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及影响

时间:2022-07-21 06:59:38

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及影响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形式

一般而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是以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区域贸易安排,这类区域经济合作通过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一系列制度性的紧密贸易安排,签约方要按照要求相互开放市场,而且这种开放幅度相对较大。比如《曼谷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签订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第二类是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由地理上相邻的合作区内各成员的地方政府来推动合作。其目的在于利用经济互补性,发挥地缘临近的区位优势,通过渐进方式探索潜在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比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泛北部湾合作、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渤海经济圈、图们江增长三角等。第三类为相对比较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论坛,这一类论坛性质的合作机制一般不具有约束力,其目的一般也是探索性的,通常是以政策对话、促进贸易和加强信息交流为主,比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

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

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开始的,这是我们国家参与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始。由于当时中国集中精力于“入世”,所以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没有参与其他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200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则是一种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区域性贸易安排。而中国在2004年11月与东盟十国签署的旨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自贸区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由于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地区主义”的性质,它的象征意义一直大于实际意义,各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的单边行动中,关税减让水平也都基本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但是伴随着《贸物宣言》决定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间表,大阪会议制定了实现这两个时间表的行动议程,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应分别于2010和2020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压力逐渐增大,尽管进展并不顺利,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收效。例如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亚太地区以APEC为核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开展了贸易便利化工作。第一阶段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它成功地使得亚太地区在2002-2006年间贸易交易成本减少了5%;第二阶段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旨在2007-2010年间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易成本再降低5%。同时, APEC对投资便利化也正在进行理论上的准备,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已正式加入并付诸实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动投资谈判,争取尽早签署协议,确保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曼谷协定》。中国于2001年加入《曼谷协定》(后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从2007年9月1日起,中国根据《亚太贸易协定》第三轮关税减让谈判结果,对原产于韩国等五国的本分产品实施关税减让和优惠税率。具体而言,对原产于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老挝五国的1700多种商品实施降税,对原产老挝、孟加拉的部分产品实施特殊税率。而原产于中国的部分机械电子产品、化工制品、塑料制品等商品,出口至上述五国时也享受优惠税率。

――次区域经济合作。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确定了贸易便利化、投资、交通、能源、电讯、农业等九个优先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许多项目。目前中国也积极参与这个合作,使西部落后省份与邻近的周边国家扩大相互贸易和投资,实现共赢。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参与方主要是中国的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俄罗斯、蒙古、朝鲜和韩国。目前参与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衔接、跨境运输、跨境旅游、跨境投资贸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合作开发,图们江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通过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有效降低区域内各方的关税水平,促进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无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是亚太经合组织,都对关税减让有具体规定,如亚太经合组织茂物目标中期评审就使得APEC成员平均税率从1989年的16.9%降至2004年的5.5%。通过关税减让,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渠道变得更加通畅,区内贸易也大幅增加,直接推动了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并促使中国成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和地区贸易中心。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173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正是亚太地区这种繁荣的内部贸易,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贸易发展,并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在2010年中国――东盟相互取消自由贸易区内90%的关税,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也必将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通过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有效地实现了贸易市场多元化,保障了经济安全。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在客观上改变了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对美、欧等国的贸易依赖有所降低,使得我国的经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以中国商务部数据为例,2007年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超过千亿美元贸易额的有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占中国总贸易额比重差异正在缩小,而且亚洲国家和地区总比重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之和;同时需要指出,这7个贸易伙伴中既有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盟十国,这种合理的多元市场结构有效保障了中国的对外经济安全。

三是通过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国的边疆落后省份可以获得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助于改善地区差距。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和东北部省份的开发与开放,可以更好地落实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并推动这些省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是通过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能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多边贸易谈判僵局带来的困境,同时增强今后中国在贸易谈判时的话语权。目前世贸组织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原因在于多边贸易谈判中参与方多、议题多,同时还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重大分歧,以及发达国家间的分歧,种种问题交织,导致谈判步履维艰,影响了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所以各国纷纷选择区域经济合作或双边贸易协定作为替代,将多哈回合谈判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中国对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出现的贸易逆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07年前十位贸易逆差来源地中,除第五位安哥拉、第八位沙特阿拉伯和第十位的巴西外,其他如中国台湾省、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全部处于亚太地区,对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东盟形成逆差,不仅有利于东盟国家分享贸易开放的果实,并减少他们对于中国的敌意和不安;同时,也在客观上减轻了我国国际储备剧增的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上一篇:“权力”与“权利” 下一篇:新丝路: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