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推理证明重点直击

时间:2022-07-21 04:59:52

不等式与推理证明重点直击

在高考中,不等式与推理证明是密不可分的,前者考查知识点,后者考查方法的灵活应用.不等式与推理证明内容丰富,涉及考题变化万千.在复习这一内容时,只有抓住重点方可事半功倍,以下重点内容值得同学们特别关注.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要点解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1)不等式ax2+bx+c>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a=b=0,c>0,或a>0,Δ

(2)不等式ax2+bx+c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其对应的函数与方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确定判别式的符号,进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分析

1.形如f(x)≥0(x∈R)确定参数的范围

例1已知不等式mx2-2x-m+1

解析:不等式mx2-2x-m+1

即函数f(x)=mx2-2x-m+1的图象全部在x轴下方.

当m=0时,1-2x12,不满足题意;

当m≠0时,函数f(x)=mx2-2x-m+1为二次函数,

需满足开口向下且方程mx2-2x-m+1=0无解,

即m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即m无解.

综上可知不存在这样的m.

2.形如f(x)≥0(x∈[a,b])确定参数范围

例2设函数f(x)=mx2-mx-1(m≠0),若对于x∈[1,3],f(x)

解析:要使f(x)

则mx2-mx+m-6

有以下两种方法:

法一:令g(x)=m(x-12)2+34m-6,x∈[1,3].

当m>0时,g(x)在[1,3]上是增函数,

所以g(x)max=g(3)=7m-6

当m

所以g(x)max=g(1)=m-6

所以m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0)∪(0,67).

法二:因为x2-x+1=(x-12)2+34>0,

又因为m(x2-x+1)-6

所以m

因为函数y=6x2-x+1=6(x-12)2+34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所以只需m

因为m≠0,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0)∪(0,67).

3.形如f(x)≥0(参数m∈[a,b])确定x的范围

例3对任意m∈[-1,1],函数f(x)=x2+(m-4)x+4-2m的值恒大于零,求x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f(x)=x2+(m-4)x+4-2m

=(x-2)m+x2-4x+4,

令g(m)=(x-2)m+x2-4x+4.

由题意知在[-1,1]上,g(m)的值恒大于零,

g(-1)=(x-2)×(-1)+x2-4x+4>0,g(1)=(x-2)+x2-4x+4>0,

解得x3.

故当x3时,对任意的m∈[-1,1],函数f(x)的值恒大于零.

类题通法:

(1)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清楚选谁为主元,谁是参数.一般地,知道谁的范围,就选谁当主元,求谁的范围,谁就是参数.

(2)对于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恒大于0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给定的区间上全部在x轴上方;恒小于0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给定的区间上全部在x轴下方.

二、线性规划问题

要点解析

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要明确几个概念:

(1)约束条件:由变量x,y组成的不等式(组);

(2)线性约束条件:由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

(3)目标函数:关于x,y的函数解析式,如z=2x+3y等;

(4)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5)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重点,而线性规划问题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形式,多与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三角、概率、解析几何等问题交叉渗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解答变得更加新颖别致.

题型分析

1.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4设x,y满足约束条件x+y-7≤0,x-3y+1≤0,3x-y-5≥0,则z=2x-y的最大值为.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z=2x-y得y=2x-z,作出直线y=2x,平移使之经过可行域,观察可知,当直线经过点A(5,2)时,对应的z值最大.故zmax=2×5-2=8.

2.求非线性目标的最值

例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为不等式组2x-y-2≥0,x+2y-1≥0,3x+y-8≤0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直线OM斜率的最小值为.

解析:已知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所示,显然当点M与点A重合时直线OM的斜率最小,由直线方程x+2y-1=0和3x+y-8=0,解得A(3,-1),故OM斜率的最小值为-13.

(2)设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x+y≤2y-x≤2,y≥1,则x2+y2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所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ABC的内部(含边界),x2+y2表示的是此区域内的点(x,y)到原点距离的平方.从图中可知最短距离为原点到直线BC的距离,其值为1;最远的距离为AO,其值为2,故x2+y2的取值范围是[1,4].

3.求线性规划中的参数

例6x,y满足约束条件x+y-2≤0,x-2y-2≤0,2x-y+2≥0.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解析:法一:由题中条件画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知A(0,2),B(2,0),C(-2,-2),则zA=2,zB=-2a,zC=2a-2,要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只要zA=zB>zC或zA=zC>zB或zB=zC>zA,解得a=-1或a=2.

法二:目标函数z=y-ax可化为y=ax+z,令l0:y=ax,平移l0,则当l0∥AB或l0∥AC时符合题意,故a=-1或a=2.

类题通法:

1.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一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

2.常见的目标函数有:

(1)截距型:形如z=ax+by.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将函数z=ax+by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y=-abx+zb,通过求直线的截距zb的最值间接求出z的最值.

(2)距离型:形如z=(x-a)2+(y-b)2.

(3)斜率型:形如z=y-bx-a.

三、基本不等式与最值问题

要点解析

1.基本不等式ab≤a+b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a2+b2≥2ab(a,b∈R).

(2)ba+ab≥2(a,b同号).

(3)ab≤(a+b2)2(a,b∈R).

(4)a2+b22≥(a+b2)2(a,b∈R).

3.已知x>0,y>0,则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小值是2p.(简记: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大值是p24.(简记:和定积最大)

题型分析

例7已知a>0,b>0,a+b=1,则1a+1b的最小值为.

解析:a>0,b>0,a+b=1,

1a+1b=a+ba+a+bb=2+ba+ab

≥2+2ba・ab=4,

即1a+1b的最小值为4,当且仅当a=b=12时等号成立.

变式1:本例的条件不变,则(1+1a)(1+1b)的最小值为.

解析:(1+1a)(1+1b)=(1+a+ba)(1+a+bb)=(2+ba)(2+ab)=5+2(ba+ab)≥5+4=9.

当且仅当a=b=12时,取等号.故答案:9.

变式2:本例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已知a>0,b>0,1a+1b=4,则a+b的最小值为.

解析:由1a+1b=4,得14a+14b=1.

a+b=(14a+14b)(a+b)=12+b4a+a4b

≥12+2b4a+a4b=1.

当且仅当a=b=12时取等号.故答案:1.

变式3:若本例条件变为:已知a>0,b>0,a+2b=3,则2a+1b的最小值为.

解析:由a+2b=3得13a+23b=1,

2a+1b=(13a+23b)(2a+1b)=43+a3b+4b3a≥43+2a3b・4b3a=83.

当且仅当a=2b=32时,取等号.故答案:83.

变式4:本例的条件变为:已知a>0,b>0,c>0,且a+b+c=1,则1a+1b+1c的最小值为.

解析:a>0,b>0,c>0,且a+b+c=1,

1a+1b+1c=a+b+ca+a+b+cb+a+b+cc

=3+ba+ca+ab+cb+ac+bc

=3+(ba+ab)+(ca+ac)+(cb+bc)

≥3+2+2+2=9.

当且仅当a=b=c=13时,取等号.

故答案:9.

类题通法:

(1)知和求积的最值: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明确“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具备条件――正数;②验证等号成立.

(2)知积求和的最值:明确“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要注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3)构造不等式求最值:在求解含有两个变量的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时,通常采用“变量替换”或“常数1”的替换,构造不等式求解.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①非零的各数(或式)均为正;②和或积为定值;③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四、不等式的证明

要点解析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和数学归纳法等,最常见的有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三种方法要求我们能熟练应用.此外,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该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是高考压轴题中常见的题型,我们也应掌握.

题型分析

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例8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a3+b3≥ab(a2+b2).

证明:由a,b是非负实数,作差得

a3+b3-ab(a2+b2)=a2a(a-b)+b2b(b-a)=(a-b)((a)5-(b)5),

当a≥b≥0时,a≥b,从而(a)5≥(b)5,得(a-b)((a)5-(b)5)≥0;

当0≤a

所以a3+b3≥ab(a2+b2).

类题通法: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有:(1)作差;(2)变形;(3)判断差的符号;(4)下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通常将差变形成因式连乘积的形式或平方和的形式,再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出差的正负.

2.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例9已知a、b、c均为正实数,且a+b+c=1.

求证:(1+a)(1+b)(1+c)≥8(1-a)(1-b)(1-c).

证明:a、b、c∈R+,且a+b+c=1,

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即证

[(a+b+c)+a][(a+b+c)+b][(a+b+c)+c]≥8[(a+b+c)-a][(a+b+c)-b][(a+b+c)-c],

也就是证[(a+b)+(c+a)][(a+b)+(b+c)][(c+a)+(b+c)]≥8(b+c)(c+a)(a+b).①

(c+a)+(a+b)≥2(c+a)(a+b)>0,

(a+b)+(b+c)≥2(a+b)(b+c)>0.

(b+c)+(c+a)≥2(b+c)(c+a)>0,

三式相乘得①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类题通法: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方法,当所证不等式不能使用比较法且与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没有直接联系,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

3.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例10已知a,b,c∈R+,且互不相等,且abc=1.

求证:a+b+c

证明:方法一:a,b,c∈R,且互不相等,且abc=1,

a+b+c=1bc+1ca+1ab

a+b+c

方法二:a,b,c是不等正数,且abc=1,

1b+1c≥21bc=2a;1c+1a≥21ac=2b;1a+1b≥21ab=2c.

以上三式相加,得1a+1b+1c≥a+b+c.

又a,b,c互不相等,1a+1b+1c>a+b+c.

方法三:a,b,c是不等正数,且abc=1,

1a+1b+1c=bc+ca+ab

=bc+ca2+ca+ab2+ab+bc2

>abc2+a2bc+ab2c=c+a+b,

a+b+c

类题通法:利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关键是利用好已知条件和已经证明过的重要不等式.综合法与分析法有时联合运用,用分析法探索证明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

4.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例11有小于1的n个(n≥2)正数x1,x2,x3,…,xn,且x1+x2+x3+…+xn=1.

求证:1x1-x31+1x2-x32+1x3-x33+…+1xn-x3n>4.

证明:0

1x1-x31+1x2-x32+1x3-x33+…+1xn-x3n

>1x1+1x2+1x3+…+1xn

≥nn1x1x2x3…xn.

nx1x2x3…xn≤x1+x2+x3+…xnn=1n,

n1x1x2x3…xn≥n,

1x1-x31+1x2-x32+1x3-x33+…+1xn-x3n>n2≥22=4,

1x1-x31+1x2-x32+1x3-x33+…+1xn-x3n>4.

类题通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见的放缩依据和技巧是不等式的传递性.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分式值增大;缩小分子、扩大分母,分式值减小;每一次缩小其和变小,但需大于所求;每一次扩大其和变大,但需小于所求,即不能放缩不够或放缩过头.

5.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例12证明不等式lnx>2(x-1)x+1,其中x>1.

证明:设f(x)=lnx-2(x-1)x+1(x>1),

所以f′(x)=1x-4(x+1)2=(x-1)2x(x+1)2,

因为x>1,所以f′(x)>0,又f(x)在[1,+∞)上是连续变化的,故f(x)在[1,+∞)内为单调递增函数.

又因为f(1)=0,且当x>1时,f(x)>f(1),即lnx-2(x-1)x+1>0,所以lnx>2(x-1)x+1.

类题通法:利用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f(x)>g(x)在区间D上恒成立的基本方法是构造函数h(x)=f(x)-g(x),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或者函数的最值证明函数h(x)>0,其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找到函数h(x)在什么时候可以等于零,这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作者:王佩其,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上一篇:张溪梦:硅谷精英的中国实验 下一篇:BAT如何布局人工智能