乐的性格,从而更清晰、精彩地揭示影片的主题。

《砂器》 影片通过年轻的音乐家和贺英良的悲剧性遭遇,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阶级差异所带来的残酷现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危机这一社会现状。影片音乐的特点在于编导别具匠心地把贺英良一生的坎坷命运用钢琴协奏曲《宿命》来加以概括总结。影片最后,当警视厅调查清楚:贺英良为了事业和前途杀死了来劝他与父亲相见的三木时,英良正在音乐厅初演自己的作品《宿命》。在悲愤、激动的乐曲声中,银幕上出现了患麻风病的父亲与小秀夫(即英良)相依为命,流浪乞讨,三木收留秀夫并把他父亲送入医院,秀夫追赶父亲等一系列画面。《宿命》把英良这些流逝的生活片断联结在一起,没有对白和解说,然而却产生了比语言更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宿命》的风格是抒情性的,色彩是悲剧性的。音乐中,有对过去悲惨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对残酷现实的疑问和叹息,更寄托着英良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正如在舞台下等待着英良演奏完就逮捕他的警官今西所说:“他(英良)正跟父亲相会,但只能在音乐里。”影片的作曲者芥川也寸志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作曲家。他对影片主题的深刻理解使这部协奏曲准确地揭示了贺英良内心复杂、痛苦的真实情感,充分发挥了音乐特有的表现功能,达到了概括、升华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

四、对气氛的渲染

电影音乐的创作者需要突破自我思维的局限,必须完全融入电影的气氛中,运用一种角色意识进行创作。此时音乐对影片的格调,情景片段的内涵、长短,角色心理的起伏、转合都产生了强有力的渲染作用。

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是根据欧美民间流传的灰姑娘辛黛瑞拉的故事改编拍摄的歌舞片。剧中除有一定的对白外,大量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大都通过歌唱来表现。由理查德•谢尔曼和罗伯特•谢尔曼两人合作的数十首歌曲,成为影片的主要部分之一。这些歌曲有的抒情,有的诙谐,各具特色,分别运用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形式。歌曲的旋律大都音域不宽,具有民歌那种质朴清新、短小凝练的特点,并汲取了民歌和通俗歌曲的某些演唱方法,听来犹如讲话一般,十分亲切自然。如《在童年度过好时光》是辛黛瑞拉在受到继母虐待后,偷偷来到父母坟前时所唱的一首歌,全曲的音域只有九度,然而缓慢委婉的旋律却表现出纯朴真挚的感情,充满了凄婉哀怨的情绪,表现了辛黛瑞拉对在母爱下度过的幸福童年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忽然间梦想实现》是仙姑变起魔法,帮助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时两人的对唱。歌曲的音调明朗跳跃,节奏或紧或弛,并出现了小二度的转调,表现出一种惊叹和不可抑制的喜悦感情。《在爱情的秘密王国》是王子与辛黛瑞拉在舞会上一见钟情、互诉心曲的二重唱,歌曲结构短小,但旋律却十分抒情柔美。最后以向上大二度的转调和两人的合唱强调了感情的高潮。其他如《我忘不了那旋律》《告诉他这一切》等歌曲也十分深情动人。影片的配器色彩绚丽多变,有时表现出一种神秘奇丽的效果,很好地渲染出了这部影片的童话气氛。

《绝唱》电影通过主人公顺吉和小雪的不幸爱情故事,歌颂了坚贞纯洁的感情。音乐简洁凝练,主要通过两首插曲来配合剧情的展开。影片一开始,即出现了主题歌《绝唱》(也有译名为《野鸽子》《让我先走在前》等):“让我哭倒在你怀中,直把眼泪哭干。流逝的云啊,野鸽子啊,命运多悲惨。相爱的情侣两分离,别了,永别了,让我先走在前……”凄婉欲绝的歌词,用一种听来似乎是平静的口气唱出,然而暗淡的小调色彩、弱起的节奏型和级进下行的旋律动向,使歌曲包含着一种暗暗抽泣般的意味,表现出对即将逝去的爱情和生命的惋惜和留恋,一下子就把影片的悲剧色彩概括地用音乐表现出来。另一首《伐木歌》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由克西河己作词、高田弘作曲。旋律用日本特有的“去四七小调式”写成,音乐结构短小凝练。歌曲就如传统的日本民谣一般,极富民族特色。当顺吉应征入伍后,和小雪相约在每天下午三点同时唱起这首歌,以表达他们千山万水割不断的爱情。歌声与画面紧紧配合在一起,把两人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极为感人。这两首歌曲,在影片中均由扮演小雪的日本著名影视演员、歌手山口百惠演唱。

电影音乐和电影的关系十分微妙,电影音乐的创作也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电影音乐是以电影为主体的附属产物;另一方面,在众多的电影元素中,电影音乐又是惟一可以独立于电影而存在和流传的。在这流传中,我们记住了音乐;在电影的发展中,我们记住了音乐。

[参考文献]

[1] 吴贻弓.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世界电影编辑部.世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3] 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4] [美]斯坦利•索罗门.电影的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赵秀彦(1963― ),女,辽宁辽阳人,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上一篇:《非诚勿扰》中“冯氏幽默”的关联阐释 下一篇:对中外体育电影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